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红人节|金麒麟基金大V评选 百位大咖入围→投票】
原标题:快速年轻化 87%的百亿级私募成立不足10年
来源:时代财经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4月初,国内管理规模超过百亿元的证券私募机构已达77家,较2019年实现翻倍增长,但其中87%的百亿级私募成立时间不足10年。
根据私募排排网数据,成立超过10年,且旗下有至少1只私募基金在运行的656家私募管理人中,管理规模在5亿元以下的私募占比接近八成,管理规模超50亿元的私募占比仅4.12%。长期业绩或是制约私募发展的原因之一,成立满10年的私募中,5亿规模以下私募的中长期平均收益严重落后其余规模私募机构。“目前,私募行业还是小规模公司居多,行业集中度不高,可以发展提升的空间还很大。”钜阵资本首席投资官龙舫表示。
百亿级私募的年轻化得益于近两年私募市场的火热,相较于老牌私募,新兴私募仍缺少时间沉淀和市场洗礼。马科伟认为,老牌私募具备管理能力的持续性并且找到了属于自己穿越牛熊的“法宝”。在市场膨胀或泡沫的时候,他们更能克制住自己的欲望,在市场低潮期更能体现出韧性。
八成老牌私募在起跑线上挣扎
近两年,私募行业发展速度着实亮眼。中基协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3月末,私募基金管理总规模达到17.22万亿元,一季度私募基金管理规模净增长1.15万亿元。行业快速发展也加快了内部分化,而老牌私募则略显颓势。
钜阵资本首席投资官龙舫表示,私募行业竞争残酷,5亿管理规模是一家私募公司能否发展壮大的“起跑线”,大多数成立了10年的公司仍挣扎在生存线上,这也说明私募行业不论资历,业绩和品牌做不好,管理规模就上不去。
参照数据,从头部私募来看,成立时间超过10年的老牌私募并不具备优势。自2019年以后,资管新规加速过渡和市场推动双重因素叠加,导致大量新的百亿级私募出现,显得老牌私募逐渐被淡化。
近年来,百亿俱乐部私募一直保持着年轻化趋势,目前77家百亿级私募中有67家成立时间不足10年。10家成立时间超过10年的百亿级私募,分别是中科招商、东方港湾、彤源投资、林园投资、上海大朴资产、淡水泉、星石投资、中欧瑞博、银叶投资和鸣石投资。这部分老牌私募饱受市场洗礼后,仍有着优秀的业绩表现和不俗的品牌知名度。
对于私募基金快速年轻化,有私募人士认为这并不是老牌私募掉队,只是老牌私募不愿意接受与自己风险不匹配募集的方式,没有通过新的营销策略跟模式扩充规模,但是这并不影响老牌私募基金生存和发展,与此同时也提示年轻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要注意做自己专长的事情,不要去盲目地去追新。
据统计,共有45家百亿私募在2014年及之后成立,在百亿级私募中占比超过一半。其中,于2014年、2015年成立的百亿级私募共32家,占比超四成。
不过头部私募中老牌私募占比较少,并不意味着老牌私募的掉队。以淡水泉为例,2007年的大牛市,嘉实基金的赵军与6名同事共同成立了淡水泉。此后,淡水泉成功穿越熊市,一度跻身年度业绩前十。
事实上,在私募基金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其中就包括随着整个私募行业不断向头部化集中,百亿私募和头部基金经理的“马太效应”愈发明显,而小私募则普遍面临发展困局,在规模、人才、品牌知名度的多重压力下,实现弯道超车的已经难度越来越大。因此想要扩大自身管理规模,保证业绩的持续稳定就是重点。
市场不断变化 需有效扩大管理规模
名禹资产总经理张晓华表示,从市场风格来看,自16、17年开始,A股市场国际化和机构化持续深化,投资理念和方法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市场机会体现为结构化,19-20年是核心资产的牛市,但同时伴随着其他大部分股票的持续低迷。
他认为,市场永远在变,创办10年以上的私募及创始团队都已有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的投资经历,其风格和理念普遍已经固化,如果不能做到跟随市场进化且在投研团队建设上大力投入的话,难有令人满意的业绩,规模上不去也就可以理解了。
年轻的私募创始人往往契合当下投资理念,业绩亮眼,在销售上自然优势较大,能上规模也很正常。但年轻的私募也终会老去,如跟不上市场变化,规模也会由大变小。私募要做大规模,优秀的投研团队、优异的长期业绩记录、懂营销、亮眼的即期业绩、头部渠道合作伙伴等等都不可少。
马科伟亦称,私募基金有效扩大规模,可以从三方面入手:第一,把公司治理和合规放在第一位;第二,清醒的认知自己的投资长处,经过长时间检验后,将策略与客户相匹配;第三,根据自身背景及股东结构,同自己擅长的渠道合作并有序地推进,不能盲目追求规模,避免规模高速增长后的快速收缩对管理体系不健全企业自身造成致命冲击,更造成对市场的伤害。
钜阵资本首席投资官龙舫表示,要有效扩大管理规模,需要从三方面着手,一是保持业绩的持续稳定性;二是提升品牌的辨识度和美誉度;三是提升公司的运行管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