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第二阶段上攻蓄力中?军工、医药等牛股倍出,牛市情绪仍在,你还不上车?点击立即开户,3分钟极速响应,专属福利!助你“稳抓赚钱时机”!
陷人事动荡传闻 Vanguard亚洲区总裁8月履新
本报记者/易妍君/广州报道
被视为“狼来了”的外资资管巨头,如今在中国市场开疆拓土的进程并没有想象中迅速。
近期,全球最大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Vanguard(先锋领航)亚洲区及中国区高管离职、人事调整的消息不胫而走。
而Vanguard于今年3月新近任命的亚洲区总裁,目前还未正式履职。业界猜测,一系列人事变化将影响Vanguard在中国市场的业务推进。
7月23日,Vanguard方面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阶段公司少数员工离职完全是出于个人决定或职业发展机会,其原因各不相同且毫无关联。
“新任的亚洲负责人康思德(Scott Conking)先生是Vanguard总部最资深的高层领导人之一,他将于8月初抵达亚洲赴职。”
多名高管离职不实?
公开资料显示,Vanguard于1975年在美国成立。全球资产管理规模达5.9万亿美元,其中ETF全球管理规模达1.2万亿美元。该集团于2014年成立了北京代表处,2017年,在上海正式成立外商独资企业(WFOE)——先锋领航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先锋领航投资”)。
最近一段时间,市场上传出先锋领航投资法务总监、人力资源负责人先后离职,Vanguard亚洲区高管职位也有所调整的消息。不过,另有知情人士声称,最近Vanguard亚洲区只是有个别高管离职,而非多名高管。
2019年年底,Vanguard前亚洲区总裁林晓东离职。此前,林晓东被外界看作是推进Vanguard进军中国市场的重要人物。他作为主要负责人参与了先锋领航投资的筹建,并兼任该公司董事长一职。他在任期间,Vanguard与蚂蚁金服达成了有关投顾业务的合作。
今年3月19日,Vanguard宣布任命康思德为亚洲区总裁。据媒体公开报道,康思德已在Vanguard任职36年,并先后在个人投资、机构投资、退休计划和公司运营等多个部门担任过重要职位。
有市场观点认为,Vanguard进军中国市场的布局可能发生了一些变化。
不过,Vanguard方面告诉记者,“目前,我们正积极在中国香港地区和上海当地就一些重要职位开展招聘工作,同时,空缺职位的相关交接工作均已顺利完成。”据悉,Vanguard上海团队新任的中国区法务与合规负责人也已于近期正式入职。
“Vanguard在全球范围内拥有一支资历深厚且配合密切的领导团队,可以从战略层面确保所有关键职能部门的人才选聘和继任都做到井然有序。”Vanguard方面还表示,“此前由于疫情影响,康思德先生前往亚洲赴职的相关行程一再被推迟;但这并没有造成任何实质性的影响,因为出于健康安全考量,公司部分(中国香港地区、上海和日本)员工,以及大部分客户目前仍处于远程办公的状态,异地沟通合作至今顺畅无阻。”
整体而言,自成立独资企业先锋领航投资以来,Vanguard在中国市场的公开动作并不多。除了林晓东在任时接受采访或是出席论坛的消息,关于先锋领航投资,可查询到的也是最近一次动态是,2019年12月,Vanguard正式宣布与蚂蚁金服合作,在国内成立合资公司“先锋领航投顾(上海)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先锋领航投顾”)。彼时,蚂蚁(杭州)基金销售有限公司刚刚获取了公募基金投资顾问业务试点资格。
根据天眼查信息,先锋领航投顾注册时间为2019年6月5日,蚂蚁基金和先锋领航投资分别持股51%和49%。
关于双方合作的基金投顾业务,Vanguard方面表明,该服务的大类资产配置由Vanguard 的全球资产配置引擎?娣治鏊愠觯痹诖舜魏献髦校琕anguard作为投资管理者提供策略建议、资产配置及产品选择等与投资相关的服务。
私募排排网未来星私募基金经理胡泊向记者分析,Vanguard作为全球最大的ETF管理机构,跟蚂蚁基金以基金投顾形式合作,一方面可以避免在ETF领域跟国内头部公募机构产生直接的竞争;另一方面,Vanguard扮演基金投顾的角色,更有利于其充分发挥自上而下的大类资产配置能力。他认为,这种尝试对于Vanguard来说是比较有益的决策。
本土化难题待解
目前来看,同期在中国境内成立外商独资企业(WFOE)的资管巨头,通常会选择先备案为私募基金管理人,再继续谋求中国公募基金牌照。与之相比,Vanguard所走的路线有所不同。
2017年以来,富达国际、瑞银、英仕曼、路博迈、施罗德和贝莱德等机构纷纷在中国备案为私募基金管理人,并陆续发行了私募基金。Vanguard则表示,要等待独资公募基金牌照。
这或许是因为Vanguard本身更擅长指数投资。据了解,1976年,Vanguard开创了指数投资的先河,为美国的个人投资者推出了首只指数基金,后又将指数管理专长运用于 ETF。其倡导低成本投资,“2019年,Vanguard集团在美国市场的资产加权平均费率进一步降低至0.10%,远低于除公司以外的行业平均费率0.57%。”
某种程度上,以擅长的领域切入尚未熟悉的市场,也是不错的选择。然而“做一家扎根中国本土的公募基金公司”并非易事。今年4月1日,我国已经放开了公募基金外资持股比例限制,贝莱德、路博迈和富达国际先后递交了申请公募牌照的材料。而截至目前,国内基金管理公司设立审批表上,暂未出现Vanguard的身影。
除了牌照,如何适应中国市场,则是在中国开拓公募基金业务的外资资管机构需要共同面临的问题。
在胡泊看来,主要的挑战包括:其一、国内资本市场跟海外还是有较大差异,除了投资者结构不一样外,另外国内金融衍生工具的匮乏,使得他们原有的投资策略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其二、客户培育会面临困难,国内投资者跟外资机构的投资理念、预期回报等还存在一定落差,如何完美契合需要时间的磨练,外资也需要拿出更长时间的业绩来证明。
此前,也有业内人士分析,海外经验在中国市场不一定具有竞争力;而高管团队如若缺少本土人才也会出现与各方沟通不畅的问题。“(外资机构)布局中国市场,首先得深入了解中国市场,与本土机构竞争,最终还是用业绩说话。”另有市场人士指出。
反观已经备案为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外资机构,也能看出,外资资管机构的本土化进程面临一定阻力。
根据私募排排网数据中心不完全统计,目前已备案的外资私募共有26家,合计发行产品80只。仅有元胜投资的管理规模在20亿~50亿元,瑞银资产的管理规模在10亿~20亿元,有14家外资私募管理规模不足1亿元,占比达到53.85%。
胡泊向记者指出,数据表明,这四年来,外资私募在国内还处于策略打磨、培育市场以及业绩证明的阶段。“外资私募现在主要跟国内固定的银行、券商渠道合作,并没有大力宣传,透明度低,了解渠道有限,业绩也不对外展示,同时也还没有大面积铺开和推广高净值个人客户群体。”
客观而言,外资机构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相比境内机构,外资机构在量化投资领域经验丰富,无论是策略的丰富性、成熟度,量化人才的积累以及硬件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优势;其次,外资私募的全球投资视野也是境内机构暂时所欠缺的。”胡泊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