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羡煞股民!最牛基金暴赚26倍 如何挑选“牛基”?基金经理这一特性很关键
在A股科技与消费多轮行情接棒下,最牛基金业绩已接近26倍。
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7日,23只基金成立以来的累计回报率超过10倍,其中最强基金成立十六年间累计回报率接近26倍。业内人士认为,最牛基金的出现与基金经理任职连续稳定、重仓消费牛股有关,贵州茅台在过去十六年间涨幅超过150倍,恒瑞医药同期则超过190倍。
基金经理任职的稳定确保了持股的连续稳定,一份研究数据也显示,基金的长线持仓个股对于基金业绩均产生了正向的贡献,在胜率层面,单只基金的长线个股,能够跑赢同期市场的概率超过三分之二。但与早期基金经理选择空间狭窄不同的是,当下明星基金经理的任职连续稳定性相对较差,转型私募现象较多,从而影响了基金的长期业绩表现,同时因为A股市场有效性逐步增强,股市的超额收益的空间也在减少,聪明资金变多的背景下,主动管理型的基金经理跑赢市场的比例也在降低。
23只基金累计回报率超10倍
wind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6月7日,当前共有2只基金自成立以来回报率超过20倍,分别是华夏大盘基金、嘉实增长基金,回报率分别为25.8倍、20倍。此外,兴全趋势投资、富国天益价值、国泰金鹰增长、景顺长城内需增长、博时主题行业等基金成立以来的回报率也超过14倍,广发稳健增长基金、鹏华普天收益基金成立以来的回报率超过10倍,以十倍以上回报率而言,总计23只基金成为当前市场的最牛基金。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取得十倍以上收益的所有基金全部成立于2006年之前,其中华夏大盘精选基金成立于2004年8月,十六年间的累计收益率接近26倍令基民、散户艳羡。
华夏大盘基金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华夏基金前明星基金经理王亚伟的精妙选股能力。
在市场有效性比较弱的A股阶段,王亚伟经常能够前瞻性的敏锐捕捉市场热点,并进行提前布局,以擅长挖掘竞争对手资金覆盖较少的冷门股,从而名噪一时。在“赚上市公司的钱”与“赚对手的钱”这两种投资风格上,王亚伟被认为是“赚对手的钱”的顶级高手。
数据也显示,华夏大盘基金在王亚伟任职的6年半时间里,累计回报率高达12倍,为华夏大盘基金十六年时间取得接近26倍的回报率打下坚实基础。
嘉实增长基金截止目前取得的回报率超过20倍,其核心原因也在于明星基金邵建的长期任职,显示出基金经理任职的连续性、稳定性,对打造明星基金大有裨益。数据显示,邵健在担任嘉实增长混合的基金经理的11年时间内,其任职回报率超过7.6倍。
此外,博时主题基金、景顺长城内需增长混合基金取得超过14倍的收益率,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一批明星基金经理,包括邓晓峰、李学文等人,李学文更是在两年不到的时间内取得基金回报率超过5倍,而在由明星基金经理刘彦春接管后,该基金再度开始发力。
A股基金割韭菜已很困难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数据也显示出,从长期投资策略而言,收益率最佳的基金依然是主动管理型基金,尽管可能只有1%的基金经理才能战胜股票市场。
不过,基金公司强力布局ETF和指数基金产品的现象,则暗示出A股市场已经出现某些微妙的变化——A股的市场有效性正在逐步增强,意味着像以往那样在A股市场利用市场的不成熟获取收益,已经很难持续。
“拉长时间看,一些明星基金经理赚过大钱的股票,实际上都是题材股甚至是地雷股。”有业内人士向券商中国记者直言,2015年的A股市场还很不成熟,市场有非常多的赚钱方式,赚对手的钱或者割韭菜是一种常见策略,依然是赚快钱的策略。上述人士直言,许多当年被明星基金经理重仓的股票的表现并没有持续性,到现在大多数股票都已经“废掉”甚至早已暴雷。
在聪明资金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想要复制早期十年十倍的业绩回报,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这种可能性非常小。
嘉实基金董事总经理杨宇认为,目前的市场参与者相对而言比较追捧传统方式的主动管理型基金,但这种趋势正在改变,因为在A股获取超额收益、战胜市场的基金开始变少。他认为,中国股市的超额收益的空间慢慢在减少,同时战超额收益的主动基金的比例也开始降低,基金经理跑赢市场的比例在降低。
更重要的是,明星基金经理也是一种成本,当基金经理在管理公募基金产品成名后,往往转行私募基金来获得更大的个人自主性,而普通投资者、基民购买私募基金产品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
“优秀的基金经理毕竟是少数,优秀的基金经理会收更高的管理费,很多基金经理已经收2%的管理费和20%的业绩提成。”杨宇强调。
比如邓晓峰在公募基金业成名后,现在已成为高毅资产的首席投资官,而管理过景顺长城内需增长基金的王鹏辉则创立了望正资产。幸好,接管博时主题、景顺长城内需增长两只十倍基金,也均是当前市场的明星基金经理,显示出基金公司对打造牛基品牌不遗余力。
在广发小盘成长基金上这一点表现的更为直接,广发小盘成长基金在陈仕德管理的十年时间取得高达9倍的回报率,在陈仕德离职后,该基金转由李险峰管理,或许因为运气不好,接管基金的任职时间恰好为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李险峰管理的广发小盘成长基金期间回报率为亏损45%,这几乎要坏了这只十倍牛基的品牌形象,2017年6月后明星基金经理刘格菘开始接管这只牛基,在两年时间又取得超过1倍的回报率。
任职连续稳定才能抓住牛股?
尽管最牛基金在长达十六年的时间内,取得接近26倍的投资回报率,但因基金运作的持股比例和仓位上的规则限制因素,相对于中国的A股的牛股而言,仍是小巫见大巫。
若以最牛基金华夏大盘成立时间为参考,格力电器自2004年8月至今累计股价涨幅高达93倍,贵州茅台的同期股价涨幅则超过150倍,恒瑞医药的同期股价涨幅更是达到惊人的190倍。
也正是因为大消费领域持续涌出牛股的现象,基金经理对大消费类股票的布局可谓情有独钟。
数据也显示,成立以来回报率超过10倍的23只最牛基金,其截止第一季度末的重仓股主要指向了消费股,比如嘉实增长基金的第一大重仓股即为安井食品,该股自今年年初至今的股价涨幅超过80%,已是该基金前十大重仓股中今年以来股价涨幅最高的品种。
华南一家基金公司的人士认为,消费股诞生牛股的概率往往比科技股要更高,风险也更小,同时由于中国巨大的人口特点也使得消费股的空间扩张能力往往很强,在过去十年间出现了许多超级大牛股,而从生命周期的角度看,科技股的风险和波动性可能是许多投资者不能承受的。
而从牛基诞生的角度看,上述人士认为最终取决于明星基金经理任职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也就是持股的连续性。显然,接管的基金经理换掉前任基金经理的持仓股票,是一种普遍现象。
广发证券对公募基金持仓研究的一份数据也显示,在超额收益层面,近3年基金的长线持仓个股整体来看相对于市场以及行业均获得了一定幅度的超额收益;在胜率层面,对于单只基金而言,其长线持股的个股能够跑赢同期市场的概率超过三分之二;在交易层面,长线持仓个股在持仓期间的权重变化同样能够对基金业绩带来小幅的正面影响。从近5年的情况来看,同样基金的长线持股整体来看能够获得较高的超额收益以及胜率,显示出基金的长线持仓个股对于基金业绩均产生了正向的贡献,意味着最牛基金诞生的必要条件包括基金经理任职的连续稳定。
上述信息也意味着,随着私募基金在过去几年的快速发展,公募旗下明星基金经理奔私越来越普遍化,明星基金的任职连续稳定性已面临挑战,这与早期基金经理选择空间狭窄大有不同,也意味着主动管理型基金未来创造更多牛基的概率也在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