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卢扬 荣蕾
严厉的信贷和金融监管之下,2021年不少高负债房企陷入资金流行性危机。然而,房企更大的“难关”仍在逼近。机构最新发布数据显示,房企将在2022年迎来海外债到期高峰,超3500亿元的海外债融资总额,意味着房企未来一年将面临更大考验。“紧日子”已然慢慢到来,房企接下来怎么过?
年度到期债务规模超3500亿
作为房地产企业的重要融资渠道,海外债在近年境内融资趋紧的背景下愈发火热。
来自中指院的统计数据显示,从规模来看,房企海外债发行在2017-2020年快速增长。2017年房企海外债融资总额折合人民币约2193亿元,2018年为3435亿元、增速高达60%;2019年房企海外债融资4313亿元,保持了25%以上的增长速度,并于2020年达到峰值4540亿元。
因为国内房企所发行美元债的年限多为1-5年,且房企大多是在2017年转战高频发行海外债,2022年也由此成为整个行业的“美元债到期大年”。
数据显示,2022年度房企到期海外债的债务规模折合人民币约3560.2亿元。按季度来看,第一、二季度合计到期余额较高,分别为983.3亿元和983.9亿元,第三、四季度到期余额逐渐下降,分别为852.6亿元和740.4亿元。
危机将至房企密集回购护盘
近年来不断攀升的海外债融资规模,在助力企业扩张发展的同时,也将部分资金流动性房企置于险地。自今年7月以来,海外债务危机已经在部分房企身上显现,美元债下跌、房企评级下滑等负面影响也紧随其后,有些企业甚至因为偿还不了海外债务而生死濒临一线。
“眼下处理不好手头的债务,明年陷入流动性危机或者暴雷的企业会更多。”地产分析师严跃进直言,房企的“生死挑战”才刚刚开始。
危机将至,没有企业愿意坐以待毙。中指研究院企业事业部研究负责人刘水博士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房企应对债务压力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方面,债务风险暴露房企采取股东贷款、与债券持有人协商等方法解决债务危机;另一方面,房企为防范债务违约风险,进行交换要约、回购票据。
面对低迷的市场预期以及不断走低的投资者信心,已有越来越多的房企开始“自救”,通过交换要约、回购债券等方式向市场展现自身实力,以提振市场信心,稳定相关股票和债券价格。
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10月以来,包括花样年、弘阳地产、海伦堡、鑫苑置业、金辉控股、新力控股、朗诗地产、当代置业、正荣地产等企业,均从交换要约、回购票据等方面着手予以应对。中梁控股是10月回购票据的典型企业:当月,中梁累计共回购票据2510万美元。
进入11月,房企回购美元票据的动作还在继续。11月4日,雅居乐对外发布公告称,已回购本金为1000万美元的优先票据加上应计及未付利息;同日,祥生控股也公告披露,赎回了845万美元票据。11月12日,中梁控股再度回购2宗票据,合计本金总额5618.2万美元;在此一日前,龙光集团还以现金回购1.64亿美元2022年到期5.75%优先票据。
抓回款也要开源节流
尽管随着近期相关部门频繁发声,房企融资政策似有松动迹象,业内也有声音称房企的资金压力将得到一定程度缓解。但多名业内专家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面对即将到来的海外债偿债高峰,房企还须做好过“紧日子”的打算。
面对寒意阵阵的地产大环境,刘水认为,一方面,房企应加大营销、紧抓回款;必要时也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通过出售项目或寻求股权合作等方式来稳定资金链、盘活自身现金流。另一方面,在投资上,房企要量入为出、审慎拿地。在管理上,向制造业学习,精细化管理,精细化运营,“节衣缩食”过紧日子,改掉“黄金时代”开支大手大脚的“坏毛病”。
“债务问题需要企业积极应对,处理不好,往往波及企业的正常经营。新一轮偿债高峰将至,房企更须严谨对待。”在严跃进看来,对于接下来的“紧日子”,房企还是要提前做好应对的措施,既要谨慎对待市场,也须找机会“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