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癌症妈妈”张丽君再上热搜。起因是某自媒体账号爆料,称其丈夫韩先生“妻子死后一年就再娶”“弃养幼子过继给亲戚”,随后众多账号一起恶炒“抛妻弃子”话题。舆论压力下,韩先生及家人不得不出面澄清:重组家庭是在张丽君去世几年后,“弃养”一说更是无稽之谈。
原本始于亲情的动人故事,却以如此“狗血”的方式“回归”,着实令人唏嘘。事实上,该网传事件从一开始就没有可核实的信源,可谓“无图无真相”,但为何这么多人却不假思索地参与口水讨伐,添油加醋传起谣来?说到底,还是把别人的生活,当成了消遣的谈资,甚至流量的生意。且不说无事生非、恶意造谣违背公序良俗,怎样生活本是个人选择,只要没有违法失德就没有理由被指手画脚。某些人将他人的过往经历扒个“底儿掉”,再对其当下生活脑补苛责一番,不仅是在当事人的伤口上撒盐,更是打着正义的幌子侵犯他人隐私。
网络提供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丰富信息,但也激发了一些人的窥私欲八卦欲。揆诸当下,诸如婆媳矛盾、夫妻反目、家庭闹剧等,在网络中热度颇高,且越是情节荒唐离奇、过程鸡飞狗跳,越能吸睛引流。不少自媒体、营销号深谙这种人性弱点,无论新闻还是旧事都能拿来加工渲染一番,引得各路“吃瓜群众”一拥而上。有人长舌翻飞、唾沫四溅,有人“合理想象”、恶意揣测,待到事情平息后再四散而去,徒留一地鸡毛。这种“集体无意识狂欢”极易衍生网络暴力、侵犯隐私等恶性问题,常常搅得舆论场乌烟瘴气。
眼下,针对“癌症妈妈”一事,相关平台已对造谣账号做出禁言处罚,这样的结果也应引起更大范围的反思。事实上,某些盛传的谣言也好,猎奇的爆料也罢,求证戳穿的技术含量并不高,之所以总能在网络上掀起波澜,无非是利用窥私心理、负面情绪。很多时候,人们自以为在伸张正义、主持公道,实则已被戾气裹挟,成为无良自媒体引流招商的工具。网络时代人人面前都有“麦克风”,但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对他人私事评头论足,更不能拿自己的一套“剧本”搞道德绑架。这是基本的传播伦理,也是正常网络社交该有的“情商”。
尊重他人隐私,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不问人私、不论人短,是文明社会的应有之义。发言少些主观臆断,多些善意理智,才能给网络空间多点清净。
(文章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