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品牌 >

三水朗诵者周梧:抑扬顿挫 声入人心

2021-01-03 19:41:26来源:佛山在线

人物简介

周梧,艺名峤山,广东省朗诵协会理事,广东省朗诵协会语言规范专业委员会委员,佛山市语言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三水区语言艺术协会主席,全民悦读三水阅读会主席。曾师从中国语言艺术大师简肇强。曾获佛山市朗诵大赛金奖、三水区演讲比赛冠军。

今年59岁的周梧是三水区语言艺术协会主席。朗诵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对它,周梧始终怀揣着敬畏之心。

“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一千多年前,北宋词人晏殊所写的《山亭柳·赠歌者》,恰好表达了周梧从艺40多年的心路历程。

这些年,周梧朗诵过很多主题的文章。郑愁予的诗歌《错误》虽只有短短九句,却深得其心。他在诗句中,探寻到游子的深深乡愁。

作为一名朗诵者,周梧往往会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人生经历,进行语言艺术上的二次加工。如同晏殊写《山亭柳·赠歌者》,借赠歌者之名,埋下了另一层深意:只有伯牙操琴,钟子期作知音,那么,高山流水这等意境才是完整的。

回忆

与语言艺术的初次相逢

周梧打小就是个文艺骨干,父母也支持他多接触艺术,一来可以培养人格魅力,二来有助于展示自我。

如今即将步入耳顺之年,身姿挺拔的周梧说起话来依旧中气十足,铿锵有力,满身艺术气质。他与记者谈起朗诵时,眼里都是闪着光芒,讲起往事时,他似乎还是那个歌颂祖国、传诵文化的少年。

故事要从他与朗诵的初遇说起。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制度。翌年,17岁的周梧考入广西师范大学。那时候的大学校园,文化活动异常丰富,处处洋溢着梦想的光芒。

也是在那个时候,周梧接触了朗诵,并第一次登台展示。当时,他朗诵的是一首以咏梅为主题的诗词。梅、松、竹被称为“岁寒三友”,梅花迎寒开放,它傲雪凌霜的品格为人们所称道。

同时,梅花也被历代诗人寄寓了不同深意。写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宋代诗人林逋,梅花对他来说是“梅妻鹤子”的逍遥自得;同样喜爱梅花的陆游,则写下诗句“一树梅花一放翁”。

“在台上,我想象自己就是一支傲梅,充分融入情景去,吟诵到最后一句时,我做了特别的停顿处理,就是为了表现出梅花豁然大度的精神风采。”周梧说,为了朗诵出好作品,他查阅了大量有关梅花的资料,了解朗诵作品的写作背景,以更好地与作者产生共鸣。

朗诵这一条路,周梧一走就是40多年。《永生的眼睛》《爱心创造的奇迹》等50个作品一直被他细心收藏。偶尔,他还会拿出来回味一番。他说:“每个作品都有一个故事,里面住着主人公的心事,同时也承载了朗诵者的感情。”

周梧(左二)在朗诵作品《党章鲜红党旗扬帆》。

这份热爱,让他的搭档袁灵秀也深有体会。在袁灵秀的眼里,周梧在语言艺术上很有天分,也很有自己的想法,除了朗诵,还出演过很多话剧、戏剧和小品,如话剧《黄土谣》、戏剧《清风长卷》、小品《未来女婿》等。

“我们合作14年了,亦师亦友,虽然已经培养了默契,但是每次要朗诵作品时,还是会一遍又一遍地磨合。尤其是在录音时,要是听到有吞咽口水的声音,我们都会重新录。”袁灵秀说。

演绎

刻在骨子里的家国深情

周梧的母亲曾是电影院的工作人员,经常把他带在身边。小时候的周梧就常常坐在影院座位上,反复看《地雷战》《地道战》《南征北战》等电影。那飘扬的五星红旗、冲锋的号角、英雄的事迹……这些电影在他心中埋下一颗种子。

2006年,这颗种子开始萌芽。45岁的他,将那份家国情怀朗诵出来。那一年,他代表西南街道参加了三水区一场朗诵比赛,在著名表演艺术家简肇强的指导下,朗诵了作品《党章鲜红党旗扬帆》。

在周梧提供的影像资料中,记者看到,周梧穿着一身灰色西装,同其他3位表演者一起,声情并茂地朗诵。专注朗诵后,周梧不止一次被作品所感染。去年,在一场艺术欣赏会上,他与袁灵秀朗诵了作品《党旗在风雨中飞扬》,走台的过程中,有几次他都哽咽了,只好暂停休息一会。

他始终坚信,朗诵者要打动别人,就必须先被作品打动,做到“情动于衷”。一路走来,他也在践行着这一信条。

近期,他和袁灵秀朗诵了作品《谁是最可爱的人》,深切缅怀长眠于朝鲜的志愿军烈士。“朋友!你已经知道了要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朴实的人民,请再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吧,因为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在激昂大气的配乐以及阵阵枪声中,他歌颂那些英雄,将大无畏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声声入耳,字字入心。

这是周梧心底对先烈们的敬仰。

周梧还给自己取了一个艺名“峤山”,便是源于那份思乡之情。他说,家乡有一座都峤山,风景独好,文化底蕴深厚,是佛、道、儒三家并兴之地,那里的奇峰异石众多,还有着古老动人的传说,如“钟鼓石”“灯檠光照读书台”等。

而这一切,一直让周梧为之挂牵。

追寻

融在朗诵声中的文化情

1992年,周梧从家乡广西来到三水,成为河口中学的一名英语教师,此后,他一边教书育人,一边发展朗诵事业。这一落脚,便是28年。

2016年,三水区语言艺术协会成立,刚开始只有几十名成员。随着语言文化的不断推广,队伍逐渐壮大,现已发展到近300人。作为该协会主席,周梧一直致力推动三水语言艺术的发展,参与策划空中朗诵会、朗诵沙龙等活动,并指导学生参加各种语言艺术类比赛。此外,还组建全民悦读三水阅读会,使它成为语言艺术爱好者的交流圣地。

这些年,他扎根三水,积极寻找文化的共情点,只为丰富朗诵作品的内涵。作品《粤曲》就是一个例证。

《粤曲》讲述的是粤曲的历史背景及传统。为了在传承中有所创新,《粤曲》大胆融入舞蹈元素,多角度展现粤曲文化的魅力。后来,《粤曲》还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进行演出。

成绩来之不易,《粤曲》的表演者是全民悦读三水阅读会的23名少儿成员。在表演前,周梧为参演者讲述作品的时代背景,帮助他们更好地演绎这个作品。

周梧说,三水是他的第二故乡,这里特有的粤曲文化气息,也赋予他创作的灵感。一百多年前,三水走出了开创星腔唱法的“小明星”邓曼薇。至今,星腔唱法仍然是广受人们喜爱的平喉唱法,而粤曲,成了周梧走近这片水土的艺术桥梁。

的确,粤曲对于三水人而言,是一个共同的文化记忆。经月流年,《荔枝颂》《帝女花》依然沁人心脾,人们对邓曼薇的怀念也从未中断。透过声声粤曲,遐想那茶楼酒馆的“茶座”女伶,揣度过去人们的生活、娱乐方式,都为周梧的创作打开了一扇窗。

前不久,他还与协会成员一起,为三水30个“祠堂+文化”示范点录制了音频故事。祠堂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符号,三水祠堂众多,保存完好的有近200座。近年来,这些示范点已逐渐成为新时代文化传播阵地,越来越多人传播祠堂文化,而周梧也是队伍里的一员。

“岭南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深深地吸引着我,未来我也会通过声音,将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周梧说,还有一年他就退休了,那之后,他就可以全身心投入朗诵中去,去完成心中的那一份信念与追寻。

对话

记者:在您眼中,朗诵语言艺术是什么?

周梧:我认为,朗诵是有感情的诵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把平面的文字用立体的方式呈现出来,同时,它也是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

记者:您觉得怎么样才能朗诵出一个高水平的作品?

周梧:要朗诵好一个作品,首先,要深入理解作品,准确把握作品的创作背景、主题和情感基调。其次,要展开丰富的想象,这样才能使作品的内容在朗诵者的心中和眼前鲜活起来。最后,在朗诵时,朗诵者要懂得运用技巧,如停连、轻重音、排比结构的处理、气息的变化等,营造层次感和画面感,才会让听者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有的人说,自己没有好的嗓音,不适合朗诵。我认为,什么嗓音都可以朗诵,只要把作品吃透,赋予作品灵魂,就可以朗诵好。平时,可以通过练习来纠正发音,多看多听一些经典朗诵,多与其他朗诵者交流,尤其要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便于理解作品。

记者:您希望通过朗诵传递什么?

周梧:其实就是很简单的一句话:用情感穿越美文,以声音传诵文明。

原标题:以语言艺术吟诵家国情怀的朗诵者周梧:

抑扬顿挫声入人心

来源|佛山日报

文|记者卢丽华

图|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