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评论 >

加强重大民生商品价格调控,严防大宗商品异动!

2021-05-25 19:58:10来源:富国大通

抱团股大幅回暖,王者归来还是回光返照?黄燕铭、洪灏、刘彦春、曹名长、王庆、侯昊等重磅嘉宾齐聚一堂!→【名额有限,报名入口】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了《关于“十四五”时期深化价格机制改革行动方案的通知》(下称《行动方案》)。

《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竞争性领域和环节价格主要由市场决定,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科学定价机制全面确立,能源资源价格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重要民生商品价格调控机制更加健全,公共服务价格政策基本完善,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价格政策体系基本建立。

做好大宗商品价格异动应对

其中,最受注意的是,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指出,保障粮油肉蛋菜等重要民生商品生产供应和价格稳定,事关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意义重大。要清醒地认识到,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仍然面临诸多风险挑战,此前的非洲猪瘟和新冠肺炎疫情对部分商品的生产流通和价格造成一定冲击,给我国敲响了警钟。

为此,《行动方案》提出三项重点举措:

一是健全价格监测预测预警系统,增强保供稳价工作的前瞻性,牢牢把握主动权。

二是加强重要民生商品价格调控,完善突发应急调控机制,健全以储备调控、进出口调节为主的调控手段,丰富和优化政策工具箱。

三是坚持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框架不动摇,着力增强政策灵活性和弹性,合理调整最低收购价水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筑牢保供稳价基础。

除粮食价格外,《行动方案》还提出,完善棉花目标价格政策,健全风险分担机制,合理调整棉花目标价格水平,继续探索可持续的新型支持政策。进一步加强农产品成本调查工作,为制定价格政策提供支撑。

此外,为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行动方案》提出,要做好大宗商品价格异动应对。加强对铁矿石、铜、原油、天然气、玉米、大豆、食用油等大宗商品市场动态和价格形势的跟踪分析,深入研判输入性影响,及时提出储备、进出口、财税、金融等综合调控措施建议,推动有关方面做好保供稳价工作。

大宗商品的强势是否已提前结束?

随着监管介入和政策从供需两侧缓解上涨压力,大宗商品市场连续回调。近期大宗商品期货、现货连续下挫,前期涨势强劲的“黑色系”铁矿石、煤炭、钢材跌势明显,大宗商品整体从高位回调。对投资者而言,随着市场预期的转变,大宗商品的强势是否已提前结束?

5月份来,大宗原材料市场再次经历一轮“过山车”。

到24日收盘,主要原材料价格已连续两周回调,跟踪一篮子大宗商品期货价格表现的商品综合指数回到185点下方,较两周前的高点回调了7.8%,创下了新冠疫情以来最猛的跌势。

主要大宗商品中,工业原材料、大宗农产品联袂下挫。跌幅较大的“黑色系”钢材、铁矿石累计跌幅接近20%,价格基本回到了4月中旬左右的水平,其中铁矿石两周跌幅超过200元/吨,主力合约报价回到1064元/吨,螺纹钢期货价格则从每吨6100余元跌至5000元下方,此前表现强势的煤炭品种,例如动力煤则从每吨950元附近回到730元下方。

除了期货市场,现货市场价格亦同步回落。生意社的数据显示,到24日,跟踪100种基础原材料价格表现的大宗商品价格指数BPI回到1051点,相比5月中旬创下的高点回落了1.7%,此前的一周,主要大宗原材料中,接近70%的跟踪商品较前一周回落。

市场回归基本面,注意风险

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主要原材料价格回调,前期较快上涨的“泡沫”大幅压缩,主要原材料逐渐回归基本面,市场拐点或显现,但市场的分化态势或也展开,部分结构性短缺的原材料可能依然较强势。

业界人士认为,宽松货币政策,以及短期内部分限产措施抬升了下游产品价格的涨价预期,短期大宗商品市场的供需关系依然总体偏紧,但商品市场的超级周期总体上缺乏需求基础,市场的拐点大约在秋季。

近期的大宗商品涨价潮,推动因素较复杂,除了输入性因素外,一些内生性因素如碳达峰、碳中和的长期目标下,部分地方和企业大规模压缩供给,导致内外部因素叠加,近期政策上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大宗商品的整体价格有望回落。

在业界专家看来,随着部分商品的“泡沫”挤出,市场后期的分化态势或更为明显。

全球流动性泛滥,叠加供给瓶颈、中国碳中和下的产能限制预期,商品成了今年资金炒作的主要标的。但随着近期中国连续释放压价信号,只顾着炒作预期的投资者需要系紧安全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