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领航 >

西城“多校划片”是破解“学区房”良好示范

2021-07-06 09:29:15来源:搜狐

■社论

解除名校与邻近住房的“紧密绑定”,为“学区房热”退烧,方能消除坊间的“学区房狂热症”。

近日,北京市西城区结束今年小学多校划片入学意向填报工作。部分家长发现,其房屋对应登记入学学校已无多校划片计划,甚至学区内所有学校均无多校划片计划,只能填报相邻学区学校。

事实上,早在去年,西城区教委就发文明确,2020年7月31日后购房家庭,不再对应登记入学划片学校,全部以多校划片方式在学区或相邻学区内入学。此次引发关注,也证实“靴子”正式落地。

这些年来,牛校周边房子被炒到“天价”的消息,让涉“学区房”话题的热度“高烧不退”。不少家长拼死拼活都要靠名校买“学区房”,因此推高的教育投入让举家不堪重负。一些炒房者也瞄准了供需失衡带来的上涨空间,高价炒作那些“过道房”“老破小”,让这些房子获得远超其居住价值的溢价,严重偏离“房住不炒”的政策定调。

在此形势下,为“学区房热”降温,成了民众的共同期许。可以说,“学区房”价格的不断上涨,是对教育公平肌理的伤害,是对社会焦虑的持续刺激,也是跟调控政策反着来。只有通过解除名校与邻近住房的“紧密绑定”,为“学区房热”退烧,才能消除坊间的“学区房狂热症”。

当此之时,北京市西城区此番动作,可谓靶向发力、猛药去疴:将优质与普通学校搭配划片、斩断了“学区房”与直升优质学校联系的多校划片,堪称为“学区房热”退烧的釜底抽薪之策。当购买“学区房”不再稳保孩子进“牛小”,不买同样有被派位进牛校的可能,围绕“学区房”的炒作自然也就失去了“核心驱动”。就此看,西城区此举无异于给“学区房热”泼了一瓢冷水,对“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学区房”投资逻辑形成了根本性否定。

西城区整体教育质量向来备受认可,德胜片区更是顶尖名校云集。西城区拿“学区房热”开刀,无疑契合民生诉求:无论置于中央要求“防止以学区房等名义炒作房价”的背景下,还是基于教育公平的现实社会需求,这都是秉持问题导向的科学决策,是顺势而为的积极举措。而用限制学位和随机分配学区的资源重新配置方式,为“学区房热”降温,本质上也体现了当前学区改革的重要导向取向。

更深层面看,西城区这次的大招,也在传递一种风向标式的信号。今年4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防止以学区房等名义炒作房价”,这是1998年住房商品化改革以来中央决策首度对准“学区房”。

此后,国内多地“学区房”调控加速、“学区房”炒作整顿加码——两个多月以来,广州市、成都市、石家庄市、南京市等多地展开行动治理房地产领域虚假违法广告,其中以“学区房”的名义违规宣传和炒作房价,成为整治重点。对社会包括家长而言,显然也该看到政策背后的风向,消除既有的“学区房情结”,改变“拼房子上学”的非理性预期。

其实,对“学区房热”釜底抽薪与对在线教育平台实行“最严监管”,作为减轻家庭教育负担的并行举措,清晰呈现了教育相关监管政策的基本面向:增进教育资源均衡化,减少教育内卷,将是不可逆的大趋势。

推进教育公平,需要系统性发力,而此类举措就跟更多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面的措施一块——如纵向的“九年一贯”、将重点高中指标分配到薄弱初中,横向的“盟、贯、带”,鼓励形成优质资源带,在整体性地为教育公平做加法。

总之,给“学区房热”退烧,也是给社会教育焦虑和住房焦虑“祛火”。也只有让“学区房”不再“热”,教育维度的民生获得感才会更强。骨头就要敢啃硬的,不难预见,这样动真格出硬招啃骨头的动作也能引发示范效应。

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