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房产 >

今年已有247个重大项目实现开工 强力支撑"五子"落地

2021-05-26 09:29:31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今年是建党百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北京统筹推进一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确保开好局、起好步。”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5月23日,今年市区两级已有247个重大项目实现开工,其中一批体现“十四五”新变化新亮点的项目,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两区”建设、数字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五子”落地提供有力支撑。

◀推进落地▶

重大项目聚焦“五子”联动

大兴国际机场综合保税区一期、临空经济区发展服务中心、综保区公共保税库项目……自从大兴机场“凤凰展翅”,每年北京重点工程计划里都有布局在临空经济区的新项目、大项目、好项目,城南投资不断加码。

随着固定资产投资精准到位,北京重大工程建设捷报频传:总规模超13万平方米的亦庄细胞治疗研发中试基地仅用时一个月就全面封顶,将帮助创新药跨越研发成果转化的“达尔文之海”;环球主题公园一期基本完工,进入临近开园的关键阶段;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中大运河博物馆和副中心剧院主体结构封顶,图书馆预计5月底前完成钢结构封顶……

更多体现“十四五”新变化新亮点的重大项目将陆续开工建设,为落好“五子”提供有力支撑。作为2023年亚洲杯足球赛开、闭幕式和决赛的举办地,工人体育场迎来改造复建,将于2022年底全新亮相;雁栖湖国际会都将扩容提升;聚焦中关村示范区和“三城一区”主平台,已安排一批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大项目,共计20个项目、总投资97亿元。

【 解读 】

“今年本市在临空经济区、‘三城一区’、副中心等重点区域加快推进重大项目落地,高质量投资持续加码,这也为上半年投资保持合理增长打下良好基础。1月至4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7.6%,较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增长9.9%,两年平均增长4.8%。”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

◀优化营商▶

政策机制创新释放投资活力

原本至少90天才能办好的手续,只用了9天就实现了拿地、开工——京城东南,中芯京城的12英寸集成电路晶圆及集成电路封装项目一期,感受到了堪称“飞速”的审批效率。

作为北京高精尖产业主阵地,经开区内的企业投资项目已率先实施“告知承诺制”。“企业投资不仅能享受到告知承诺,还能在供地、开工、建设等多环节享受到便利。”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政策机制的不断创新,也让社会投资重大项目遍地开花:门头沟鲁家山,首钢生物质项目成为全国首批深化基础设施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项目;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北京航城兴晟商贸公司申报的综合保税区公共库项目,按告知承诺方式快速办理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成为北京市首例告知承诺规划许可案例;11个引入社会资本的老旧小区改造试点项目加快推进,城市更新的多元投资格局正在形成……

【 解读 】

今年2月,本市出台“区域评估+标准地+承诺制+政府配套”改革试点工作方案。这项举措是改革创新与优化营商的“组合拳”。以“区域评估”和“标准地”为例,企业拿到的土地其实是一块“熟地”,已经完成“七通一平”和“区域评估”,不再需要企业耗费大量时间跑复杂繁琐的土地手续,几乎能实现“拿地即开工”。

◀建立清单▶

精准调度促重大项目提前开工

北方先进工艺研究院、清华工研院细胞与基因治疗创新中心、北京科兴中维疫苗生产基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来科学城项目……这些瞄准高精尖的项目其实并没有列入今年300项重点工程计划中,但也有望在今年实现开工。

每年300项市重点工程只是一个“小数”,在市发改委投资处,还有一份“储备项目清单”,仅今年首批就有1416个,各个投资都是亿元以上,总投资额约2.4万亿元。

除了加快开工一批新建项目、集中推进一批续建项目,北京还深入挖掘一批增量项目、滚动实施一批储备项目,重大项目“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实施一批”的滚动接续机制加快形成。

数据显示,4月份,本市实现79项重大项目开工,包括20项原计划5月、6月开工的项目;5月已实现开工14项,也包括2个原计划6月开工的项目。

【 解读 】

“在持续推动重点前期项目加快前期手续办理的基础上,我们紧紧围绕‘五子’落地,深入挖掘一批原计划2022年开工的项目,争取提前至2021年实现开工。目前梳理出21个标志性项目、总投资超1030亿元,已建立清单逐项调度。”——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

本报记者 曹政

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