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评论 >

百亿量化私募陷“控制权纠纷”沸沸扬扬,鸣石投资实控人解除创始人职位?实情究竟如何?会否大面积赎回?

2021-11-23 19:58:17来源:财联社

财联社(上海,记者 刘超凤 周晓雅)讯,10月13日,百亿量化私募“鸣石投资”疑似公司控制权纠纷传遍量化投资圈。根据爆料内容,鸣石投资实控人、总裁李硕公布解除了创始人、首席策略负责人袁宇在公司的职位和其对策略组的管理,直接触发了“关键人条款”,并称鸣石投资恐将面临大量赎回。

截止10月12日,鸣石投资今年以来整体收益为39.77%,在20家百亿量化私募中排名居前。目前,公司在管产品213只,若触发大量赎回,对公司的影响面将不小。

有业内人士告诉财联社记者,鸣石投资方面辟谣了,称是不实消息,将追查来源。记者后联系鸣石投资,对方称公司在开会商讨,不久后会出官方回应。但截至发稿,鸣石投资方面暂未发布任何官方声明。

鸣石投资陷“公司控制权纠纷”

10月13日,一张截图传遍量化投资圈,内容直指百亿量化私募“鸣石投资”的公司控制权纠纷。

该截图疑似出自袁宇博士之手。袁宇是鸣石投资高级合伙人,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金融学博士,自鸣石投资创立之时就担任公司CEO,现任公司首席策略负责人。

根据该截图内容,鸣石投资实控人、总裁李硕宣布解除创始人袁宇在公司的职位及其对策略组的管理,这直接打破了二人之间的默契,并直接触发了“关键人条款”。

更为重要的是,所谓“打破二人之间的默契”,意味着损害鸣石投资的利益,鸣石投资恐将面临大规模的赎回。

根据私募排排网数据,今年以来截至9月1日,鸣石投资的收益率高达39.88%,在20家百亿量化私募中排名第一;截止10月12日,鸣石投资今年来整体收益为39.77%。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鸣石投资目前在管基金数量213只。若传言属实,对鸣石投资的影响面将很广。

有业内人士告诉财联社记者,鸣石投资方面辟谣了,将追查来源。记者后联系鸣石投资方面,对方称公司在开会商讨,不久后会出官方回应。但截至发稿,鸣石投资方面暂未发布任何官方声明。

在私募排排网基金经理胡泊看来,私募核心人物分家或者闹矛盾,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最核心的原因是利益和权力分配不合理,类似情况往往发生在公司规模扩大阶段。“发展初期一般不会出现,因为蛋糕还不够大,产生的诱惑也不够,就算利益和权利分配不合理,差别也不会特别明显,一旦做大之后,这种差异就会被不断放大。”

他坦言,类似事件带来的风险,投资者难以完全提前规避,不过,投资者可以从两个方面来降低这种风险,一是事前对核心人物的股权结构和利益分配机制做充分了解;二是加大对私募的跟踪和定性走访研究,通过高频率的私募走访,可以在苗头出现的初期及时发现问题;三是提前对核心人物的过往进行深入调查,尽量选择核心人物品行好职业操守高的私募,他们会秉持客户利益至上的原则,就算闹矛盾和分家,也会以和平的方式解决。

百亿量化私募的学术基因

根据天眼查,鸣石投资成立于2010年12月9日,管理规模在百亿级以上。多数百亿量化私募在2014年成立,鸣石投资也算是行业中资历较老的量化私募了。

从股权结构来看,鸣石投资由李硕控股,持股比50%;其次是上海松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股比35%;王洋、周晟分别持股10%、5%。

此前公开报道来看,早在公司成立之前,核心团队成员之间已经有比较深的渊源,主要由来自沃顿商学院的教授Robert Stambaugh及其同事共同创立,公司的一些顾问之前也是同学和朋友的关系。

作为鸣石投资的股东之一,上海松盟投资由袁宁、李硕、王晓晗、袁庆和、陈红青等5人共同成立,法人为袁庆和。从股权结构来看,袁宁持有上海松盟投资72.5%的股权,是松盟投资的疑似实控人,而李硕在松盟投资的持股比例为10%。

袁宁也是鸣石创始人之一,他原是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教授,在博士就读期间以行为金融作为主要研究方向,是国内关于行为金融学及资产错误定价研究领域的翘楚,国际三大顶级金融期刊中10%-15%的有关投资者情绪的文章均出自袁宁,在他看来,创立鸣石投资更像是学术研究的延续。

学术基因也是鸣石投资区别于其他量化私募的一大特点。鸣石投资曾表示,公司的投资理念是:科学性、纪律性、多样性。其中,科学性指的是所有策略都是由模型建立,模型建立则基于金融学或心理学的理论;纪律性,即是严格遵照量化模型来做,不使用无法量化的因素进行选股;多样性则是所有量化模型至少买卖100只大股票,时刻保持市场中性。

在具体运营中,鸣石投资的策略部按照“五环十核”的运作模式运转,五个核心环节分别为因子环节、AI环节、优化环节、风控环节和交易环节,每个环节再各自配置核心的产品经理。

得益于上述运作模式和公司国际化管理机制,鸣石投资在去年8月管理规模突破100亿元,跻身国内百亿私募行列。

目前,鸣石投资旗下主要有两大策略,分别是股票量化策略和CTA策略,其中又以股票量化策略为主,产品类型涵盖量化对冲、择时对冲、量化多头、指数增强、CTA,整体策略投研团队超过70人。

处在“风口浪尖”上的量化投资

随着A股两市成交额连续40多个交易日破万亿规模,量化交易突然处在“风口浪尖”。乘着股市的“东风”,量化投资近两三年发展非常迅速,快速涌现了多家百亿量化私募,规模也得到快速增长。同时,也受到“量化交易占比高达50%”的质疑。

身处量化投资行业并掌管国内百亿量化机构,李硕对于国内量化交易占比、行业前景等有过公开的表态。

李硕曾在今年一月份提到,“在(鸣石投资)2010年成立的时候,国内对量化一无所知,十年前大家对于量化是零的概念,但到现在大家都讲量化。A股市场用了十年的时间,量化交易现在占到了两市每日交易量的15%-20%,但是仍然没有达到美国市场的占比。”

事实上,不论从量化私募机构,还是极速交易系统提供商、研究者,都认可量化交易在两市的交易占比约为20%左右的观点。

李硕也提到,量化交易能够为市场创造大量的流动性。他表示,“量化团队和券商是天生的合作伙伴,因为我们会创造大量的交易量,创造大量的交易机会。在美国市场做量化交易,券商不可能收取我们的佣金,甚至要提供反向奖励,为什么呢?因为量化交易提供了流动性。如果未来券商还是以佣金为导向,这个是不可持续的。未来券商业务转型的一个方向是以交易系统、衍生工具为主。”

“中国的量化,未来几年会迎来一个非常好的机会,能够创造出非常好的超额收益率。但长期来看,一直维持如此高的超额收益率是不现实的。”李硕表示。

机会与挑战并存。在鸣石投资看来,量化私募行业集中度会快速提高,行业壁垒也会因为各家不断在设备人员上的投入而不断加深。3年前,百亿规模是量化私募的天花板,现在百亿规模在当前仅仅是拿到了量化行业下一个轮竞争的入场券,规模决定了未来量化投资机构的资源以及未来发展的边际,只有足够大的规模才能支撑的起公司不计成本的研发投入以及设备支出。

对于公司未来的发展,鸣石投资曾表示,百亿规模并非量化的天花板,未来量化的竞争,是研发与设备间的较量。国内量化市场发展会复刻美国量化规模扩张的路径,出现数家管理规模千亿的量化投资机构,但这个的前提是有大量策略研发人员的投入作为支撑。对标美国管理规模头部的量化机构,策略投研人数都超过500人。鸣石投资认为,国内量化机构投研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公司也将继续精进,拥抱量化投资大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