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赵莉:加速老旧小区改造,扩宽疫后首都经济增长途径
▲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2020年5月10日,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通过线上直播方式成功举办北京经济论坛(总第3期)“北京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处于复工复产关键过渡期的北京新经济”。
北京市委党校决策咨询部主任赵莉教授从老旧小区改造这一北京市热点工作切入,提出北京趁势加快老旧小区改造是扩大内需以挖掘市场投资及消费潜力的强有力政策,拉动首都经济发展。具体而言,要借助疫情期间的政策红利,适度放宽老旧小区规划设计指标,简化项目审批条件,提升审批速度,缩短审批流程。
以下为演讲实录:
老旧小区改造一直是近几年北京的一项重点工作。疫情爆发之后,在复工复产的推动之下,4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要加大城镇老旧小区的改造力度。会议特别指出,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是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并且,强调这是一项一举多得的工程。因此,国务院计划安排今年全国要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涉及到居民700多万户,比去年增加一倍。其实,改造老旧小区的一直是这些年北京的重点工作之一。在疫情之后,可以借势发力,加快老旧小区的改造,对冲当前损失。
一、北京老旧小区改造拉动经济增长的潜力分析
一般来说,老旧小区指的是建于2000年底以前、公共设施落后、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并且没有纳入棚户区改造计划的一些住宅小区。和棚户区改造不一样,老旧小区改造不是推倒重建,而是在原有基础上提档升级,包括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修复完善。
刚才提到,疫情对北京的冲击较大,因此需要采取一些扩大内需、挖掘市场投资以及消费潜力强有力的对冲的政策。由于老基建回报率比较低,周期比较长,新基建现在虽然是一个热点,但是在北京布局较少。相比之下,老旧小区改造短期内可以快速带动投资的增量、带动消费,成为疫情之后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能。长期来看,它也是补短板、强弱项、惠民生,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径。
从2012年开始,北京率先在全国启动了新一轮的老旧小区整治工作,当时以抗震节能为主,对1996年之前所建设的老旧小区进行环境治理整治工作。之后,2017年北京又启动了第二轮治理工作。先治理开墙打洞、违法建筑等问题,之后对符合条件的多层的居民楼采取了加装电梯、增加绿地、引进物业管理机制等一些提档升级的举措。可以说,北京在老旧小区整治方面确实积累了一些经验。
截至去年年底,在累计确认了的243个项目,98个项目开始施工,已完成的项目有44个,涉及居民楼大约2300多栋,居民17.8万户。北京目前需要整治的老旧小区大概还有2700个,涉及到住宅楼大概是1.48万栋,居民197万户,建筑面积是1.4亿平方米左右,原计划于2030年完成。
根据估算,北京老旧小区改造平均投入资金为每平方米1000到1300元,加上材料费人工费的涨价,以及其他的一些加项等因素,预计投资强度还会略高一点,改造总额大概是1800亿元。同时老旧小区改造还会关联到智慧社区的建设,如果加上智慧社区、新基建这些项目的投入,投资额度预计达到2000亿元以上。如果在未来五年实施完成的话,平均每年可以拉动北京400亿元左右的投资。
近几年通过对老旧小区改造,完善了配套设施、补齐了短板、优化了功能、改善了居住环境,并且探索出了独特的“劲松模式”。劲松模式就是朝阳劲松街道社区形成的模式,它的核心就是区里来统筹,街道和乡镇来主导,社区协调,居民议事和企业运作五方联动的机制。这个机制解决了规划统筹和协调的问题,也解决了谁来负责做改造主体以及资金来源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把社会企业引进来,它既是实施的主体,也带着资金进来,另外也创新了基层治理模式。所以,劲松模式是这些年老旧小区改造当中积累下来的很好的经验做法。
既然国务院如今明确提出,要加大老旧小区改造的力度,因此,可以尝试在北京已有的基础上,多措并举、提质提速,顺势加快老旧小区改造,对冲疫情对首都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二、老旧小区改造的五点建议
一是改革和精简相关审批手续。尽可能简化审批环节。借助疫情期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红利,适度放宽老旧小区规划设计的指标,简化项目审批的条件,提升审批的速度,缩短审批流程。
二是建立市、区、街多级协同的机制。老旧小区改造涉及到产权单位、建筑规划部门、社区管理部门、社区的业主等多方的利益诉求,及其复杂。因此需要多个主体协同推动。
市级部门可以从前期规划、方案设计,再到后续维保工作进行全面中立考量,加强整体协调,以及资源整合。区级层面建立分管领导挂帅,职能部门、街道、专业公司、社会力量等参加的领导小组或者联席会议,建立协商机制;在街道层面,要建立街道工委、区乡有关委办局、社区居委会、居民代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工作平台。
同时还要建立水电气热通讯等专业公司的协同工作机制,尤其是老旧小区市政设施涉及到水电气热通讯的这些部门。这些问题非常棘手,靠物业公司难以解决,所以需要专业公司介入,因此建议街道层面要创建这样一个工作平台。
三是鼓励社会企业积极参与老旧小区改造。经过调研发现,已有的老旧小区改造,社会企业参与比例还不足50%,完全靠政府会导致很多问题,所以,应该鼓励社会企业参与老旧小区改造。
在严格全过程监管的基础上,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专业化社会企业以实施主体,投资主体等身份参与。他们不光带着资金,而且还是一个实施主体。同时,也可以捆绑一定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主动参与进来,探索市政府特许经营、PPP、BOT等等这些政企合作模式,灵活采取政府委托、招投标、竞争性谈判这些方式,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的关系,最终形成政府扶持带动、企业融资共建、居民参与受益的共赢模式。
四是多渠道、多元化来解决资金的来源问题。老旧小区改造的核心问题还是资金匮乏。首先是建议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借助疫情期间积极财政政策的特殊窗口期,尽量争取更多的中央补助资金。比如说将中央部委所属单位和央企老旧小区改造申请全部纳入中央财政支持的范围,将老旧小区改造纳入到政府专项债券的支持范畴,通过设立老旧小区改造的专项资金来扩充改造资金。
其次,充分发挥住房公积金和公共维修基金的作用。2018年底北京市住房公积金缴存余额大概是4200亿左右,应该创新个人住房公积金的使用方式和渠道。比如,允许老旧小区涉及的居民使用个人住房公积金来支付改造中个人承担的部分。
再者,可以加大对参与老旧小区改造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像市改革办、财政局、金融局等这些部门,应该研究组合型的老旧小区改造金融支持政策,给予银行政策性贷款、社会公募融资、财政税收政策、企业专项债等审批方面的一些定点倾斜。
最后,可以拓宽多元化的盈利渠道,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建立相对完善的收费制度,明确老旧小区改造后的持续服务和运营的一些项目收费。比如说物业管理费、停车管理费、便民服务的设施、以及社区养老服务、电梯运营等这些服务的收入应该逐渐建立起来。
五是盘活老旧小区周边闲置的资源。目前老旧小区还有许多可以盘活的有效空间,主要包括地下人防空间,过去的一些供暖锅炉房、废弃的堆煤厂等,不同的小区会有不同的闲置空间。可以通过新建或者改建的方式,将闲置资源改造成社区停车场、养老、托幼、医疗、住、餐、健身等公共服务设施,并且进行经营性的适当收费。因此,建议市规委与相关部门尽快出台老旧小区规划配套的指标体系,为测算社区配套的缺口量,以及调整闲置的用房、用地规划用处和新建配套规模等提供依据。
编辑:李碧莹
投稿、合作、联系我们:[email protected]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