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比亚迪迎来业绩和股价“戴维斯双击”的高光之年。
3月29日晚,比亚迪披露了2020年年报。报告期内,比亚迪实现营业收入1565.98亿元,同比增长22.59%,刷新上市以来的最高纪录。
比亚迪上市以来历年营业收入单位:亿元
来源:Wind
公司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42.34亿元,同比增长162.27%;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9.54亿元,同比增长近12倍。
业绩预期向好也映射到估值上,比亚迪去年股价上涨307.89%。最新收盘价为168.10元,市值达4558亿元。
比亚迪还发布2021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告,预计一季度净利润2亿-3亿元,同比上升77.56% -166.34%。
展望未来,比亚迪表示,新能源汽车行业将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比亚迪将推陈出新,推动汽车业务全面电动化发展。同时,将积极推进半导体业务上市相关工作,致力于成长为高效、智慧、集成的新型半导体供货商。
汽车业务收入增速达23%
比亚迪业务主要包括新能源汽车及传统燃油汽车在内的汽车业务、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二次充电电池及光伏业务等,2020年,前述三大业务板块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3.64%、38.34%和7.72%。
其中,汽车业务的收入约839.93亿元,同比增长22.59%。
乘用车方面,比亚迪先后推出多款旗舰车型,包括全新旗舰轿车“汉”和改款旗舰SUV“唐”。比亚迪表示,在双旗舰车型共同发力下,公司售价在20万以上的车型占比大幅提升。
其中,投资者较为熟悉的应该是“汉”。据了解,“汉”是比亚迪旗下首款搭载刀片电池的纯电动车型,自7月份上市后,销量快速增长,连续多个月销量破万,跻身同级车型前列。公司表示,继“汉”之后,公司新能源汽车将逐步切换“刀片电池”。
报告期内,刀片电池获得“全球新能源汽车创新技术”奖。公司表示,刀片电池的发布与应用,成为弗迪电池加速推进电池外供的重要起点。
弗迪电池是去年3月比亚迪发布刀片电池时成立的子公司,主要负责比亚迪的动力电池业务。据了解,全球已有多家车企与弗迪电池洽谈合作,拟展开基于刀片电池技术的合作方案。
但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比亚迪纯电动乘用车产量和销量均有所下滑。其中,产量为13.17万辆,同比下滑9.8%;销量为10.84万辆,同比下滑20.38%。
来源:公司公告
商用车方面,比亚迪去年加速拓展海内外市场。在国内,通过拓展下沉市场、完善服务模式等策略,不仅进入了包括承德、镇江、宜昌、永州等在内的众多城市,同时也深化了深圳、广州、长沙、天津等地区的市场运营。在海外,完成了向英国、瑞典、德国等国家订单的交付。其中,在欧洲市场,比亚迪纯电动巴士市场份额超20%。
手机及组装业务迈入新成长周期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IDC统计,2020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按年下降5.9%至12.92亿部,其中5G智能手机的市场渗透率和出货量持续提升。
在不利市场环境下,比亚迪2020年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表现亮眼,全年收入约600.43亿元,同比增长12.48%。
比亚迪此部分业务涉及智能手机及笔电、新型智能产品、汽车智能系统、医疗健康四大领域。公司表示,依托于业界领先的研发和制造实力、多元的产品组合等,公司业务已迈入新一轮的高速成长周期。
2020年,比亚迪于安卓客户及北美大客户的市场份额的进一步增长,业务规模持续扩大,尤其是玻璃及陶瓷产品出货量增长迅猛;在新型智能产品板块成功导入新客户,业务规模大幅增长并打开新的成长空间;汽车智能系统业务发展亦优于市场。
积极推进半导体业务上市
比亚迪2020年的另一亮点是半导体业务。据了解,2020年,比亚迪半导体完成了内部重组、引入战略投资者及股份改制等相关工作。比亚迪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积极推进半导体业务上市相关工作,比亚迪半导体业务将以车规级半导体为核心,致力于成长为高效、智慧、集成的新型半导体供货商。
展望2021年,比亚迪表示,汽车工业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电动化的浪潮正席卷而来,各车企加速布局新能源汽车及相关领域,新能源汽车行业将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比亚迪将推陈出新,通过刀片电池和DM-i超级混动的技术创新,加速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平价时代的到来,推动汽车业务全面电动化发展。
在汽车智能化方面,比亚迪完成了对汽车智能核心芯片厂商地平线的战略投资,产业投资再下一城。比亚迪将依靠自身在芯片和智能化技术积淀,与地平线领先的人工智能芯片、算法,相互合作,共同推进技术研发层面的纵深探索。
手机及其他业务方面,比亚迪称,随着后疫情时代经济复苏以及5G技术的持续推进,2020年行业有望迎来市场需求的全面复苏。公司预计玻璃及陶瓷业务份额将持续提升,出货量有望再上新台阶。
比亚迪表示,在保持于安卓客户领域的领先地位的同时,将持续大力推进北美大客户业务,致力于提升现有产品的份额和更多品类拓展。同时,公司将把握新兴业务领域的庞大商机,努力扩张品类,尤其是电子雾化设备、无人机、智能家居等业务板块将进入放量期,或推进公司业务迈向高速增长轨道。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