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私募排排网主办,华西证券、玄元投资联合主办,恒泰证券、云溪基金协办的“第六届中国FOF&MOM基金管理人年会”已于2021年10月14日-15日在北京拉开序幕。
本次FOF年会,亮点纷呈,会议以“资产配置恰逢其时,FOF基金行稳致远”为主题,优质私募基金专场对接会、一对一路演、大咖主题演讲、圆桌对话等精彩环节环环相扣,将围绕国内私募FOF基金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及当下最关注的热点话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在2021年10月15日下午的会议上,以“财富管理新格局,FOF&MOM投资未来可期”为题展开了圆桌对话。
接下来开始下一组圆桌对话,有请本组圆桌对话嘉宾上台分享,首先有请本组特邀圆桌对话主持融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胡泊先生。
嘉宾阵容:
平安信托证券投资部执行总经理 谌湛 先生;
汇鸿汇升副总经理 朱一顺 先生;
弘酬投资投资总监 吴鹏 先生;
明钺资产研究总监(华东区) 高晨曦 女士;
以下为圆桌会议全文:
主持人胡泊:现在开始第三轮的圆桌论坛,在这样一个场合,各位在FOF领域都算是资本市场的老兵了。在这样的场合,面对各位投资者和金融机构,各位跟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
谌湛:谢谢主持人,我们是平安信托证券投资部做FOF业务的,我们这个团队是新团队,去年下半年成立做这块业务,在信托业,行业监管趋势下开始做FOF业务,团队成员都是老兵,我们现在有7个投资经理。我个人是干过公募、私募,2009年开始做量化策略,然后做私募FOF。其他投资经理有的做过债券投资、CTA,量化策略。我们是真正致力于做多资产、多策略配置的事情。现在的管理规模大概40个亿,涵盖的产品线比较全面。
朱一顺:大家好,非常感谢有这样的机会跟大家一起聊聊对行业的看法和观点。首先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公司,我们是来自江苏的一个资产管理机构,可能跟一般的私募不太一样,我们背景比较特殊,是国有上市公司平台下的资产配置机构。目前管理的资产规模在50多亿左右,重点服务于金融机构、产业客户、上市公司、高净值客户等,团队成员60人左右,致力于打造低风险、收益稳健的产品线。资产配置和FOF都是在未来资管业务转型过程中,能够承载大量资产和财富的赛道,我们也希望能够在这个赛道里做出更多有意义的贡献,为行业和生态尽一份责任。
吴鹏:谢谢,我来自北京弘酬投资,主要从事FOF的私募机构,主要为银行等大机构和高净值客户提供投顾服务,我们公司也是提供公募基金的代销服务,这次来希望各位多多指教。
高晨曦:大家好,我是明钺资产的高晨曦,我们明钺资产总部位于广东,目前是广东和上海两地办公,主要从事FOF的资管业务,目前主要为高净值客户和企业提供多资产、多策略的FOF配置服务。我本人最开始毕业入行也是做策略开发,最后转到FOF行业,致力于为更多的高净值客户和企业,还有金融机构提供更好的FOF服务,谢谢。
主持人胡泊:谢谢几位嘉宾的分享,无论是早上的论坛还是刚才的论坛,大家都在讨论整个市场宏观经济的变化,国内外宏观经济的展望,以及未来或者短期资产怎么样变化。这个是目前大家非常关注的一个点,也请这组嘉宾跟我们分享一下观点,首先请谌总分享一下。
谌湛:现在做FOF跟各行各业一样,内卷,以前不太讲宏观方面的东西,现在大家开始谈宏观、大类的配置。我们这组先抛个砖,前面各位专家讲的比我更专业一些,我们也有自己的判断,现在我们的环境是怎么样的,我们的大类资产是什么样的风格,策略怎么配置。首先从经济上,过去一年多,主要矛盾还是疫情的冲击和复苏。从海外,特别是美国来看,典型就是货币财政化,发钱,体现在经济上就是消费复苏比较快,比较早,供给端生产没有跟上,价格上,从消费到生产的价格打上来。我们觉得它在过热阶段,生产在恢复,价格在往上行。
国内来看,疫情的冲击阶段比较快,很好的应对,后面整个生产会早于西方、欧美来复苏,我们是先行打上来,打到比较高的位置,在消费方面的复苏达不到疫情前的水平,这块稍微有一些差异。欧美逐渐生产恢复的过程中,我们出口增速逐渐往下走。因为一些上游资源价格的高企,现在双限很厉害,包括地产行业出现问题,现在反而走向了衰退的阶段。大类资产方面,美国过热的时候,商品和股票没有持续性的,国内二季度已经相对偏保守一些,股票看的比较空一些,这是对大类的宏观看法,谢谢。
平安信托证券投资部执行总经理 谌湛主持人胡泊:谌总的观点是持有保守的态度,最近的走势也是往低估值流。吴总怎么看?
吴鹏:我对国内宏观的看法和谌总一样,中国经济从PMI来看,从今年一季度开始有一个持续的增速下降期,增速的下降是可控的,因为增速下降的来源是去年三季度政府对于基建和房地产的主动收紧,现在在经济的“三驾马车”里面,出口是比较亮的,消费是比较弱的,经济总体来说有一定的下行压力,从货币来看,主要是M1和社融的增速,还在持续的下降,包括前两天公布的最新的数据,从历史上看增速持续下降的时候,市场上比较难有大的趋势性行情,这是国内宏观的部分,国际宏观现在也是值得注意的,主要是说美联储放水这一块,我们可以注意到去年疫情之后,美联储在2020年4月份左右放了一大波水,大到什么程度?美国的M1数据是同比300%的增长,可以想象这些活期存款是炒资产,国际市场,包括国内市场,股市和商品指数的最低点都是去年美联储放水,今年美联储放水就遇到是否持续的问题,近期美联储各位官员开始对美国通胀趋势有一个系统性的改观,美国的通胀可能不是暂时的,言外之意就是通胀的改观会导致接下来他们对货币政策的改观,国内+国际的状况就是我们现在面临的宏观环境,谢谢。
弘酬投资投资总监 吴鹏主持人胡泊:谢谢两位嘉宾的分享,大家的意见比较趋于一致,未来的行情要以相对谨慎的态度来对待。各位都是在FOF、MOM领域,有非常多的投资经验和心得,能不能在这样的场合请几位嘉宾跟大家分享一下在做FOF、MOM管理中有哪些经验教训,有哪些独家秘籍。
朱一顺:还是要脚踏实地,我们觉得做投资管理时,首先要以专业和真诚的态度管理好组合和产品,这是一个不断迭代的过程。在我们看来,一个FOF基金经理能不能真的做好管理,是否具备能力和经验,有以下几个核心要素:首先是产品能够贴合客户的需求,如果不能贴合客户的需求,做任何组合和管理,最后都会有偏差。所以要充分了解这个产品是要自用上而下的逻辑做出符合客户预期收益和回撤目标的产品
需求,和客户可能容忍的最大回撤,还是做一个组合,具备风格特征来满足所有客户,这可能是不一样的,沪深整体系统里面,所有产品针对客户类型都不太一样,每个客户都有每个客户预期的收益和大致的风险。作为FOF基金经理,到底要完成10%左右的年化,还是20%左右的年化,完全是根据客户来走的,客户根据的预期才是我们做好管理的基础。
第二,我们最大的管理点还在于风险管理,风控,所有的基金,特别是资产管理的时候,最大的问题,最大的核心点是做好风险,不要给客户亏钱,根据客户的需求,把所有的中枢,风险点在什么地方充分的指明出来,做资产配置也好,做FOF也好,回撤一定是复利最大的敌人,MI怎么控制好回撤,怎么控制好波动性,意味着当我的资产配置在SA模型下面,当我把模型建立起来之后,哪怕能够对很多资产有很独特的观点,或者是突然之间有资产行情过来之后,依然要谨慎行的对SA中枢做权衡管理,先行做好风控,在所有的中枢配置下,只能动上下10%,10%以内加入自己的观点是没有问题的,超过阈值之后,有可能所有的组合风险暴露就出来了,这个时候做好风险管理,更多让组合尽可能的在低风险下完成客户的预期收益,这个是整个要做好的。
第三,FOF经理更多要培养经验,或者是充分的学习,目前整个中国策略类型比较丰富,随着整个市场从成长到成熟之后,有很多的金融工具,包括一些很好的创新模式可以展现出来,意味着所有策略都会更新迭代,在更新迭代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不断的学习过程,如果离开学习之后,对当下策略很熟悉,对所有策略了解之后你能做的游刃有余,随着环境的变化,随着市场的成熟,包括创新性的引领,如果离开能够抓住的新的策略之后,你也可能被淘汰,在这个维度上也要增加自己的创新能力,把创新性和学习性放在投研体系里面,更好的把已有的成熟策略,再到未来优秀的管理人,创新出来的策略也好,我们都要充分的互动,充分的交流,通过新策略的补充,完善自己的知识架构,这是我们整个资产配置时候的心得。
汇鸿汇升副总经理 朱一顺主持人胡泊:谢谢朱总的介绍,多的维度构成的“护城河”。接下来请谌总介绍一下您的特点。
谌湛:经验不用过多说了,大家都有很多经验,我们做FOF投资,它是大资管行业里面的分支,我们来做的话,跟纯做股票投资的不太一样。易方达完全是以我为主,自己判断行业赛道,给客户提供一个产品,我们FOF就没有那么以我为主或者闭门造车,必须满足客户的需求或者交易。如果硬塞给他一个产品肯定是做不动的。做这块事情要看客户有哪些焦虑,如果他有择时方面的焦虑,我们可以推一个完全主动的产品。还有一些偏财富的焦虑,他看好市场上很多好的资产,但100万是很难分散的,因此我们会针对性地推一些拼盘的产品。还有一块是解决FOF管理人自身存在的合理性的问题。我们通过一些大宗采购和长期合作,降低底层,定制化产品的流动性,我们做产品肯定是瞄准这几块需求和焦虑去的,理念上有相似的地方。
说一说教训,教训也是经验,第一个是我们对底层的选择。细节要搞得更清楚一些,这个也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从定性方面去看,团队方面、架构方面、组织文化方面,包括其他一些方面。往往出的大问题都是我们对于它的了解上存在空白和盲点,而它们往往是致命点。包括策略逻辑上,有时候大而化之了解之后,出了事情才知道了解没有到位。
第二个,我们在投资上不要纯粹去看净值选产品,实际情况是大家很容易追高,这个是非常大的教训,还是要坚守自己的纪律,往往一个高点,一个策略,一个管理人,后面都是表现不佳的。第三个,我们一定要重视道德风险的问题,一个是内部的分配机制,包括组织架构,包括股权是否清晰,第二个是对外的,它对我们的投资者,是不是有一些虚假宣传,有一些业绩不一致,甚至是忽悠我们。这都是几个交学费的地方,这就是我的几点经验分享。
主持人胡泊:非常感谢谌总的分享,刚才谌总在这里对怎么样规避底层策略的风险做了一些蛮深的交流,顺道在这个问题上进行一些拓展,大家在挑选私募基金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一些优秀的私募,有没有一些共同的策略,如果把优秀的私募在这里挖掘出来,还是请谌总拓展一下,深度挖掘一下。
谌湛:我们有一个打分体系和画像体系,还是蛮不一样的,涉及到策略类型和赛道,比如股票策略,它比较成功的,海外很高的学历背景,海外头部的量化公司取得真经,回来把这些东西进一步打磨,成为比较适应中国的策略,普遍是这样。像套利策略,它的差异就比较大,他是抓中国市场上的套利,甚至市场的意向,团队普遍比较小,而且比较草根,并不代表他的业绩会差,在这些地方深耕的投资经理和团队做得比较好,也是做小而美,一块策略做很久。包括像CTA策略,每块策略有不一样的地方,单独对细分的赛道有一个不一样的评分标准和不一样的因子。最后统一有一些评分和画像,雷达图的因子不尽相同。
主持人 胡泊:谌总完全是靠打分体系进行筛选的。高总您这边是怎么筛选出优秀的私募?
高晨曦:
首先,我们更倾向于把“筛选最优基金”这个过程称为“寻找适合的基金”。因为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不同的FOF资金,对于子基金的需求也是不同的。作为FOF管理人,首先是要很明确要做什么样的母基金,然后不断去寻找更适合的子管理人和子基金,并进行组合管理,满足不同资金对于FOF产品的需求。
其次,对子基金进行客观和严谨的定量研究。既要做同一时间段相同策略的横向对比分析,特别是一些有代表性、极端市场环境下的样本分析,从而更精准地看出管理人的差异;也要做同一管理人纵向的研究,看其策略如何进行优化和演变,分析其优势与护城河,更要清晰的看出其劣势和风险。这要求我们的投研要不断优化投研体系,把市场上所有类型的策略尽量做到足够细致的分类,同时能严谨、系统化的剥离出不同收益和风险来源,并完全客观的下结论。
另外,比较重要的一点是定性分析。简单来说,我们投资的每个基金产品背后都是一个团队或者核心基金经理。这个团队的理念、公司治理结构、管理架构、风控意识、日常运作效率、对人才和硬件的投入等因素,跟它的策略和技术水平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这些因素组合在一起共同决定了一个私募团队可以走多远——我们把这个称之为团队Alpha。
明钺资产研究总监(华东区) 高晨曦主持人胡泊:首先最合适的才是最优秀的,其次要对策略的团队更深入的理解,通过各种风险事件来测试黑匣子里面的更多信息。对于挑选优质的私募,请吴总分享一下您这边的经验。
吴鹏:我们机构也是有一套选择的流程。大家都是在行业里面多年的机构,这么多年摸索、探讨和实践下来,实际上做的都相对完善了。也是根据市场环境不断的变化,还有国内私募管理人群体不断地发展,我们也在持续不断地更新。
此外,关于优秀的私募管理人,市场方面我有一点看法。我们都知道国内的市场变动非常大,这个市场前两年是一个情况,后两年又是完全不同的情况,导致国内私募管理人比较难出现常青树类型的,像国外一些比较繁荣的机构。
国内的市场风格变化比较剧烈,我认为优秀的私募管理人是随着国内市场环境来变化的。打个比方来说,在股票主观多头的私募中来比较,2019和2020年,A股总体是一个大盘指数重心不断向上的过程。这就导致在2019和2020年,市场曾经出现过比较长时间的、持续的市场主线。
在这种欣欣向荣的,主线明确的市场环境下,什么样的股票主观多头的私募会跑得比较靠前?一是持仓要集中,二是踩对风格,三是换手率要低,这样的私募在前两年跑得是非常好的。
来到了2021年,就像我刚才在宏观分析里面讲的看法,2021年国内宏观环境、国外宏观环境,包括流动性情况跟前两年相比有明显的变化。这就导致2021年市场的大盘主要是宽幅震荡,市场的主线流动非常快,而且主线有一定涨幅以后回落也非常快。前两年跑得好的私募,如果还是拿着一种风格不放会比较吃亏。
今年跑得好的私募是什么样子,首先要持仓分散、均匀,不会特别集中,对于风格转换不会很主动地去追求,第三在操作上做波段比较多,像这种操作风格的私募在前两年市场很难跑出来,略微跑赢沪深300,排名在前两年是排不上来的。今年有一些波动,好的正收益,我定义好的私募是随着市场的环境,表现突出的是不太一样的。
我们做FOF配置,任务就是在每年都面临的不同的市场环境里面,在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私募管理人群体中,找出最适合现在市场环境的一些进行配置,为客户打造波动小、积极向上的收益。谢谢。
主持人胡泊:我总结一下,吴总的意思是“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国内这两年风格切换比较明显,有明显的风格特征,市场会对一些风格产生预期。今年上半年大家对于CTA的预期是比较高的,当时的CTA市场资金涌入现象非常火热。一个月之前大家对指增热情非常高涨,涌入指增的资金非常多,导致今年有很多新增的私募都是量化策略。对于专业的投资者而言,对于FOF基金而言,我们怎么看待这些市场热点,我们要不要去把握这些市场热点,还是尽量采取保守的态度进行均衡配置,先请朱总分享一下您的观点。
朱一顺:这个问题非常好,每年都会有很多热点。这些热点在年初是不知道的,年初对大类资产有一些观点,但是这些观点不可能细致到每一个子策略有多好的表现,具体数值很难预测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是这样看待这个问题,每年都有一个突出表现的策略,不应该是FOF过多关注的点,它可能是加分项,但不是基础的分值项。
基础的还是围绕客户预期做管理,我们如果能够构建12%的收益组合来完成客户的需求,哪怕这个时候有一类资产今年突然飙得很好,我们要不要把底值加上去?原来大概率上能够完成目标,我们是围绕目标管理来去做的,在你能够控制风险的情况下抓一些就够了,而不是过多地依赖于最核心的策略,带来超预期的发挥。CTA怎么上来怎么下去,指增怎么上来怎么下去,都会有风险性和波动增加。同样完成一个预期收益,整个收益虽然抬升了,但是波动性上升了,如果对波动性和收益是双向的,都要做管理的时候,我们的热点是提升抓取。
整个抓热点,也不是不可以抓,只不过是要客观看待,有时候热点来的时候已经偏右侧了,往往可能会面临未来的时间点,策略本身出现一些问题,你反而去踩了一个坑,这种没必要。终极的效果是对策略做了解,为什么这个策略在当下会有比较好的效果,对深层次的激励。
我们一般会对策略猜出很多因子,一个策略下有很多因子构成这个策略应该有很好表现,或者表现不佳。这个时候基础研究就非常重要。通过因子级的构建研究策略和资产,到底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释放很好的生命力,今年观察到交易量和商品,如果扰动非常多,或者商品的基本面诱发它本身的上涨,随着政策面持续打压过后,阶段性让它进入难受的状态。我是不是已经进入到历史最大回撤?或者策略本身有什么表征?回撤的时候果断加仓,基础的能力要跟上。首先SA的中枢不能突破,在SA中枢不突破的形成下,你对一个资产有观点,可以做超预期的管理。如果是这样的话,变成给客户超预期的事情,而不是靠热点让资产组合获得很好的收益,这是我的观点。
主持人胡泊:同样的问题,请高总分享一下您的意见,您怎么看。
高晨曦:
如果这里的市场热点指的是全市场的关注度和话题度较高,那么从风险的角度,首先想提示的是尽量避免盲目参与任何此类市场热点。
其次,还是要看不同FOF母基金本身的收益风险特征的需求,子基金与母基金的匹配度非常重要。比如一个夏普比率可能长期达到1.5以上,但最大回撤和波动率都较高的中长期CTA策略,显然是不太适合配置在保守型的FOF母基金上的。所以在进行组合管理的时候,不能只考虑在当时时间段该策略所表现的收益能力,更要考虑市场极端环境下,FOF母基金是否能承担得了该策略的回撤和波动,也就是要进行压力测试。
最后,要把策略分类尽量做细。比如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长期看CTA策略都有非常好的配置价值,对于多策略的FOF基金管理人是刚需。但CTA策略又有很多的细分类型,每个细分类型所适应的市场环境又有所不同,比如中长周期和中短周期的切换、主观基本面和量价对行情的把握度等。怎么在CTA这个长期的大机会中,做好每年甚至每半年的配置,都需要FOF投研团队能够沉到细节里,密切关注策略和市场环境的变化。
主持人胡泊:最后请几位嘉宾分别分享一下整个就FOF投资,因为大家都说FOF本身做好风险管理,可能是第一位重要的事情。请几位分享一下关于风险管理的经验,先请谌总分享一下。
谌湛:首先我们怎么看,什么是风险?结果上是波动,可能认为我们是风险,波动不直接等同于风险。我们本身做任何市场投资都是向波动要收益,有些时候我们会去拥抱波动,投一些高产CTA。我们认为风险就是在一些预期之外,不受我们控制的波动,我们怎么来管理。
第一个我们认为是静态的。做产品设计的时候,我们设定一个风险收益的目标,多高的一个收益,我们需要多大的波动目标,做一个风险预期管理。比如我们有一个风险预期之后,我们再拆解下来,在CTA上给多少风险预算,股票多头给多少风险预算。把风险预算做一个分配,有一个相关性的东西,整个风险低于资产的汇总,这是静态方面。动态方面也有不同的。一个是基于归因方面,往往出现的损失也好,出现的风险也好,都是由于我们投了标的以后没有达到预期,或者出现了偏差比较大的情况,我们重新赎回又减持。是否对归因做一个比较,要详细清楚,也是对自己的拷问。
投资做错了是因为什么?是因为当时对它的看法、评分,没有调查清楚,有些东西出现了偏差,还是由于市场的原因,策略确实不太适合目前的市场环境,还是因为本身的评价体系有一个比较大的漏洞。后一种可能更加严重,在这个动态中看到底是什么原因,真实的归因。第二个定性方面,有些道德风险,包括团队的变化。保持市场信息的热度,对他公司的情况,包括策略的影响有多大,我们要客观的衡量和评价,不能听到风声就去行动。这是动态的两块,总结下来就是这样。
朱一顺:风险管理还是很重要的。我们认为风险管理尽量能够做到可测、可控、可度量、可承受。
做投资、收益本身就是控制风险,前期对风险是有预知的。投资过程是有方法论的,风控是要伴随全周期本身的,而不是一个组合做完之后就不管了,伴随着从前到中到后,都需要做好组合的可测、可度量和可承受。
在这个过程中我一直认为事前方法论占到80%-90%的比重,如果你在事前就能够把80-90%的风险有感知,或者有方法论,相应的风险性会减少一点。
这个事情来源于几个方面,本身你对头部的研判,或者对子管理人充分的尽调,通过定性、定量的评价,包括治理结构、架构做梳理,包括长周期的跟踪。我们甚至觉得PE的眼光,我们本身来自产业背景,很多维度是希望用PE的眼光看一家私募。其实投一家私募和投一家上市公司也是差不多的。然后是大小维度、治理结构也好,我们对策略的开发能力、头部怎么画像也好,包括策略的凝聚性和未来的迭代性,以及对市场的自适应能力,都是有它的标准。在这种标准下面充分给予事前和私募子管理人充分尽调、充分沟通。
第二个,在事前,不只是仅投资于一家私募或者一类策略,针对策略本身,我们既然是做FOF,做一个组合,所有东西都是交给分散投资的。分散本身是投资人的免费午餐,而且分散本身是抗风险最大的法宝。在分散的过程中,不同的资产可能承担不同的属性。我们基本上把各类策略、资产,回撤做到很好的研判。策略实践的时候,回撤相关性上做更多的考量,让整个组合能够在出现任何波动情况下依然能够抵御风险。
比如去年2月3日,那个是“黑天鹅”,武汉疫情,过年过后第一天大盘跌了7.78%。投资上面能够预判到这种“黑天鹅”,当时大家对疫情没有这么耳熟能详的,可能是很焦虑的心态,这种情绪是可以宣泄的。还有20%的多头资产的持仓,一天回撤千分之五,大盘跌了7.78%,组合产品最终回落千分之五,充分体现是有效的。非相关性上面,如果在事前做好分散化的投资,做好中枢的管理,就把事前的工作做好了。如果本身是全资产的FOF,最大的风险来源还是来源于多头资产,互动性和风险度可能会超过50%。
如果真的是把多元资产跟多头资产负相关的资产叠加进去之后,依然能够有效的抵御多头资产的波动性,也能够控制好回撤。
第三个在过程中,我们长期对短期的情绪和中长期趋势做深度的研判,通过CTA模型,小范围在技术层面做好择时。做一些对组合的保护,事前的管理上把风险管控好,同时在事中做好资产的聚集度不要太集中。单一资产、单一策略后要做出动作,常规性、事务性的操作。逻辑上贯穿始终,事前、事中、事后,把风险作为第一要务,管理好相应的组合,真正带来低波动的很好的资产,这是我的分享。
吴鹏:我有两点想法,第一点风险这个东西是事先知道的事就不是风险,事先不知道的事才是风险。对于整个FOF的配置、策略,风险的控制,第一点要对所配的基金,它的策略有深入地了解,以及持续的跟踪。
打一个比方,比如说股票主观多头的基金,每个月的月报里面会披露重仓行业。有的基金很重仓某一个,前几年涨幅巨大,已经涨成了信仰的行业,没有降低行业的持仓比重。这个时候我就会想这个行业已经涨到它的估值到了历史分位的90%以上,虽然有一定的回调,估值上没有明显的下降,如果还一直持有,风控上有一定的忽视,这个忽视就由我来替他做。这是对所配基金的策略要有详细的了解。
第二点,沿着我刚才说下来的逻辑,我觉得我们做配置,首先要看宏观环境决定了我们所处的市场环境,市场环境又决定了在这个市场环境里面有更适合的私募管理人。私募管理人自己的操作风格和自己的个性是挺难改变的,一般是一种风格持续下去,前提是这家机构在策略以外没有什么其他的事情。经济有一定的下行压力,货币的流通性有收缩的状态,美联储导致国际环境有一定的波动,整个市场比较难有大的行情,同一种风格难以持续很久。
在这样的情况下配关于股票的私募,要尽量地分散,某一种风格的演绎和走强达到极致以后要对这种风格进行减持,包括像量化的私募里面。我们都知道量化的指增和市场中性产品,他们在多头这一边用的是同一套策略,不同的私募之间有不同的偏向,除了他们这个策略运行的本身,他们在风格上有一定的偏离。我们都知道量化基金,我们买量化私募的时候,合同里面对于操作的限制是非常宽松的,相当于没有限制。说是指数增强,但是它的行业类别会允许有相当大的偏离。就会导致他在多头这一侧收益在某一段时间内,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有相当大的差别。我们用详细的方式对量化私募之间的差别做实时测算,保证量化私募不会有风格上的偏移。包括今年市场环境是宽幅震荡,指增产品到目前为止总体收益还是远远跑赢市场中性产品的。如果算上市场指数贝塔的波动,导致指增产品受到贝塔的波动影响,再来计算风险收益,指增产品未必能强过中性产品,这个也是基于市场环境对现在配置量化产品的理解。
市场环境什么时候改变?从宏观分析来讲,刚才说的经济下行期什么时候有一个改变。货币增速的下降期,体现在M1和社融的下降趋势,什么时候结束。我们看到市场环境的变化,再来改变我们的策略,那时候市场的风险就变成了跟不上市场的风险。
高晨曦:
首先最重要的一条,是永远站在客户利益的这一边。只有真的能切身的感受到这一点的重要性,才有可能做好真正的风控。我们一直强调的是“以投资者为中心”的风险管理。其中包括以下几个维度:
1、管理投资者风险预算。即投资该只FOF母基金的投资者可接受的收益波动范围,这是风险管理的“锚”;
2、投资者对于承受风险的时间忍耐极限。按照我们的经验,通常这个时间段一般是6个月到一年,这决定了在风险管理与配置时要关注客户的体验;
3、产品本身设置的流动性与投资者对流动性的需求,实际上在风险管理时也是需要重点考量的,必须做到与之匹配,否则也容易由于流动性管理不善引发母基金的其他风险。
总的来说,我们认为,FOF配置的本质首先是对不同风险的识别与管理。
其次是长期来看,事前风控比事后砍仓成本要低。也就是说刚才提到的,投研团队要客观、不要偏执、不要误判。这一点既指对子策略管理人的选择,也指在某些特定时间段对不同策略的配置。
最后是永远做好应对的准备,认错要快。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这是个问题”的时候,其实说明它早就是个问题了。因此,在乐观的时候就要提前做好风险发生的准备。不管是对策略环境、策略变化的判断,还是对于某一个单一管理人的判断,要紧密跟踪,一旦发现问题就要及时做出反应。做投研要对自己诚实。
主持人胡泊:谢谢。时间关系,我们做一下最后这次圆桌论坛的总结,每位嘉宾分享一下这次圆桌论坛的最大感受或者想说的话。
谌湛:这次排排网的活动,呼吁大家,不管是做底层做私募各种策略的,还是做FOF,把自己的投资产品做好,服务好客户,共同把我们这种私募类的资管产品口碑共同建设好。谢谢大家。
朱一顺:今天的主题非常好,一个是恰逢其时,一个是行稳致远。恰逢其时是赶上这样一个大的时代,或者当下的环境。行稳致远,我们做任何资管类的模式,不管是做各种策略,包括做资产配置,都是要做到行稳致远。FOF是很好的,能够构建生态的模式,它面临了所有优秀管理人,面临所有优秀的金融机构,我们也希望这样的生态圈更健康、更成熟。谢谢大家。
吴鹏:谢谢排排网组织活动。我们这个行业也是私募排排网提供了很多的支持,今天听大家分享也学到很多,工作之中会持续改进。欢迎大家来我们公司指导工作,我们公司就在盘古大观,在鸟巢旁边。谢谢。
高晨曦:首先还是谢谢排排网组织这次活动,难以做出决策的时候,增加跟同行的交流,对个人的成长是很有帮助的。非常珍惜这次机会,在座各位大家共同努力,让更多投资者认识到FOF是什么样的行业,把行业发展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