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说房,北京买房。
北京买房是个大学问,什么时候买?买在哪里?资金怎么筹集?这些都是难题。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个双博士家庭在北京的买房故事,其实这样购房背景的人很多,我们会在故事最后为大家做案例总结。
毛里被问到北京买房这个问题时,内心颇为触动。对他来说,这是一份力顶巨压的心路历程,但如今回头看,还好当时买了。
他和爱人在2017年2月买的房,在北京北五环外,房子裸价300万,这个小区98年建成,有点老,房子两室一厅75平米,平均一算4万一平米。这套房首付127万,贷款185万,商贷30年,算下来,每个月的月供要9200多元。
这对于刚毕业的夫妻二人来说,是不小的压力。“我和我老婆都是89年的,大学同学,2008年确立关系后就一起读书,一起保送研究生,她去了北大,我在中科院,最后一起博士毕业。”
2016年7月两人毕业后,毛里在读研的单位做了助理研究员,爱人在五院找了份工程师的职位。刚刚步入职场,两人的薪资并不高,所以夫妻俩选择租房住,4500元一个月,两室一厅,日子过得很温馨。
买房的原因是这期间夫妻二人去了很多已经买过房的同学家参加party,说不羡慕是假的,谁不希望房子是自己的呀!不用担心房租涨价,也不用害怕搬家。
所以毛里夫妻决定买房,首先要解决的就是首付问题。
房子首付127万,但当时夫妻二人手里只有40万,其中还包括父母给的19万。毛里和妻子都是农村长大的,家里不富裕,东拼西凑的一共借出了15万。剩下的70万全靠毛里通过信用卡和朋友拆借。
买房的过程也不顺利,当时正处于北京房价上涨期,签了合同之后房东还想加钱。好在毛里留了个心眼,用了现金大法,而且订金给的比较高,增加了业主违约的成本,房东也就没法再刁难了。
坦白说,毛里的这套房基本上是撬动了七八倍的杠杆来买的,第一年压力非常大,两人的一年的工资加起来大概25万,工资加上公积金,基本上全部覆盖了房贷和家庭开支。媳妇的工资用来还钱,毛里的工资用来开销。
买完房后俩人的生活开支紧缩了很多,“买房之后最大的变化就是学会省钱了,想尽一切办法省钱。”毛里说。买房前,老婆时不时的会买1000块左右的衣服,手机和电脑都是苹果全套,毛里还玩摩托车,买房之后,这些大额消费基本全停止了,俩人的衣服鞋子基本都是不超过100块的地摊货。吃饭只在家,买菜买打折的。
最苦的是毛里上下班都改成了电动车出行,为了省钱,大冬天也不坐地铁。
当然这样的付出也不是没有回报。第二年毛里和爱人有了宝宝,孩子住在自己的房子里,夫妻二人都很安心,孩子是北京户口,以后也不用太为孩子上学发愁。
当初为了首付拆借来的70多万,通过省吃俭用还了40多万。期间俩人还买了一辆电动汽车,日子在一点点好起来,生活负担也渐渐变小了。
现在,毛里和妻子已经把首付的钱还的差不多了,以后只需支付月供就好。工作几年后,俩人的工资也实现了翻倍,提前还完月供也不是问题。所以当我问毛里那几年不能下馆子、地铁不舍得坐的日子值不值时,他的回答是:真的值!而且一点都不后悔。
故事讲完了。关于毛里该不该顶着这么大的压力买房?买的时机对不对?我们来探讨一下。
就像开篇所说的,在北京,学历高,未来收入客观却苦于没有首付的购房人群很多,西瓜说房也遇到了不少这样的客户。很多不懂的人会觉得:借那么多钱买房,压力多大呀!攒攒钱不好吗?
这种观点一定是错误的。想在北京长期发展的每一个毕业的年轻人,面临的第一个问题都是安家。
而买房的第一个原则,就是晚买不如早买。这个晚和早,不是今天和明天的区别,而是1、2年后和现在的区别。毛里买房子的时间虽然不是北京的房价低谷,但靠攒首付,你攒钱的速度永远都比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
买房的第二个原则,是不追涨,不怕跌。就如巴菲特的名言:别人疯狂我恐慌,别人恐慌我疯狂。2017年2月如果稍微做点功课,就会发现已经比16年疯涨一倍了。这个时间出手,就有可能短期站岗。但长期来看,房价还是看涨的。所以如果16年出手,他们的压力和能买到的房子,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买房第三个原则,是利用杠杆。这点毛里做的很好,年轻人买第一套房,建议垫垫脚。毕竟所有年轻人现在的收入基本都是起点,未来5-10年里都是收入的攀升期。
现在垫垫脚,未来就会不可惜,随着家庭的裂变,家庭主要需求的变化,换房是必然。第一套房垫垫脚,在未来换房,手里的筹码也更多一些。
所以,只要你愿意努力生活,在北京买房就不是问题,也无需过度担心生活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