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骤降,武汉市第一医院内,高明区驰援湖北医疗队24名医护人员在各自的岗位上坚守,奋战在战疫最前线。昨日,记者连线采访这群抗疫勇士,倾听他们的声音。
王雨阳(高明区人民医院肿瘤内科主治医师):
“尽最大努力救治患者”
在同事眼中,王雨阳始终忙碌在一线,带领队员们冲锋陷阵。“到武汉后,一天比一天忙碌。作为高明区驰援湖北医疗队的领队,我深感责任重大,只能带着队员们往前冲,尽量考虑更多、安排更多”。
2月15日起,王雨阳带领20名医护人员组成高明驰援湖北医疗队首个上岗小组,进入武汉第一医院隔离病区。当天下午,一名20多岁的小伙子被送进了医院。这名确诊患者在家中因呼吸困难导致昏厥,命垂一线,被社区工作人员送到武汉市第一医院抢救,由王雨阳接诊。
“这个小伙子被送进来的时候很紧张,也很害怕。”接收到患者后,王雨阳立即为他进行CT检查、上了心电监护仪并为其戴上氧气罩。王雨阳一边检查一边鼓励他:“不要怕,你的血氧部位供氧非常充足,你可以放心。”患者轻轻地对他说了句:“非常感谢你们的救援。”
王雨阳(右一)与队员们一起加油打气。
翌日进入隔离病房后,王雨阳一直在观察这名小伙子的状况,“在隔离病房,患者容易出现心理问题。队员们既是医护人员也是‘心理疏导师’。”王雨阳说。“我第二天看见这个小伙子,他神情还是很害怕的样子,我就看了看他的CT片子,情况还是很不错的。”因此,只要一有时间,王雨阳便会与这名小伙聊天,给予他信心,“这几天,小伙子的脸上开始有了笑容。”王雨阳说。
每天晚上从病区回到酒店,王雨阳一天的工作还不算结束。他还要通过微信群询问患者情况,并进行指导救治。王雨阳说,从接到任务的那刻起,他就做好了准备,到了前线,就处于24小时“作战”状态,竭尽全力救治每一位病人。“只有战‘疫’前线保住了,后方才安全。”他说。
戴磊(高明区慢性病防治站呼吸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3名医生负责35名病人
在高明区驰援湖北医疗队中,戴磊是唯一的一名女医生。
“其实在这边工作,唯一的不一样就是多穿了一套防护服,其他都是我们熟知的流程,我也不怕。”来到武汉6天,戴磊这样形容自己的感受。
“早上6时多起床,7时15分准时从酒店出发,8时正式上班。进入病房后开始查房,挨个了解患者病情变化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查房完毕出病房进行病情讨论,制定后续治疗方案,记录医嘱。”戴磊向记者描述了隔离病区内的工作日常。
最艰苦的环节是在病房,按照工作制度,戴磊进入隔离病房后,至少要在里面工作4个小时。“我们也不敢坐,走路都小心翼翼地,怕把防护服弄坏了。”
戴磊(左)与同事一起为医护人员加油打气。
“我们3名医生负责35名病人,在进入医院之后,能感受到患者们的状态都很好。”尽管疫情当前,戴磊还是感受到了武汉人民的热情、平和的心态和战胜困难的信念,这给高明援鄂医护人员们原本忐忑的心注入了一针静心剂。
“一天的工作中,我遇到很多病人跟我说‘谢谢’。”戴磊说,“因为戴着护目镜,视线很模糊,看不清病人的具体模样,但我会努力记住他们,有了他们的鼓励,我们也更有动力。”
彭宏燕(高明区中医院急诊科主管护师):
“我们会打赢这场仗,平安凯旋”
前晚7时,从武汉市第一医院回到酒店,来自高明区中医院的彭宏燕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喝上一大杯水。她说:“早上出门前不敢喝太多的水,就怕浪费了我们的防护服。”
彭宏燕所在的病区是武汉第一医院的第12病区。进舱5小时,加上将穿过的防护服脱掉之后换洗衣服、洗澡,彭宏燕一天需要7个小时穿着防护服。
“你好,如果你有什么不舒服的话,一定要立即告诉我哦。”这样简单的一句话,一天下来,彭宏燕需要在隔离病区里重复上百遍。“我们不仅要承担基础护理工作,还要充当陪护,照顾病患的一日三餐,有时每天还要负责各区域的清理、消毒。”她说。
刚到武汉时,彭宏燕在酒店练习穿脱防护服。
来到武汉的第6天,彭宏燕被分配去照顾一名重症患者。“这个病人是个50多岁的女性,肺部感染比较严重,呼吸也比较困难,身体无力。”彭宏燕说,身为一名护理人员,只能像照顾小孩儿般照顾该名重症患者,“重症患者意味着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病人需要我们更加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她说。
工作虽然又苦又累,但是彭宏燕充满信心。“我们会尽快打赢这场仗,平安凯旋。”她笑着说。
原标题:高明区驰援湖北医疗队前方队员:
“我们听到最多的是感谢”
来源|佛山日报
文|记者陈嘉懿
图|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