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红人节|金麒麟基金大V评选 百位大咖入围→投票】
有多少投资者愿意持有基金等理财产品超过一年?答案是,低于三成。
4月20日,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联合蚂蚁研究院、支付宝理财智库发布2021年一季度《居民投资理财行为调研报告》。
调研结果显示,72%的投资者愿意持有基金等理财产品的周期短于一年,16%的投资者愿意持有理财产品在1至2年的时间周期,愿意持有理财产品超过5年的投资者占比仅为5%。
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兼学术副院长严弘分析认为,超七成投资者愿意持有基金等理财产品的周期短于一年,反映出投资人机会型投资风格较明显,价值型投资习惯尚未养成。
另一位华南的基金公司营销策划人员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许多投资者拿不住产品也与渠道方的销售模式有很大关联。
“渠道那边喜欢销售新的基金,那样获得的销售激励费用会更高。”上述基金公司人士称,以往新发基金常收取60%-80%尾佣比率(银行渠道更占优势),存量基金收取的尾佣比率在30%-50%(互联网渠道更占优势)。因此,投资者定投与否,并不是渠道方最关心的问题。
一位华东的基金公司人士也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银行理财经理之所以喜欢劝投资者“赎旧买新”,主要是因为新发行的基金需要在一定的时间之内实现比较大的发行的规模,一方面是要尽快地完成新基金的发行的工作,另外也可能要尽快地完成相关的建仓和布局,而这些可能都需要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所以为了加速完成预定的销售的规模,或者实现更大的销售的规模,新发行的基金,给银行方面的销售佣金,可能会比一些老的基金更高。
“不过,现在许多大公司都开始关注投资者的投资体验,毕竟全市场优秀的基金经理很多,赚钱的产品也不少,但投资者的投资方式,会决定他是否能赚钱。”上述人士称。
在产品亏损的时间纬度上,报告显示,49%的受访者只能接受3个月以下的亏损时间,37%的受访者能接受产品3至12个月的亏损市场,仅有不足14%的受访者能接受产品超过1年亏损。
2021年农历春节假期后,A股市场开启震荡模式,该报告针对投资者的投资习惯和收益也进行了调研分析,结果显示,追涨杀跌的现象客观存在。当收益超过20%时,半数的受访者会选择“追涨”;而当产品损失超过20%时,35%的受访者会改变投资计划。
报告还显示,有定投习惯的投资人在2020年获得了更高收益,亏损也更少。有超过六成的定投投资人取得了5%以上的收益。
而没有定投习惯的投资者中,取得5%以上收益的比例仅为四成。出现收益率的亏损时,非定投人群的人数基本是定投人群的两倍以上。
此外,在持续定投的投资者群体中,仅有13%投资者会在投资收益超过20%后选择“追涨”。有定投习惯的投资者,对亏损的容忍度也更高,亏损后也更拿得住。其中,8%的定投人群会在产品亏损5%-22%就感到不安,21%的定投人群会在产品亏损10%至20%后感到不安。
据澎湃新闻记者了解,此次调研是在2021年一季度进行的,调研对象为18岁以上的居民,最终获得的样本数约有3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