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到来的业绩浪,尤其是1季报的形势,可能是中国企业,尤其是制造业历史上最强劲的一次了。仅以我们跟踪的有限标的为例,一大把3位数增长的,为了避免20年初疫情导致的低基数干扰,把19年情况也对比一下。以电子里两公司为例,G公司,1季报扣非增长100%,和19年1Q比增长200%;Q公司,1Q扣非同比230%增长,和19年1Q比增长347%。
那么这样的经营形势,能否持续呢?一方面,需要看总需求的扩张是否持续;二方面,看企业自身的内功如何。
从总需求的方面来说,国内的货币在温和回收中,社融增速一定会从20年的13%向19年的10%增速靠过去,也许到11%是合宜的。美国的节奏晚于中国,通胀上升也很明显,拜登又要搞4万亿美元的基建计划。因为避实就虚的产业变化,美国很多商品的价格高于中国,例如钢材。
从企业的内在来说,制造业优秀公司在体现出明显的特点,效率显著高于同行,在扩大市场份额,竞争中取得了更有利的地位,储备了持续的产品序列。
这些特点既突出,又复杂。复杂是在于,生意多在B2B的供应链中,竞争格局不够分明,产品生命周期、定价的方式、产能利用率、履约是否有隐藏条件。很多因素并不是“研究研究”、和董事长聊一聊,就能搞清楚的。突出又在于,中国人做一些复杂的事,门门道道,沟沟坎坎,微雕微操,是能做到世界极致的。
从第一层看,已经表现的业绩就很突出;从第二层看,市场总是找贴标签的故事,这一层我们最多“和而不同”;如果看到第三层往上,真实生意的复杂度确实很高。
最后看估值,普遍是在合理的区间,比18年要高一些,比类茅股已经便宜不少。
市场风格,本月是一个继续的下跌。
对之前预期高,机构持仓多的,无论业绩多好,下跌都继续在削弱信心。对之前没预期的,倒是有打开城门迎闯王了。
去年的整体环境,是钱多,经济差。今年是正好反过来了,经济很好,钱在变紧。可能确实要靠业绩增长去对抗估值的波动。还有些黑天鹅,如俄罗斯会传染人的禽流感等等,就更无法把握了。
我们在这个市场上呆久了,确实各种故事会听的太多了,垒起来应比一人高,惊天地泣鬼神的,数不胜数,最近史上单人最大亏损的豪杰,成功时就是一例。
但是无论外在如何波动,事物是通过内因起变化,我还是相信内因是主要因素,是支配力量。这个内因,在企业,是(如刚才提到的)内功,在投资,是内在记分牌。
这就是我想说明的原则。
(文章来源:七曜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