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短视频、直播等新业态兴起后,网民想要变美的心已然被激活。据测算,我国真实医美市场规模可达万亿级,面对需求的井喷,医美机构开始争夺社交流量入口。热闹背后,浮现出一场信任之战,夹杂着正规医美机构与“黑医美”的暗中“搏杀”。当下医美产业的灰色地带较多,不仅对不同人群的医美方案没有标准,不同的医生操作效果也会有很大差别。据了解,很多黑诊所甚至操作整形外科一级手术。(中新社)
医学美容,渐有全民化之势。其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客户群年龄的“两极”拓展,不仅低龄的医美者越来越多,如今不少老年客群也加入其中。一方面是消费人群的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则是供给侧的大量扩充。很明显的是,后者的速度还要大于前者。在此背景下,就必然衍生出一个结果,那就是“抢生意”越发激烈,医美医院的获客成本不断拉抬。
据业内人士测算,医美领域,新医院的获客成本高达八千元。以直客为主的是一些老牌或连锁机构,一线二线城市获客成本大约5000至8000。以渠道为主的医院大多是新成立,故而获客成本要高得多。如今,医美项目的种草已经跨越性别、年龄和阶层,凡有智能手机,打开社交媒体,便能收到医美项目的推荐广告……这一切的背后,其实就是一场烧钱大战,是医美医院无孔不入的渗透。
医美广告,最核心的驱动力,当然是医院争取客源。然而其所造成的另一个并发后果却是煽动和加剧了全社会的“颜值焦虑”。因为全网无所不在的、不断重复宣扬着“颜控叙事”与“普颜歧视”,不少人都被置于一种深深的不安与自我怀疑中。何以解忧?“唯有医美”。这种极其片面的营销攻势,制造了鲜明的羊群效应,不少人跟风医美。不仅超越了“必要性”原则,甚至完全不顾自身的经济基础,所谓“撸贷医美”的奇观,一再上演。
医美机构砸钱营销,为了获客而大肆鼓吹外貌歧视,煽动颜值焦虑,与此同时,却丝毫不提其中的风险,这是极不负责的。规范宣传和风险告知,限制此类广告在低龄人群中的“到达”,理当是下一步治理的重点。
(文章来源:封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