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调控再出新招,给重点房企筹钱花钱带上紧箍咒
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人民银行在北京召开重点房地产企业座谈会。会议指出,为进一步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增强房地产企业融资的市场化、规则化和透明度,人民银行、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相关部门在前期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重点房地产企业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
这段话,至少有三个方面值得关注。首先,有关方面要对房企进行排队了。而这里所说的排队,决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按照企业规模、业绩等进行排队,重点是企业负债。有的企业,可能从规模上讲,没有其他企业大,业绩也可能不是很好,但是,融资规模很大,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隐患,也可能会被列为重点监测对象。
其二,要对重点房企实施资金监测。资金监测,显然不会仅仅满足于银行贷款的监测,而是全方位监测,也不只是贷款银行监测,而是人民银行或监管机构监测,是全方位的监测。不仅包括银行贷款,也包括其他债务,包括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现金流等。一旦发现问题,一定会迅速采取措施。
第三,要加强重点房企的融资管理。过去一段时间,对房企融资的管理,更多的是宏观上的要求和业务上的强调,并没有拿出实实在在的措施与办法。因此,房企在政策收紧的情况下,仍然可能通过各种渠道从银行获得资金支持,以至于央行出台的定向降准、定向降息等方面的政策,也无法如愿落实到实体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而是转道到了房地产领域。所以,加强重点房企的融资管理,是十分重要而紧迫的。否则,房地产领域的风险会越积越大。
这次座谈会透露要形成重点房企的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毫无疑问是房地产市场调控发展到一定程度、稳定经济增长需要更好地发挥实体经济作用、社会资源必须更有效率地配置等背景下,做出的又一次政策调整与优化。而且,从政策的设计和要求来看,也是在为建立房地产长效管理机制打基础。因为,如果连房地产企业的资金情况都不了解,都监管不到位,还何谈房地产长效管理呢?
更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前些年没有能够把银行通往各领域的资金管道全部修补好,特别是通往房地产领域的管道漏洞很多、破损严重。因此,资金的流向也存在很大的问题。本应流向实体经济领域的资金,很多都转道到了房地产领域,不仅造成实体经济领域资金严重短缺,也让房地产领域风险扩大。因此,形成重点房企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是可行的,也是必须的。
现在的问题是,到底哪些房企属于重点房企,哪些企业需要对其资金运行情况和融资管理情况进行监测,这是十分重要而关键的。因为,重点房企的资金运行和风险情况,决定着整个房地产领域的资金运行和风险防范。如果能够稳住重点房企的资金流向和融资通道,就能稳住整个房地产领域的资金运行和融资管理。因此,确定重点房企很重要。
那么,到底如何确定呢?我们认为,应当分层分级确定。从全国范围来看,百强房企无疑是国家层面需要重点监测和关注的,是需要对其资金的运行和流动情况进行重点监测的,对融资的渠道也要密切关注。如果发现问题,需要立马采取措施,避免可能出现的风险,避免发生不应当发生的问题。而在国家层面确定的重点房企中,负债规模超过5000亿、有息债务超过2000亿的房企,要作为重中之重,实施全方位监测。尤其资金发生较大流动时,应当及时跟踪。
从地方来看,省级重点企业,应当作为省级监测和管理的重点。由于真正注册挂名省级的房企较少。因此,省级监测和管理,应当把触角伸向分公司注册地在区域范围内的重点房企,对分公司的资金进行监管、融资进行管理。并将监测的数据能够与国家层面的监测机构互通、共享,以便于更好地对国家层面的重点房企进行监测与管理。
市级层面的房企,一般规模都比较小,融资数量也不是很大,但业绩都不是很好。因此,同样存在着比较大的风险,需要重点监测。监测过程中的相关信息,也要与国家层面、省级层面的监测和管理互通、共享,而不是封闭运行。
如此一来,虽然从国家层面来看,推行的是重点房企的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但只要将各个层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实质也就是全面监测和管理。所以,将重点与一般结合起来,是落实“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落实城市主体责任,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稳妥实施房地产长效机制,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