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PK:董承非、傅鹏博、朱少醒、刘彦春等,谁更值得托付?】买基金就是选基金经理,什么样的基金经理值得托付?哪些基金经理值得你托付?怎么才能选到好的基金经理呢?2020金麒麟最佳基金经理评选,快给你心仪的基金经理投票吧!【投票】
来源:韭菜说投资社区
━━━━━
做好长期battle的准备
昨天晚上手机弹出新闻
全球疫情新增人数创出历史新高
纳尼?
中国不是已经基本控制
欧美不是已经度过拐点了吗
于是我去查了一下最近的数据
原来病毒其实正在某些地区加速蔓延
只不过这些地方不是天天上新闻
大家没有太关注
亚太地区的印度、巴基斯坦正在炼狱
印尼、新加坡、菲律宾
都还处在水深火热的加速状态
而欧美国家,民众反隔离的呼声
也正在愈演愈烈
指望他们自律几乎是不可能的
如果,我是说如果
新冠病毒将长时间在全球范围内流行
(咱就不说二次反扑了)
原本已经开始放松警惕的大家伙儿
还是不能掉以轻心
至少在投资上,不得不留个心眼
尤其是最近
和疫情关联度最高的医药医疗股
纷纷创出新高,走势耐人寻味
借着博时医疗保健的基金经理
葛晨发行新基金的机会
我们可以来听听他的投资思考
还是很有裨益的
━━━━━
三个圈理论
在葛晨的理论中
后疫情时代的医药投资有“三个圈”
外围是防护,比如口罩、消毒液
中间层是检测、疫苗
中心区是治疗、药物
那这三个圈应该怎么寻找机会呢?
外圈的防护层(口罩、消毒)
覆盖的人群最广泛,受益最多
但是门槛太低
小作坊能干,比亚迪也能干
很难有公司能够建立起竞争优势
属于呼呼来呼呼去的炒作机会
中间的疫苗和检测
覆盖的是有感染风险的人
比如最近武汉、吉林在全民核酸检测
疫苗是盾,让人们形成免疫屏障
检测是矛,把潜在危险找出来
如果要长期battle,这两块是需求最大的
最内核是治疗和药物
主要是针对病人
这一部分关注度非常高,主题性机会很多
但针对的人群数量较少
实际上能获益的多少很难说
所以从医药投资的目标上
得分区不在靶子正中央,而是在中间层
这点和飞镖比赛很像
最高分不是中心点
而是中间层的三倍区
━━━━━
医药估值之争
这恐怕是大家目前最关心的问题了
就在今天
医疗龙头迈瑞医疗创了历史新高
医药龙头恒瑞医药创了历史新高
对于估值,葛晨是这么看的
一是,全球放水、流动性泛滥
资产价格和估值都在扩张
美股本轮反弹后,估值创20年最高点
二是,疫情的阴影下
各行各业受影响都比较大
唯独医药行业受影响小甚至龙头还能逆势扩张
资金看中的是他们的抗风险能力和性价比
三是,疫情还在反复过程当中
不乏消息面的刺激
像昨天WHO说新增人数破纪录
这种新闻还会时有发生
而说到医药股里头的龙头
在这轮疫情中,竞争优势还会进一步加速
普通的行业龙头给30-40倍估值很常见
如果又是受益的行业,又是表现出统治力的龙头
适当再多些溢价,也是可以理解的
作为医药股和医药基金的深度投资者
北落本人不好对葛晨老师的观点进行评价
但就估值这个事儿来说
医药体系内是非常复杂的
它里面既有科技属性较强的创新药公司
又有消费属性较强的高端中药
还有周期性较强的原料药公司
所以用什么估值方法,不可一概而论
从这一点讲
跨界学习的本领非常重要
━━━━━
医药投资的跨界思维
除了在估值方法上要有跨界思维
在投资机会的寻找时也要跨界,甚至发散
葛晨举了几个例子我印象深刻
戴口罩的人多了
会不会感冒的人就会变少
从而感冒药就受影响了?
猪瘟发生了
作为肝素提取工艺的猪小肠就会变少
那么肝素的生产就会受到影响
而肝素库存较多的公司就会获益
疫情爆发后
线上云办公需求增加
映射到医疗行业,医疗软件就获益了
总之
不想当将军的厨子不是好裁缝
不懂科技股的制造业研究员不是好医药基金经理
━━━━━
别忘了港股
早期的医药基金
由于合同问题,很多都不能投资港股
而港股通中的医药巨头们
丝毫不比A股逊色
有的甚至是细分领域的绝对龙头
最近一年多发行的医药基金
纷纷在合同中加入了港股
从投资上已经开始有所反映
以上就是我对葛晨医药投资思路的整理
至于什么人口老龄化、医保改革、牛股辈出啥的
我就不赘述了,否则还能写一大堆
更重要的是
读者可以从一位优秀基金经理的思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