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ESG投资是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责任(Social)、公司治理(Governance)的缩写。近几年随着绿色金融兴起,尤其是国家层面“碳中和、碳达峰”30·60战略目标的提出,监管层倡导上市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价值投资理念逐渐风行,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和投资机构将企业运营是否符合ESG的标准作为授信或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维度,企业也在逐渐接受并把ESG的相关标准应用到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
全景财经推出全景ESG特别策划,与全市场中研究ESG的学者教授、参与ESG的企业高管、投资ESG的专业机构等各方人士进行深度交流,呈现行业发展现状,寻求堵点解决办法、挖掘领先实践样板、探寻市场发展趋势。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下,绿色金融系列举措稳步落地。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市,发电行业成为首个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行业,打通了碳排放权交易的获利路径。截至2020年末,中国绿色贷款余额约12万亿元,存量规模世界第一;绿色债券存量超过8000亿元,居世界第二。
碳排放作为ESG中环境部分的重要指标,绿色金融的系列举措为推动ESG的发展带来了动力,ESG正从助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宽泛概念落实到具体好处。
“从长期来说,ESG的投资、ESG的管理治理,它对于企业来说,一定是一个收益大于成本的理性选择。”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环境学院教授蓝虹近日与在2021国际货币论坛上全景ESG交流时就明确指出了这一点。
人物介绍:蓝虹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环境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蓝虹将ESG对企业的实际好处分为两部分:规避风险与获得收益。一方面,ESG帮助企业识别风险并进行规避,“当你减少了损失的时候,你就等于是增加了收入”。另一方面,ESG也是很好的投资领域。
以当前市场较为关注的气候变化为例。蓝虹认为,一方面,气候变化带来的物理损害越来越显著,但是不进行ESG的管理,将难以识别风险并规避,最终将会面临损失。另一方面,欧盟碳交易市场的先例已证明,减碳或者增加碳吸附能力将会直接带来收益。
谈到如何推动ESG在中国的发展,蓝虹提出了三个方向:第一,政府提供激励政策,为ESG优势企业提供上市便利通道,并对上市公司的ESG情况要求强制性信息披露;第二,媒体宣传引导,帮助企业了解ESG范例;第三,建立统一标准,参考绿色信贷的快速发展路径,在统一中国的ESG标准后进行评估考核。
蓝虹曾赴贵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挂职担任贵安新区绿色金融管委会主任,长期研究并参与绿色金融实践。她认为绿色金融的快速推进具有参考意义,监管部门可以将碳作为ESG工作的抓手,解决ESG缺乏标准与考核的痛点。
尤其在“双碳”目标的契机下,蓝虹建议将“双碳”目标内化到ESG标准中,聚焦碳指标的考核。她透露:“各个企业的披露碳排放的方法、途径、核算标准,监管部门已经在研究在做这个了。”
不过蓝虹也认为:“随着企业 ESG市场投资以及ESG对于企业风险管控的优势,逐渐让企业了解之后,我觉得其实没有政府的推动,企业都会特别积极地去推进。”
风险规避就是增加收入
全景ESG:很多企业在推动ESG工作过程中经常会有投入产出比这样的困惑,甚至面临公司内部的一些阻力和不同声音,如何看待ESG与企业经济效益的关系?
蓝虹:因为要组建组织架构,要去进行这样的一些管理,那么它是会增加一定的成本。但是从长期来说,ESG实际上一方面是规避了环境和社会风险。因为当你进行环境和社会的治理的时候,你就对社会和环境风险有了一个规避的意思。而且容易去捕捉这些风险,然后去进行更好的管理。当你减少了损失的时候,你就等于是增加了收入,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现在的ESG还是一个很好的投资领域。
比如说现在最典型的就是气候风险。首先气候变化一定会给企业带来风险,但如果你没有进行ESG的管理,这些风险到底会具体带来哪一些类别的风险,怎么去规避它?这个过程中你就很难去捕捉到,那你就容易被这些风险影响到你的收益,影响到你的整个市场的稳定性,因为你根本没想到去怎么管理。
但是另一方面气候变化其实给企业也带来了一些收益。也就是说对于气候变化的治理,它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投资的领域。比如说减排,还有增加碳的吸纳能力,既是履行了社会责任,又是进行了环境管理,又是增加了收益和投资机遇。这些领域因为全球关注,需求非常大,特别是全球碳市场。比如说欧盟碳市场价格现在到了50多欧元。那就意味着什么?就是你减少一吨碳或者是增加一吨碳的吸纳能力,你就相当于在市场上可以获得50多欧元的收益。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气候变化为主流的ESG是可以给企业带来商业的机遇。
从全球的数据来看,ESG对于企业来说,短期内它一定还是会受到一些波动和影响的。长期来看它对企业来说是一个更好的走向,而且在现在全球的环境问题、气候问题整个社会越来越关注,而且环境和气候带来的物理损害也越来越显著的情况下,那么ESG已经是一种潮流和趋势。企业如果不做一件事情,它是会面临损失的。所以从长期来说,ESG的投资、ESG的管理治理,它一定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收益大于成本的理性选择。
应有适合国情的ESG评估标准
全景ESG:中国的ESG可以说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除了金融机构和投资机构关注,企业层面的关注度仍然不算高,如何能加快ESG在国内的发展您有什么建议?
蓝虹:首先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要做一些激励的机制。比如说证监会针对上市公司ESG的评估考核。ESG做得好的公司要上市,应该有一些更好的便利的通道。另外一个是信息披露。ESG的数据应该是要求(披露),就不是说可披露可不披露。要求所有的企业应该要披露ESG的主要数据,当然涉及到商业机密的可以(不披露),但是这有一个界定,该披露的一定要披露。比如说,目前非常直接的就是企业的碳排放数据是多少?强制性的信息披露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国际市场对于二氧化碳排放的信息还是很敏感的,会影响到股价的波动。那么对企业来说,会直接影响到现在的一个问题,它就会更关注。
另外一方面我觉得还是有一个宣传引导。因为它(ESG)毕竟是一个外来的概念,并不是所有的企业有了解。特别是ESG对于企业长期的作用,企业不是所有的都了解。ESG在国际上已经做了很多年了,实际上已经有很多领先的企业,因为做ESG做的好,获得了更好的绩效。这些都可以通过新闻媒体的宣传,让中国的企业了解更多ESG的情况。
第三就是关于ESG的评估问题。因为没有评估就没有激励,现在ESG的评估标准都非常不一致,这也导致企业对于ESG的推行有一些困惑。所以ESG(应该有)统一标准,或者是有更适合中国国情的ESG评估标准。
绿色信贷我们看发展的特别快,现在的绿色资金已经达到13万亿,其中95%都是来自于绿色信贷。原因就来自于央行的严格考核,对绿色信贷的统一的指标考核。从绿色信贷和ESG投资这两边总量的资金来看,肯定ESG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我觉得政府在统一中国的ESG标准之后来进行核查考核,可能对于推动ESG在目前还是比较重要的。
但是随着企业 ESG市场投资以及ESG对于企业风险管控的优势,逐渐让企业了解之后,我觉得其实没有政府的推动,企业都会特别积极地去推进。
以“双碳”作为ESG标准的抓手
全景ESG:国家层面“双碳”目标的提出对于ESG的开展有什么意义?
蓝虹:“双碳”战略对ESG的推广应该说是起到非常大的作用。ESG在从国际传到国内,它跟绿色金融其他标准不一样。绿色金融其他标准是央行现在亲自在操刀,那么各个银行它是要受到央行比如说MPA的考核。(编者注:MPA为Macro Prudential Assessment的缩写,即宏观审慎评估体系,中国人民银行于2016年开始采用,重点考虑资本和杠杆情况、资产负债情况、流动性、定价行为、资产质量、外债风险、信贷政策执行等七大方面)
我原来在贵州的绿色金融试验区担任绿色金融管委会的主任,我在那里挂职了整整挂了三年。央行是一个季度考核我们一次,这个季度完成考核了,要忙着赶快做业绩,下个季度又要考核。整体它的考核标准是推得很快、很紧张的。比如说在我们辖区内的这些银行,它的绿色信贷我们就抓得很紧,我们会要求它必须要做绿色信贷。一个银行自身的业务,它自己要推进,另外所有的监管部门,包括我们绿色金融管委会和金融办,我们都在努力地推进,因为央行在催着。但是现在ESG并没有一个类似于央行推绿色信贷的一个机构,去每季度每年的考核这样子推进,它的考核指标其实也是不明确的。
但是“双碳”目标就不一样了。在“双碳”目标下它(ESG)就更具体了,各个企业的披露碳排放的方法、途径、核算标准,已经在研究在做这个了。
那么对于ESG的推进,它(“双碳”)是有个很大的作用,也就是说证监会这时候有了一个抓手了。原来环境指标太多了,当指标越多你越无从下手,但现在我们把它整合成一个指标或者是几个指标,就用碳来综合考核或者至少这是其中的一个很重要的考核指标。因为有抓手,有一个更具体的指标值,那就会推进的更快一些。
而且另外一个反作用就是,通过碳排放的指标值内化到 ESG里,也会让ESG在推进或者在实现我国“双碳”目标中,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撰稿:周宇诗
视频:周宇诗
策划:雷 震
编排:黄巧胜
审核:张 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