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行情 >

从“巴巴房”搬进新居,佛山对口协作圆了甘洛老乡安居乐业梦

2020-10-12 19:16:23来源:珠江时报

“外头下大雨,里头下小雨,咋个住嘛?”在甘洛县蓼坪乡清水村,搬进新居的村民山友花模仿起以前孙子对自己旧屋的“吐槽”,脸上笑起了褶子。如今,幸福生活就在眼前,让她能够坦然地对挂在墙上的旧居照片一笑而过。

搬进新居,得益于广东佛山的精准扶贫。2019年10月,占地10066平方米的安全住房建设完成,120户贫困群众全部搬入新居,周边还配套建设高标准的清水村幼儿园、清水村党群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昔日贫穷的清水村,如今成了远近乡邻羡慕的安全住房样板村。

今年10月,清水村一片安宁祥和,门前屋后的格桑花开得正艳。“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水也通了,电也有了,家门口就能打工赚钱,巴适得很(舒服得很)!”山友花笑着说。

从“巴巴房”搬进新居

山友花今年55岁,搬进清水村新居快一年了。

在她家客厅的墙上,有张照片非常醒目,这是几年前她家二叔拍的。照片上,穿着藏族服饰的她,带着几个小孩合影,眼神有些茫然。在她身后,是一间老房子:房低门矮,泥巴糊的墙斑驳破败,门前堆着乱草、树枝。

“我嫁过来住的房子就是这样的,我们叫‘巴巴房’(泥巴糊的房子),屋内柴火烟熏,黑蒙蒙的,这么一间小房子,住了5口人。”山友花指着照片,“那会儿穷,小孩子穿得跟叫花子一样。”

这样的房子,山友花住了30多年。

甘洛县蓼坪乡清水村,全村3个村民小组202户698人,其中贫困户75户325人,是省级极度贫困村。以前,山友花和丈夫靠打散工、种地为生,一年赚到的钱除了生活外,剩下不到2000元。好不容易把三个小孩供到读书工作,也没钱修缮房屋。

当时,清水村的小孩上学,要走一个小时的山路才能到学校。为了孩子的教育,山友花的儿子们都搬到离县城、离学校近的地方安定下来,偶尔带孙子回来探望。

有次下大雨,山友花的屋内也开始漏雨。她一边抱着孙子,一边拿盆接雨水。孙子皱着眉,说起了顺口溜:“外头下大雨,里头下小雨,咋个住嘛?”这句话逗乐了山友花,也让她更加想要住上不漏雨的房子。

▲清水村安全住房。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她圆了自己的安居梦。佛山市在援建甘洛县安全住房方面累计投入财政援助资金3524万元,援建项目包括:斯觉镇挖里乌村、阿兹觉乡吉乃彝各村和蓼坪乡清水村3个大型安置点。其中,清水村仅用一年时间便建成。

如今,走进山友花的家,入户大厅宽敞明亮,厨房的灶台干净整齐,房间通水通电通网,不远处的老房子则被改造成独立的猪圈。“房子修好了,儿子、孙子们都想回来。”山友花笑着说,“现在吃得好、住得好,用水用电都很方便。真的要感谢共产党,感谢佛山,帮我们把房子修得巴适(舒服)!”

家门口找到好工作

乐业才能安居,才能有望脱贫,才能筑牢致富根基。

今年9月,离清水村不远处的高山有机蔬菜种植基地一片农忙景象。蔬菜大棚里,务工的妇女正将育苗土腾挪出来。地里,娃娃菜、红萝卜等长势喜人。这里种植的有机蔬菜,将销往重庆、成都、贵阳等地。

清水村平均海拔2300米,非常适合种植高山反季节蔬菜。去年4月,广东(佛山)对口凉山扶贫协作工作组驻甘洛县工作小组因地制宜,在离清水村不远处,投入385万元援建资金,建成这个占地1080亩的高山蔬菜基地,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带动和发展蔬菜种植产业。

基地建成后,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150余个,带动清水村及周边村庄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此务工。山友花就是其中之一。

“以前我们种地,种白豆、玉米,种得只够人吃的,卖得少,一年剩下不到2000元。去年,我把家里的土地流转出去,一年就能拿到2000多元的流转费。”山友花说,“现在还能在家门口工作,一天80元,我每天都去,好耍(好玩)得很!”

如今的景象,也让清水村党支部老书记王子洪万分感慨:“以前村里经济发展不好,很多老乡都出去外面打工,送孩子去石棉县上学。现在村里变好了,家门口就能就业,教育也起来了,乡亲们陆续就会回来。”

广东(佛山)对口凉山扶贫协作工作组驻甘洛县工作小组组长陈再勋介绍,目前正在积极对接,要把这里建成直供粤港澳大湾区的蔬菜生产基地。此外,甘洛县也正结合当地实际,积极挖掘村里的民族文化,计划将清水村打造“全国尔苏藏族文化第一村”,依托民族特色文化建设文旅新村,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以后这里要发旅游,家门口搞搞民宿,就能很巴适地挣钱了。”王子洪满心期待着。

记者手记

乐业才能安居生活更有奔头

要想贫困群众搬得出、住得下、留得住,就必须发展产业抓好就业,实现安居乐业。在清水村,家门口的产业留住了人。

在佛山的精准帮扶下,蓼坪乡清水村打造出高山有机蔬菜种植基地,实现建档立卡户及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基地建成投产后,附近村民既能获得土地出租收益,又能就近就业。

数据显示,2019年清水村村民实现人均收入6250元。清水村村集体经济分红3.5万元,辐射带动蓼坪村集体经济增收5000元、小河村集体经济1.2万元,周边三个村村民就近务工收入60余万元。2020年,仅甘洛县德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佛山工作组引入企业,负责基地开发管理)需要支付的劳务费用将达到130余万元。

在采访清水村村民山友花时,有个细节令人印象深刻。她急匆匆走进新居后,一直念叨着:“工作耽误不得,我要赶紧回去干活呢!”直到跟记者聊开后,才道出其中的快乐:“在家门口就能工作,干一天就有80元,好耍得很!”

这个细节让采访组看到了山友花身上满满的“干劲”。越努力越幸福,我们坚信,在佛山的精准帮扶下,甘洛贫困群众的生活会更有奔头。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一线见闻】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