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政策超150次,房价反弹城市增26个,调控为何成“空调”
4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3月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数据。新房方面,62城环比上涨,较上月增加6个;2城持平,与上月相同;6城下跌,较上月减少6个。其中,广州、福州涨幅1%领跑。二手房方面,58城环比上涨,比上月增加3个;3城持平,较上月增加2个;9城下跌,比上月减少5个。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新房价格环比上涨城市数量的“四连增”。数据显示,自2020年11月以来,各月环比上涨城市数量分别为36、42、53、56和62,新增城市达到了26个。耐人寻味的是,这还是在年内房地产调控已经超过150次的基础上出现的。其中,一季度调控超过135次,分别为42次、45次和48次,与新房价格环比上涨城市也是相对应的,也是逐月增加的。
调控次数越多,新房价格环比上涨城市也越多,这岂不成了调控越频繁、房价上涨也越快的奇怪格局,调控变成了“空调”了。显然,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要知道,自调控进入到相对规范与正常的轨道以来,虽然也出现过少数城市房价突然反弹的现象,但是,从房价的整体情况来看,环比一直是呈下降格局,环比下降的城市数量也在不断增多,即便出现反复,也是很快就会回到正常轨道,像新房价格环比“四连增”这样的现象,还真的没有出现过。特别像福州这种房价一直比较稳定的城市,也出现了“出风头”的现象,不仅令人意想不到,也值得反思。
业内人士也认为,福州出现的房价反弹现象,主要是炒作引发的。也就是说,并不是福州本身已经到到房价需要反弹的时候,而是炒作引起的。显然,这也是最令人担忧和需要引起重视的方面。“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中央对房地产市场的定位,已经十分明确地告诉各地,房地产市场调控就是要围绕“房住不炒”来展开,要坚决遏制和打击炒房行为。而房价反弹是因为炒作而起,自然就需要认真分析和研究问题产生的原因了,要找到房价反弹的病根,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除福州外,上海、北京、杭州、东莞、南通等地,同样出现了房价反弹现象,广州、宁波、合肥、东莞和南通五市还因此被住建部约谈,最主要的原因,也是存在炒作现象。为什么炒作也开始反弹,且显得有点肆无忌惮,真的是因为炒房者胆太大吗?地方政府在房价反弹中真的是没有任何责任吗?显然,问题可能没那么简单。
日前,有媒体报道,近期,在一些地方,“名校”成了新城区土地出让、招商引资的工具——在土地出让之前,公布附近学校建设的消息,吸引地产商和消费者。“除了学校,没啥配套”“名校冠名,一挂就灵”等乱象层出不穷。也就是说,在“名校”问题上,明显的是政府在炒作。而炒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土地出让,当然也包括土地出让价格能够越高越好。
地方政府以这样的方式炒作地价,房价又怎么可能不出现反弹现象呢?即使不是普遍现象,也至少说明地方政府对待楼市调控的态度,说明地方政府对待“房住不炒”定位的认识。地方政府都没有很好地认识到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重要,都在想方设法地让地价高一点、土地出让收入多一点,房价还怎么可能降下来。150多次调控政策最终变成“空调”,也就很好理解了。
过去在价格管理、货币政策管理等方面,曾经出现过一放就乱、一抓就死的现象,因此,政策调控、管理就会经常出现波动现象,甚至出现大起大落。但是,不管怎么说,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是主动权掌握在调控者手中的。从房地产市场调控来看,似乎并不是这样的格局和状态。一放就乱倒是存在的,一抓就死应当从未出现过。因为,到现在为止,房价最好的状态就是上涨速度放慢,而不是下跌。毫无疑问,应当反思一下地方政府对待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态度了,应当评估评价一下地方政府对待“房住不炒”定位的认识。至少,从近几个月房价的变动中,无法看到各地都已经对房地产市场调控、对“房住不炒”定位有深刻的认识,能够真正旗帜鲜明地落实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政策。
所以,对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还是要把重心放在规范地方政府的行为上,放在地方政府落实政策的诚意上,而不是被地方政府牵着鼻子跑,被动地对地方政府进行约谈等。政策执行也罢,约谈也行,必须有效果,有前瞻性,有震慑力。否则,调控只能“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