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品牌 >

高端访谈|曾湘泉:强化就业优先政策 推动佛山就业更高质量发展

2021-02-13 09:01:12来源:佛山在线

专家简介

曾湘泉,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先后承担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等在内的多项科研项目,对就业、薪酬等问题进行了长期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包括佛山在内的各地就业市场面临巨大挑战,就业形势严峻。“稳就业”“保就业”位居“六稳”“六保”之首。各地将稳就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抓好抓实,出台了一系列相关举措。“十四五”规划建议更是明确提出要“强化就业优先政策”。

近日,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在接受佛山日报《理论周刊》专访时表示,这意味着我们要站在宏观政策层面,强化经济发展的就业导向,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更加注重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的保障制度,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健全就业需求调查和失业监测预警机制等,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

1、大学生要积极到基层或服务业就业

基层事业单位对于教师、医护人员等人才需求较大,特别是经过这次疫情后,这类需求更加凸显,就看大学生是否愿意去这些基层岗位工作。混文凭的时代已经结束,能力导向的时代来临了,就是要靠本事吃饭。

记者:过去一年,国内就业市场总体情况是怎样的?

曾湘泉:2020年是一个特殊时期,国内就业市场经历了短期明显波动和变化。一季度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国内国民生产总值首次出现增速为负,城镇失业率上升,就业市场景气指数(简称CIER指数)走低。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指数显示,2020年一季度CIER指数从2019年四季度的2.18大幅下降至1.43,3月份更降至1.02的历史低位。

2020年二季度以来景气度见底回升,“保就业”政策力度空前。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应出尽出的稳企业和保就业政策的密集出台,对就业市场产生了积极影响。特别是外出务工群体的就业状况有了明显改善。至2020年二季度末,外出务工劳动力总量已恢复到1.7亿,达到疫情爆发前的水平,至6月底,全国就业人口持续增长,已超过1月的就业水平和规模。

这一复苏趋势也同样在招聘市场上得到印证。自2020年二季度以来,招聘需求人数环比上升,求职申请人数下降,CIER 指数逐月回升,已趋于正常。

记者: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越来越多。就佛山而言,2020年,佛山本市生源毕业生规模达到历史新高,为43206人,增量、增幅均为近年之最。疫情发生后,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严峻挑战。您认为要如何解决毕业生就业难题?

曾湘泉:从供给方面来看,大学生数量确实逐年上升,但社会对于大学生的需求有所变化。很多大学生想进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工作,但这些机关单位的岗位数量有限。就目前就业形势来看,大学生要打破传统观念,逐步转变就业观念,积极投身基层一线或服务业领域就业。

基层事业单位对于教师、医护人员等人才需求较大,特别是经过这次疫情后,这类需求更加凸显,就看大学生是否愿意去这些基层岗位工作。此外,跟过去以制造业为就业主体不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各类服务需求不断增加,生活服务业已成为当前就业主体。但是,目前在服务业领域,大学生员工的比例仍比较低。大学生可以在这些领域当管理人员,但也要从最基层做起。

大学生要重新调整心态,适应现实情况。社会提供给大学生的就业岗位不一定多,但有很多展示才华的平台。一些人通过做外卖、开直播等途径,在新的平台实现就业。现在更强调就业能力,而非学历。混文凭的时代已经结束,能力导向的时代来临了,就是要靠本事吃饭。现在一些大学生毕业后,还要重新学习技术,才能适应工作需要。这也要求,大学要继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在大学生培养上,不是简单强调数量,而要强调质量。

2、新时期就业促进政策需更有针对性

我国就业市场面临就业总量、就业结构和就业质量三大问题。在提升经济增长速度、缓解就业总量压力的同时,我们要特别加强对重点人群以及重点地区的就业和失业问题的关注,加强对就业结构矛盾和就业质量问题的深入分析和科学研判,着力研究并解决“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的“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的各项工作。

记者:疫情发生后,线上零售、线上教育、远程办公等新业态催生的新就业形态蓬勃发展。您认为平台型就业有什么特点,当前面临哪些问题?

曾湘泉:在传统就业方式中,员工受雇于特定企业,通过企业与市场交换价值;而平台型就业,突破雇佣关系束缚、突破时空限制等,通过虚拟平台与市场连接,实现个人的市场价值,就业灵活且自主性增加。目前主要有两类平台,一类涉及生活消费领域的衣食住行,比如外卖、快递、电商;另一类涉及数字文化产业,包括游戏、电竞、直播、文学平台等。平台型灵活就业去组织化、去劳动关系化,潜力巨大,但这些新就业形态下的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保制度有待创新,应制定相关就业激励政策,提供相关法律地位和社会保障。

记者:一些地方推行“机器换人”,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曾湘泉:随着技术发展,我们应该重视人工智能。现在企业招工难,推行人工智能,有利于缓解劳动力供给短缺。此外,人工生产,质量不稳定,自动化生产更有利,这也涉及到产业转型、产品升级等问题。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和劳动替代,企业对要素的选择,是一种市场行为。企业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有些愿意用机器生产,有些不愿意,这都是正常的。并不是反对用机器替代劳动力,而是政府不应该过多干预市场。政府应该做市场做不了的事情,弥补市场不足,比如某些工作岗位非常危险、艰苦,可以考虑用人工智能替代。

记者:步入“十四五”,您认为要如何有效应对就业市场面临的一些新挑战,从而在“十四五”时期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曾湘泉:尽管受疫情和国内外大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多等叠加影响,我国就业市场面临新的挑战和问题,但一些有利因素仍将长期存在,诸如劳动力供给减少,就业压力总体减缓;服务业成为拉动就业主力军,就业创造弹性增加;新经济和新业态不断发展,灵活就业潜力巨大等。这些有利因素将会对劳动力市场产生持久、积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正确认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就业环境变化造成的挑战和暂时性困难,要看到影响我国就业市场的这些有利因素,坚定对“稳就业”和“保就业”的工作信心。要继续加强对就业市场的科学监测和分析,为落实好“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提供支持。

此外,加强对就业结构和就业质量的监测和分析,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就业促进政策。我国就业市场面临就业总量、就业结构和就业质量三大问题。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就业市场仍将面临经济增长压力加大、城镇调查失业率位于5%以上或成常态,这些都对就业总量构成不可忽视的挑战。但同时,我们更应清醒认识到,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就业状况不平衡、部分人群就业质量不高,仍是我国就业市场更应关注的重点。尽管新经济、新业态和新就业潜力巨大,对我国缓解就业压力贡献巨大,但要承认,这些领域社保覆盖、劳动合同以及法律保障等就业正规化程度仍不清晰。应当深刻认识到,对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而言,在提升经济增长速度、缓解就业总量压力的同时,要特别加强对重点人群以及重点地区的就业和失业问题的关注,加强对就业结构矛盾和就业质量问题的深入分析和科学研判,借助劳动力市场的各类信息发布,引导全社会关注,并通过政府、企业、学校、劳动者个人,乃至于经济学界学者们的共同努力,着力研究并解决“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的“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的各项工作。

3、企业要进一步认识到人力资本的作用

各地要加强引导广佛深三地人才流动,并拓展到与港澳之间的流动与学习。企业也要重视技术创新,重视各类人才。但重视人才,不是重视他们的学历,而是重视他们创造价值的能力。

记者:佛山是一座制造业大市,民营经济发达,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用人主体,佛山企业如何做好就业工作,从而促进自身发展,您有什么建议?

曾湘泉:2000年,我来过佛山。当时,佛山乃至珠三角中小企业发展规模比较大,但面临产业升级、“腾笼换鸟”的问题。现在来看,一些依靠传统技术生产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产品的中小企业已经被淘汰了。当前,中小企业发展面临非常激烈的竞争,而通过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从而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大有作为,佛山乃至广东企业都应该强化这方面工作。

坦率来讲,近年来,广东能走在全国前列,离不开低成本的劳动力,大量外来务工者来广东发展。但现在就业观念变了,特别是一些大学生去了三四线城市发展。三四线城市的人才需求上来后,对珠三角地区构成很大竞争,也就是说,珠三角的人才吸引力下降了。因此,珠三角企业要提升管理水平,特别是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向管理要效益。

佛山乃至珠三角企业都要进一步认识到人力资本的作用。物质有限,但创意无限,教育、人力资本开发,可以产生创意。同时,企业也要重视技术创新,重视各类人才,不仅是管理人才也包括技能人才。但重视人才,不是重视他们的学历,而是重视他们创造价值的能力。

记者:在佛山,具有中专学历或大专学历或国家职业资格四级(中级工)证书或国家职业资格五级(初级工)证书的人才可申领优粤佛山卡T卡。广州也提出拥有国内普通高校全日制大专学历或全日制技师学院技师毕业人员,拟可落户一些行政区。这些政策的出台,说明社会逐步重视技能人才,您怎么看待?

曾湘泉:技术工人也是人才,技能人才也能享受到补贴等政策,现在能有这样的认识,是一大进步。

人才评价体制机制发生改变,与各地产业转型升级有关。广东乃至全国的制造业,原来是依靠低成本的劳动力发展起来的。而他们生产的廉价产品现在卖不出去,倒逼产业转型升级,从而增加产品附加值,这对员工的能力素质要求提高了。不再是依靠廉价来招聘员工,而是要看他们掌握的技术,能否实现生产出来的产品有差异化,体现出设计思想。比如做服装的,要实现个性化、品牌化,这对于技能人才的要求就提高了。

记者: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加快推进。您认为佛山要如何抢抓大湾区建设机遇,进一步做好就业、人才等工作?

曾湘泉:在粤港澳大湾区内,产品市场、资本市场比较好做,但劳动力市场比较复杂,存在一些制度障碍。比如,劳动力在广州、深圳、佛山之间流动,没什么问题,但要拓展到香港、澳门之间流动,就比较困难。目前,各地首先是要相互学习。香港服务业专业化程度高、服务意识强,澳门在管理方面实现制度化规范化,这些都是包括佛山在内的内地城市需要学习的,从而进一步提升自身管理水平。

原标题:高端访谈|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强化就业优先政策 推动佛山就业更高质量发展

来源|佛山日报

文|记者梁建荣

统筹|记者刘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