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行情 >

海淀教育有多疯?学区房不行,钢琴只能排最后,拼的其实是……

2020-10-04 18:16:25来源:成长树微博

“授权”前段时间,跟身边一位新手妈妈聊天。说起孩子的教育,我诚心实意的讲了不少“过来人”的经验。在我侃侃而谈之后,她有点犹豫的对我说:“树妈,你讲的挺好的,但能不能别老说‘黑话’”?原来,初为人母的她,还并不能理解我挂在嘴边的:人大早培,早早培,八少,八素,H杯、希望杯,走美杯,PET\KET\FCE……我听完觉得这个话题,挺值得好好写写的。外界常误以为海淀教育只是衡水教育的升级版,以为孩子只是扑在书桌上,把课本知识学得更灵活深入一些。

但是我个人感觉,在海淀,课本知识、奥数、英语这些都只是标配。父母们真正从小为孩子们规划的成长路径,并没有真的被全国妈妈熟知。所以这篇文章,我想以一个海淀妈妈的身份,聊聊我所见到的“海淀教育”。

海淀的教育

为什么要这么拼?

咱们之前的很多文章,经常提到一个观点:教育是一种稀缺资源。可以说,北京的教育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算是顶配的。顶配到什么程度呢?给大家说几个数据哈,全国的985大学,一共有39所。其中北京有8所,它们中的大部分,集中在海淀。

985工程学校名单另外一个数据是,被称之为“海淀六小强”的6所公立中学:人大附中、清华附中、北大附中、101中学、十一学校和首师大附中,包揽了海淀区90%以上的高分段和清北名额。

北京top9高中(图片数据来自网络家长统计,可能存在微小误差)所以,绝大多数海淀父母,一定会想办法让孩子在小升初时考入海淀六小强,或者考入六小强集团校的初中部。但是孩子小升初,学区房能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因为名校的主要招生方式还是通过考试选拔。父母们往往会选择主动出击,冲击名校,而不会电脑派位,让运气来决定孩子入学哪所学校。

顶配的稀缺资源,必然带来顶配的竞争。顶配的竞争的胜利者,自然注定要争抢。海淀教育很拼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海淀有全国最特殊的一群家长。咱们之前发过一篇海淀妈妈写的文章,说几个海淀父母凑到一桌吃饭。一共6个人,除了作者夫妻俩,其余父母:每人至少得过一个科目的奥赛全国一等奖,还有人拿了两个、三个,数学、物理、化学、信息奥赛全面开花。说到奥赛,这四个海淀中年老父老母亲,居然还兴奋得像中学生一样,清华爸爸随手扯了张餐巾纸,给大家出了一道奥赛题,没想到他们几个还衍生出多种解题思路……

这种饭局在其他地方,可能会非常少见。但是在海淀凑一桌这样的饭局,倒真不算什么难事儿。在女儿班上,清华博士爸爸、北大、中科院等985名校的妈妈就占了大多数。海淀最鸡血的家长群的构成,就是北京土著、985/211名校的硕博,以及全国各地来北京打拼并最终扎根的人。这些人,比任何地方的父母,都更早的看到了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也比任何地方的人,都更了解读书对一个人命运的改变。所以,外界任何人大谈“北大状元出来也卖猪肉”、“童年不用学太多,让孩子快快乐乐就好”的时候,他们是绝对不相信的。他们自己享受了读书、读好学校带来的红利,自然也会拼尽全力,把孩子送进好学校。强学校配强家长,一拍即合,根本不用鼓动,学习氛围自然浓厚。

海淀的孩子到底在拼什么?在聊海淀孩子在拼什么的话题之前,可以先跟大家聊聊的是:北京的好学校,要什么。清华大学2019年自主招生简章要求:申请学生应在国际或全国权威性高、公信力强的学科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最低申请条件应包含以下之一:

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省级赛区)一等奖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省级赛区)一等奖

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初赛)(省级赛区)一等奖

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省级赛区)一等奖

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提高组(省级赛区)一等奖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国一等奖

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四等奖

北京大学2019年自主招生简章写得看起来容易一些:

在高中阶段参加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全国决赛获得优异成绩者;

在我校自主招生专业范围内有相关学科特长、创新潜质,并在相关专业学习实践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者。

其他有自主招生资格的好大学,也都差不多有类似的要求,都能看出来他们要的绝不仅仅是文化课分数高的孩子。他们要成绩优异、素质全面、奖项加身、特长傍身的孩子。而这样的孩子绝不是横空出世的,必然要求父母去奋力托举。父母必须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谋划布局,为孩子铺平道路。这些路径,大概就是咱们文章前面,我提到的那些“黑话”:人大早培、早早培:一般是填报简历,经过2到3轮的各种笔试、面试的选拔,7、8千人报名,最后录取五六十个的比例。八少:八中少年班,超常教育实验班,一般在5.6年级选拔,将初高中的课程,压缩到4年完成,一般14.5岁参加高考。八素:八中素质班,选择智力优秀的孩子,作为八少的补充,4年完成5.6年级和初中三年课程,3年完成高中,一般比正常孩子提前一年参加高考。有了这些招生规则和前提,北京海淀的孩子们拼什么,自然也就一目了然了。

图片来源:电视剧《丧失名字的女神》▍拼成绩成绩是最基础的,没有好的成绩,任何名校的门槛都跨不进去。北京比较好的公立学校,教学质量相对其他地区确实要好很多。但是仅仅学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孩子还必须能够有很强的思维能力以及很广的知识面。比如人大附早培的考试题目,总共要分5场。有网友分享了今年其中一场的题目:

思维题:17道,逻辑推理、图形推理、数字推理等

数学题:立体几何,正方体染色计数

语文题:包括阅读和语基——(阅读:金属玻璃—百度可搜到“玻璃之王”)字词题;名著阅读(红岩节选)文学常识(庄子、老子相关问题)古诗词;江畔独步寻花其六(杜甫)

英语题:考了说明文阅读,一篇关于记忆力的英文阅读题

德育题:如果让你当班长或者学习委员,你会怎么做?有一个小朋友,一周要上15个课外班,成绩还不好,你怎么看?

孩子们不仅要对课本知识有所掌握,对课外知识,也必须涉猎广泛,掌握扎实。这还不算,最近几年,“PET\KET\FCE”又几乎成了所有孩子必然会准备的考试。全称是叫“剑桥通用英语五级考试”,是剑桥最早开发的一个英语测评体系,一旦考过,终身有效。但这两年名校招生,这个证书几乎成了所有孩子的标配。海淀父母的共识,是在小学阶段需要把孩子的英语推进到至少高中的程度。这样初中科目增多、压力增大的时候,孩子才有时间和精力,放到其他学科上去。▍拼奖项奖项,就不用展开说了。好学校必然喜欢好学生,名校在选生源的时候,往往会特别留意学生有没有在国家级的重要比赛中获奖。奥数杯赛、华杯,走美杯,希望杯等等,这些都是重点小学中学的重要参照。很多学校,甚至只会看一等奖获奖学生的简历。

▍拼特长在海淀,很多父母的目标不是清北,他们把孩子放到国际班,希望冲刺“藤校”。如果要把孩子送入国际名校,普通的弹琴、绘画、唱歌、跳舞这些特长,就已经不够了。很多父母调侃,钢琴已经排在最后了。为了让孩子简历亮眼,很多家庭在培养孩子与众不同的特长。前段时间网上流传着兴趣班鄙视链,大概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在运动类里:马术>高尔夫>冰球击剑>棒球/美式橄榄球>花滑网球>足球>跆拳道>羽毛球乒乓球>游泳>跑步

在乐器类里:管风琴竖琴大提琴小提琴长笛萨克斯架子鼓钢琴

简单的学还不行,为了进名校,就一定要拿到证书。

所以能看到,几乎每个北京的孩子,都报在学至少2种特长。

曾有朋友问过我,做两个孩子的海淀妈妈,是不是会很焦虑。

我承认有一点点偏虎妈,也有过不少焦虑的时刻。

但同时,我也在不断的调整和成长。

我看到了那些优秀家庭的付出,看到了太多优秀牛娃的努力,所以心态是更平和的。

有句话说:“最顶级的欲望,只有通过煎熬才能获得”。

其实无论最终结果怎样,在有机会的时候,积极去尝试和努力,这本身也是一种快乐而珍贵的回忆。

我希望孩子们在学习的黄金时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而我,这个妈妈,能够陪伴两个孩子一起成长,能跟他们一起进步,就已经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