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评论 >

【盛·趣谈】晕轮效应:真让人晕啊!

2020-07-03 15:58:10来源:长盛基金

大讨论:近期,爆款基金频现引起各方关注,爆款基金是否有利于行业发展?是否有利于基金投资者?

本文共1645字,预计阅读需要5分钟。

为什么情人眼里出西施,

分手时却怀疑当初自己是不是瞎掉了?

其实人还是那个人,

为什么会导致我们对其前后认定如此大相径庭?

其实从经济学来说,你可能只是晕了一下,今天小盛就和大家看看晕轮效应那些事儿,助力我们在投资生活中,时刻保持清醒~

晕轮效应

在介绍晕轮效应之前,我们可以先来看一看卫灵公宠臣弥子瑕的故事:

春秋时期,卫国有一位名叫弥子瑕的美男子,是卫灵公的宠臣。一日,弥子瑕母亲生病,他情急之下假传君令驾用国君的车出宫探望母亲。根据卫国的律法,私自驾用国君的车会被处以刖刑(砍去双脚)。而卫灵公知道后称赞他非常孝顺,并未治罪。

另一天,弥子瑕和卫灵公出游果园,弥子瑕吃到一个很甜的桃子,没有吃完,将剩下的一半给卫灵公吃。卫灵公说这是弥子瑕爱我的表现,忘记了自己吃过这个桃子而拿来给我吃。

后来弥子瑕年老色衰,卫灵公对他的宠爱淡薄。有一次,恰巧弥子瑕又得罪了他,卫灵公开始记恨从前弥子瑕假传君令私驾国君的车、将吃剩的桃子给他吃,昔日对弥子瑕宠爱有加的国君现在反倒怪罪起来了,弥子瑕因此获罪失宠。

为什么明明是同一个人,同一件事,卫灵公对弥子瑕的态度和看法,会产生如此大的差异?这就是晕轮效应在作怪。

晕轮效应,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桑代克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概念。他认为,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和判断是从局部出发,扩散而得出整体印象,即常常以偏概全。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被定义是个“好人”,那么他就会被赋予一切好的品质;如果一个人被定义为“坏人”,那么他就会被赋予所有坏的品质。

就像我们追星,其实只是喜欢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样子。他们出于电影、电视节目工作需要会迎合人物、粉丝需求打造自己身上的光环,让我们无法看清楚他们真实的模样,不知道他们究竟私底下是个怎么样的人,是不是跟荧幕上的他们一样?进而很容易出现人设崩塌,让粉丝大跌眼镜的事情。

投资生活中

该如何避免晕轮效应

回到投资理财中,晕轮效应也一样随处可见。

比如我们在择股投资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股标准,有的是用技术指标,有的用财务数据。无论使用哪种方法,选股的时候不经意间常常以偏概全。比如很看好某只股票,当一种指标显示买入或一种财务数据比较优良,就急于买进。认为这种指标好,其它的指标一定不会差,结果南辕北辙。任何一种选股的体系,不会只用一种指标考察,就算是一种指标也会有不同验证方法,当多方位确认后,才能进行投资决策。

还有一些投资者在上一轮投资中,因为某只股票亏了钱,会对这只股票产生反感。下一轮投资启动后,基本上是不会关注这只股票的。仅仅因为股票亏钱,就把该股票一棒子打死,这就是典型的因为晕轮效应做出的错误判断。正因为这种主观的偏见,丢失了很多盈利的机会。上一轮投资不挣钱的原因很多,板块问题、价值问题、筹码问题等,不能因为没挣到钱就敌视它。往往第二轮投资时,这些问题得到了解决,这只股票挣钱了,你只能默默后悔,当时怎么没有拿好这只票。

因此在投资中对某件事或某只产品评价时,应该客观冷静,公正的去看待,而不能因个人意识主观定论。如果我们受到自己主观的偏见或别人情绪的影响时,对自己进行深刻的剖析或许会减少我们犯错的几率。没有人能一直保持客观,人的意识受到外界环境干扰,但应该尽量的避免主观偏见出现在投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