摽有梅,其实七兮。
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
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
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国风·召南·摽有梅》
《摽有梅》大概最早的春思求爱的诗,以花木盛衰比青春流逝,由感慨青春易逝而追求婚恋及时。珍惜青春,渴望爱情,古人就是那么纯朴,不像现代人那样遮了一层又一层的面具。
《诗经》出现“梅”的诗有多首,如:《召南·摽有梅》《秦风·终南》《陈风·墓门》《曹风·鸠》《小雅·四月》等,都是关于梅树或者梅子。可见梅在当时不仅是常见的果木,还是可供欣赏的树中君子。
梅树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全国各地均有栽培,但以长江流域以南各省最多。无论作观赏或果树均有许多品种。许多类型不但露地栽培供观赏,还可以栽为盆花,制作梅桩。其树姿苍劲,本性耐寒,傲雪开放,高雅清秀,疏影横斜,暗香浮动。在《群芳谱》中,梅花位列“花魁”,还被列为花中“四君子”和“岁寒三友”之一。
园林学家、花卉专家、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陈俊愉将我国梅花栽培史大体分为五个时期:自汉初至南北朝为艺梅初盛时期,自隋初至五代为渐盛时期;宋、元为兴盛时期;明、清为昌盛时期;近代后为发展时期。宋范成大是艺梅、赏梅和咏梅的名家,著有《梅谱》,这是中国(也是全世界)第一部梅花专著。他在《梅谱》记载:“梅,天下尤物,无问智贤愚不肖,莫敢有异议。学圃之士必先种梅,且不厌多,他花有无多少,皆不系重轻……”
在长期的驯化栽培过程中,梅分化出以收果为主的果梅(梅子)和以观赏为主的花梅(梅花),还出现了复瓣、重瓣、台阁等变异,通过嫁接繁殖,育成了专供观赏的新品种,梅花朵大丰润,幽艳芳香,深受人们所喜爱。因此,《诗经》之后有关梅的诗词,以赞颂梅花为主,文人们特别欣赏梅花傲立风霜的高洁和香自苦寒来的特性。
历代文人雅士欣赏歌咏梅花,有关梅与梅花的诗词传世至今的不知其数,不仅将梅的色、香、姿、韵描述得淋漓尽致,更视之为一种凛然骨气,一种精神象征,完全寄托在自己的高尚品性里了。南宋《群芳备祖》、明代《群芳谱》、清代《广群芳谱》均推梅花为群花之冠。李渔甚至说:“若以次序定尊卑,则梅当王于花。”
梅花具香气,花期早,冰清玉洁,纯贞高雅,是冬春之季观赏的重要花卉。梅花象征坚忍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具有强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推动力,常被诗人所称颂。赏梅之风自古乃盛,梅因寄托了文人的精神而成为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杜甫、韩愈、元稹、杜牧、斐迪、高适、柳宗元、白居易、张九龄、李商隐等名家,也都有咏梅之作。
北宋时,林逋“梅妻鹤子”,有《山园小梅》一首,其颔联:“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语意双关,不仅是梅花幽姿绝尘的写照,也是诗人神韵仙骨的化身。王安石所咏《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使人能够看到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魅力。唐代杜甫的《江梅》:“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宋代王十朋的《江梅》:“园林尽摇落,冰雪独相宜。预报春消息,花中第一枝。”清张锡祚《题美人岁朝图》诗:“和气散林皋,江梅香满屋。”都对梅进了细腻的描写和称赞。
近现代梅花诗作也有很多。例如毛泽东因爱梅而多写梅花,最好的作品是《卜算子·咏梅》全词满怀深情地吟唱梅花:“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梅、梅花,以及梅的精神深入中国文化的骨髓。中国人对梅的推崇不仅表现在诗词方面,还体现在绘画上,以及分布各地的梅花主题的旅游用地。宋元明清历代都有擅长梅花主题的书画大家,尤其是“扬州八怪”金农、李方膺等人将咏梅画梅推到了艺术高峰。近代画家吴昌硕、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董寿平、关山月、于希宁等都有梅花作品。
梅的用途也很广。花可提取香精,果实可食、盐渍或干制,或熏制成乌梅,花、叶、根和果均可入药。古代先民采集野梅,主要系加工食品或祭祀之用。如《诗经》中的记载,梅在商周时代就已被广泛种植,但那时不是为了赏花,而是作为调味品受到人们的重视。《尚书·说命》:“若作和羹,尔唯盐梅。”“盐梅”就是咸盐和酸梅。梅子含果酸,可以清除鱼肉中腥、膻等异味,又可以软化肉中的纤维组织,帮助消化。周人喜熬汤,所以大量采集梅子。在古代中国,没有掌握酿醋技术之前,梅是提供食物酸味的主要来源。因此,在《诗经》那个年代,梅是很重要的。从食材到审美对象,梅的解放,在很大程度上,来自醋的发明。自汉代,醋才开始技术成熟,普遍生产,慢慢取代了梅子“调羹汤”的作用。
梅的果实不仅可食,还可入药,有止咳、止泻、生津、止渴之效。如《神农本草经》记载"下气,除热烦满,安心,止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痔,蚀恶肉。"《本草纲目》记载:"敛肺涩肠,止久嗽泻痢,反胃噎膈,蛔厥吐利。"
关于梅子具有生津之功最有说服力的当属“望梅止渴”的故事:话说东汉末年,曹操南下讨伐张绣,行军途中,骄阳似火,无处找水,人人口干舌燥,渴不堪言。曹操灵机一动对众将士说,前边不远有梅林,将士们听说后,想起梅的酸味,口水禁不住淌了出来,仿佛已经吃到嘴里,于是精神大振,鼓足力气加紧向前赶去。就这样,曹操终于率领军队走到了有水的地方,曹操利用人们对梅子酸味的条件反射,成功地克服了干渴的困难。也由此,“吴人谓梅子为曹公”,“望梅止渴”之成语亦由是而出。
据现代研究,青梅或梅子汁既可作为果脯、饮料,还可以作为保健用品,具有一定的净血、解毒、杀菌功能。因梅中含含儿茶酸,多种有机酸,丙酮酸和齐墩果酸等活性物质,含钾多而含钠较少,能利尿药、软化血管、增强人体解食毒、水毒、血毒的能力、促进唾液腺分泌更多的腮腺素,具有防老抗衰作用,美肌美发之功效。于是,日本人很早就养成了每天吃两枚酸梅的习惯。
在房陵大地,不论是低海拔的河谷平坝地区,还是高海拔的高寒山地,不论是县城的公园里、河堤上,果园里,还是山林中,田地边,山路旁,都能看到梅的身影,或高或矮,或粗壮或瘦弱,且品种多样。县城公园里、河堤上的梅以赏花的品种为主,有朱砂、杏梅等花梅品种;果园和院子里的梅以收果的品种为主;山上,则多是野梅。
每年小寒过后,梅花就陆续开放了。那时节依旧寒风刺骨,梅花却化为婀娜多姿的仙女,悄然出现在山岭间,河堤上,园林小径旁,冰枝嫩绿,疏影清雅,花色美秀,幽香宜人。它绽放成冬天中最瑰丽的花儿,娇小、柔嫩,像开在树上的小冰灯。梅花五彩斑斓,桃红,粉红,雪白……数不胜数。红色梅花,红如朝霞,又如火焰,美丽无比;粉色梅花,如少女清秀的面容,如描似画,柔情似水;白色梅花,洁白无暇,白似瑞雪,如银雕玉琢雪塑,冰肌玉骨,清新秀美,楚楚动人。这儿一簇,那儿一簇,真可谓“梅开春烂漫”。
近年来,我每年都会去公园里、河堤上看梅花。最先开放的是朱砂梅。尚在隆冬时节,它就开始绽放了。它没有绿叶陪衬,没有蜂蝶追逐,与寒风私语,与飞雪共舞,与冻雨同歌。那含苞待放的梅花,有的娇小玲珑,憨态可掬,像初生婴儿般可爱;有的青春的气息四处洋溢,似亭亭玉立的少女般动人。那些已绽放的花朵,花瓣层层叠叠。它们摆出各种奇姿异态,似一位情窦初开的少女;乍绽的潇洒自如,落落大方,宛如一个大家闺秀;怒放的赧然微笑,嫩蕊轻摇,或像一个热情奔放的小女孩,或如一位超凡脱俗,端庄大方,持重的贵妇,再配上散发出的香气,别具神韵,清逸幽雅,美不胜收。
但我心中最美的梅花却是家乡的野梅。它承载我许多童年的记忆。
家乡的野梅多散布在山林中,田地边,山路旁,或单株或三五株扎根在岩缝里,虬枝盘曲,树身斑驳,透着岁月的沧桑。年年都开出一枝枝梅花来。墨黑的枝条缀着点点白花,白中带几许浅红色,像是染上淡淡的丹砂。在梅花盛开时,犹如悄悄地下了一场大雪,还有一阵阵清香透来。如王安石笔下的“遥不知是雪,唯有暗香来”之感。山风朗朗,山月作伴,一朵朵野梅花,兀自香着,虽没有人在意它花开花落,它也不会辜负漫山遍野的春光。
若在野梅花盛开之时下一场雪,那就更有趣了。野梅枝头因有密集的花朵,积雪便比其他树上更厚一些,沉甸甸地下垂着。上学的路上,常待女孩子从梅树下经过之际,那些调皮的男孩子突然出手,或用树枝敲打梅枝,或用雪球扔向梅枝,或直接动树干,枝头的积雪便哗啦一声落下,女孩子头上、肩上顿时一片雪白。我们便哄笑着,喊“白发魔女”。随后,一路打闹着,欢笑着奔向山脚下的学校,欢乐的笑声在山谷里回荡,惊醒了还在沉睡的小鸟和松鼠。那曲折的山间小路,散发着清香的梅花,洁白的春雪,快乐的小伙伴,清脆的笑声……这一切仿佛就在昨天,一转眼,人却到了中年。
野梅花后不久就结出了青梅果,树枝开始萌芽出绿叶。渐渐地整树长满绿叶,一片绿油油的,让人感受到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青梅果实渐渐长大。初夏时节,野梅有手指头蛋大了。在雨后初霁的细碎阳光里,一个个从绿色的叶子里探出脑袋,身披青绿色或粉红色的绒毛,十分惹人喜爱。我们摘下一些青梅果,明知它又酸又苦涩,还是忍不住会咬一口,酸得让人想连舌头也吐掉。其余的青梅果又成了我们的玩具,或当石子玩抓子,或当小铅球,掷向同伴,增添了不少童年乐趣。
初秋,梅子已从绿叶从中露出了或黄或红(红色品种味甜但稀少)小脸蛋,还有一些薄薄的白霜。我们乘帮大人干农活的中途休息之际,去附近的山坡摘梅子。时常能摘一草帽碗。放工后拿回家,装入小陶罐,盖好盖子,待其成熟。放一周左右,打开罐子,浓浓的梅子香便扑鼻而来,不一会儿就香气满屋了。这时,我们将手深入罐子摸出已变软了的梅子,剥去外皮或擦一擦就直接放入口中,酸甜可口,满口生津。那味道如今仿佛还口中,让人回味无穷。
我以前并没特别在意梅花。人到中年,经历了生活的苦与乐,对人生有了更多的体会后,我每年都要去看梅花。不仅是为观赏梅花,回味童年,更是去欣赏梅花的美好品质和坚持不屈的气节。梅不争春,不和群花争奇斗艳,独自默默绽放于严寒之中,独守纯洁,纵使终将零落成泥,依然会散发出一缕暗香。这熏陶了我,激励着去面对生活的苦难。正如我们的命运,只有在逆境中扎根,不屈不挠,升华人生的境界,不断成长,才能活出自我,活出梅花般的坚强和暗香。文来自小乔植物游记,作者:小桥人家
本文图片部分选自网络,部分由作者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