东海岛上,企业星罗棋布,工地遍地开花,三大百亿级工业项目早已复工;博贺湾畔,巨轮靠岸、吊机高耸,仅“粤电54、粤电55”两艘货轮靠卸就超4万吨。
而在广东版图的东部,数千玩具企业抱团抗“疫”。采购、销售全链条云端上办,颠覆着传统玩具贸易模式。潮州陶瓷则在疫情倒逼之下,加大力度引进自动化生产线,向工业智能化时代迈进。
分层分批,精准施策,按照全省部署,自东向西,沿海经济带上,东西两翼地区7市的工厂车间里,机器再次运转,产业集群式复苏。记者从各地工信部门获悉,从2月10日至今,多市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复工率已超八成,复产率接近七成,临港产业集群已经全面复苏。
1、 产业链扫描
企业已全面复工复产
高高耸立的打桩机发出隆隆轰鸣,经开区建成区的写字楼里一批批工人鱼贯而出。湛江市东海岛,这个聚集了三大超百亿投资工业项目的广东第一大岛,早已恢复了往日的速度与激情。
“我们公司春节不停产,大部分员工均在岗。其他员工将分批安排返工。”宝钢湛江钢铁三高炉建设单位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约有4000名建设工人待返岗,第一批安排约1000人2月底返回。
“中科炼化大概有5000多名建设工人节后回流。”中科炼化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中科炼化春节假期现场累计施工4.8万多人次,消除施工尾项和整改问题980多项,把疫情对项目影响降到最低。
明阳阳江智能制造生产车间内,员工在紧张有序做好大风机部件检查装配。穆瑞 摄
目光向东移动。在位于阳江市阳东区的中广核南鹏岛海上风电场上,记者看到,59台海上机组已经完成基础沉桩施工,5台5.5兆瓦风机正不停转动,将海上风能转化为清洁电能。“这里目前正全面推进海上风电场施工,海上施工人员已返回超九成。完工后,每月发电量约700万度。”该项目负责人说。
从钢管桩、导管架、塔筒,到大兆瓦风机叶片和风机主机,海上风电场对风电装备的需求巨大。实现复工复产需要全产业链的复苏。“可喜的是,在阳江高新区风电装备制造基地内,4家从风电零部件到主机生产的企业已全面复工。”
继续向东。因为疫情突发,本来还担心年后客户订单锐减的汕头澄海的玩具商们最近放心了不少。宏腾展厅仅用10天时间成功开发出“霄鸟玩具云”系统,把线下玩具展厅变成“云展厅”,服务于全区玩具产业,实现了玩具企业足不出户与全球生产商和贸易商对接。自2月10日上线后,“霄鸟玩具云”系统目前已上线了105万款玩具产品。
2、对接扫描
开行“点对点”返岗专车
连日来,茂名市各县区迅速与珠三角城市相应人社部门对接,陆续开行“点对点、一站式”返岗免费专车。
“越是这个时候,越要精准对接复产复工。”茂名市委书记许志辉表示。针对本地企业缺工问题,当地相关部门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号、媒体等多种渠道向社会发布企业用工需求信息,并安排了为期19天、3大主题的“南粤春暖—2020”就业服务系列网络招聘会。截至2月22日,已有435家企业参与网络招聘会,提供岗位18800多个。
复工复产后,随着大量外地员工返城,对企业而言隔离地点不足又成了新的问题。
潮州市还正在推行“店企对接”行动。“事实上,在疫情防控期间,要找到一家尚在营业的酒店并不容易。”中山(潮州)产业转移工业园南山分园工作人员林思宇说,近段时间他接到不少企业寻找隔离点的求助电话。经过协调对接,春节期间坚持开业运营的宜必思尚品酒店已接纳至少3家企业的外地返工人员,累计提供约300间(晚)。据了解,目前,“店企对接”模式已在潮州全市各县区全面推行。
3、服务扫描
“手指一划办大事”
“不用跑腿,手指一划办大事。”近期,多市不少企业齐声点赞,背后指的正是企业诉求响应平台“粤商通”。
2月12日,茂名信宜市某服务企业在“粤商通”APP中发出诉求,表示受疫情影响,公司面临经营压力,希望可延期还款。平台收到请求提交后,自动转派相关部门处理,不到两天,银行主动与企业沟通,目前推迟还款的申请正在加急办理中。
企业要复工复产,“粤商通”平台成为政府服务企业的一大利器,不仅是诉求响应“精准快”,当前针对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复工复产的迫切需求,“粤商通”还面向当地企业开设企业防疫服务专区,上线涉企惠企政策、企业员工健康信息管理、抗疫贷款申请等功能,全力帮助企业在防控期应对难关。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入驻“粤商通”的茂名企业已达6000多家,其中有1000多家企业为近日入驻,截至目前共受理了18个与疫情相关的企业诉求工单,所有工单均从快处理完毕。
除了使用“粤商通”平台,各地政府纷纷建立了领导挂驻联系企业、企业复工服务专班、驻企指导员制度,推行“一企一专班”“一企一指导员”“一企一策”机制,为企业提供贴身的个性化服务。“从提交申请到正式复工复产,只花了两天时间!”汕尾市雅泰隆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碧雅感叹道。2月11日复工至今,该企业已有约70%的员工陆续返岗。而为企业按下复工“加速键”的,是汕尾市城区推出的“店小二”式复工复产服务。
■聚焦
机器人“救厂” “大单”自然来
揭阳:“巨轮智能将于2020年交付的订单持续增加,特别是硫化机订单呈现饱和现象。如果没有自动化生产线和机器人,巨轮智能恐怕就接不了这批‘大单’了。”疫情当下,揭阳市巨轮智能橡胶机械事业部副总经理方少伟却少了很多开工难的烦恼。
走进巨轮智能厂区,可以听到阵阵设备运转声,但生产车间里却人影稀疏。据了解,目前该公司轮胎模具制造车间基本实现主要工序单人操作,避免人员交叉,减少人员聚集,实现了少人化生产制造。“这是公司多年来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提升工作效率,改善作业环境的成果,想不到在非常时期发挥了‘救厂’作用。”
阳江:同样不必为用工难犯愁的,还有阳江宏旺冷轧公司。在宏旺不锈钢冷轧车间,746米长的生产线只需8名工人就能够有序运转。压延、退火、酸洗、平整,不用几分钟,一卷卷钢材料卷板就被轧制成不锈钢冷轧板带了。
阳江宏旺实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采用行业领先的多辊连轧技术和智能电控技术,能够把连轧、连退、酸洗等冷轧工艺升级为全流程自动化生产。这样既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又能保证产品质量稳定。截至2月28日,阳江宏旺冷轧公司已经返回员工160多人,员工返岗率近九成,每天生产不锈钢冷轧板带约2000吨。由于生产线自动化程度高,产能得以迅速恢复。
“工业智能化生产”模式在复工复产中大显身手。在一批“数字车间”“智慧工厂”里,机器人动了起来,少量工人戴着口罩,通过设备流水线上的定岗定位,有效分开人员,实现了复工复产和疫情防控“两不误”。
潮州:瞄准危中之机,深入实施新一轮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大力推广信息化、智能化改造做法,鼓励引导广大中小企业引进应用机器手、无人车间、3D打印等自动化、数字化生产设备,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引导企业实施“机器换人”。截至目前,潮州已新增陶瓷产业自动化生产设备2000台(套),既提高了生产效率,又缓解了用工难问题。
在广东非凡实业有限公司,企业投入约1.85亿元建设的智能马桶一体机产业化与机器人应用项目,将于近日全面投入使用。“项目投入使用后,将节省10%至15%的制造成本,减少逾四成的用工量。”该企业技术总监苏冬武表示。
原标题:我省沿海经济带临港产业集群全面复苏扫描
东西两翼7市机器再次轰轰响
来源|南方日报
文|南方日报记者 赵文君 刘俊 杨建雄 顾大炜 刘稳 杨世华 张俊 陈欣欣 杨可 余丹 苏仕日 纪金娜 唐楚生 林捷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