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机技术哪家强?中国山东找蓝翔!
这句经典的广告词不仅带火了蓝翔,也造就了一批挖掘机段子手:
遇到山东人,不问海鲜和樱桃,先问:你的挖掘机一定开的很好吧!
惊悚鬼故事或都市情感故事的结尾变成了:那么问题来了,学挖掘机哪家强?
难怪蓝翔校长都说:如果我们不老老实实学本事,那跟北大清华有什么区别呢?
虽然近些年相关段子的热度少了些许,但投资者对挖掘机的兴趣却越来越高了!
这不,近日挖掘机龙头生产厂商三一重工、雷沃、徐工等纷纷宣布涨价,其中小型挖掘机涨价10%,大型挖掘机涨价5%。一时间在市场上掀起了轩然大波,市场纷纷在猜测挖掘机涨价是不是预示着经济预期向好?
有的小伙伴表示看不懂,挖掘机与经济预期有什么关系呢?
挖掘机数据:市场先行指标
事实胜于雄辩,还是先以数据说话。
如下图所示,从2008-2019年的历史数据来看,挖掘机的每月产量增长速度与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呈现正相关关系。
挖掘机产量与工业增加值同比(%)
数据来源:Choice,区间:2008.1-2019.12
从挖掘机产量与市场关系来看,挖掘机数据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如2014年的牛市开始之前,2013年挖掘机产量已经开始同比大幅上升,而2015年牛市顶部出现之前,挖掘机产量已经同比几个季度下降,数据明显领先于市场行情。
挖掘机产量与上证指数的关系
数据来源:Wind,区间:2008.1-2019.12
小联仔细研究了一下,挖掘机数据具有一定前瞻性的主要原因有:
▲ 挖掘机用途广泛:挖掘机主要用于工程建设,广泛应用于铁路、桥梁、房产、机场等基础性行业,这些行业能带动大量上下游企业,因此,挖掘机需求旺盛预示着经济向好;
▲ 挖掘机价格昂贵:目前来看,小型挖机的价格约30万元左右,而大型挖机的价格在50-100万元不等,高昂的价格决定了使用者不能轻易购买,需有确定性长期需求,才会采购。因此,挖掘机需求代表着相对确定性;
图表来源:挖机价格网
▲ 寿命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机械类折旧年限10年起步,实际使用中正常为15年左右,较长的寿命带来很多储存与维修成本,因此挖掘机需求往往也代表着长期性需求。
不过,虽然挖掘机数据有前瞻性,但是此次毕竟有疫情的特殊情况在,此次挖掘机的涨价是不是预示着经济的向好呢?
挖掘机量价齐升:逆周期调节有效提振市场信心
小联调查发现,目前挖掘机市场呈现量价齐升的态势。根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4月9日发布的统计数据,3月共计销售各类挖掘机械产品49408台,同比增长11.6%。
挖掘机历年单月销量对比
对于为何出现这种情况,市场观点各有侧重,小联为大家整理了一下:
▲ 工期压缩:受疫情影响,2月开工不足,3月全面复工后需求累计,放大了基建、地产投资对工程机械的拉动。且随着扩大内需政策加码,3月中下旬以来需求快速回升,国内工程机械企业超负荷生产,供不应求(观点来源:中航证券,《机械行业周报:3 月挖掘机销量超预期,工程机械走出疫情阴影》,2020.4.11);
▲ 采购成本上升:受疫情影响,部分欧洲与日本供应商产线关停,核心零部件供应趋紧,零部件采购成本上升(观点来源:东莞证券,《3 月挖掘机销售创单月历史新高,三一泵车涨价,国产零部件厂》,2020.4.10);
▲ 人力替代: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提高,终端用户越来越趋向于使用机械设备代替劳动力,如3月小型挖掘机同比增长18.4%,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平均水平(观点来源:东兴证券,《3月挖掘机数据点评:疫情影响消散,内需旺盛提振销量》,2020.4.9);
▲ 国产品牌化:众多国产品牌希望借此机会打破“价格战”死循环,凭借品牌提升市场份额,如国产厂商三一、徐工、山东临工、柳工3月挖掘机销量分别同比增长 14.2%、34.7%、55.2%、24.7%,均高于行业平均增速(观点来源:东莞证券,《3 月挖掘机销售创单月历史新高,三一泵车涨价,国产零部件厂》,2020.4.10)。
小联观察到,3月挖掘机销量上涨固然有疫情因素在,如2020年1-3月份中国挖掘机累计销量6.86万略低于2019年,但高于2018年的6万台,亦高于2008-2017年间3.6万台的平均水平,说明逆周期调节政策如基建、扩大内需等对市场信心有明显提振效果。
逆周期投资主题:新基建+消费升级
目前,逆周期投资的焦点主要在基建和消费中,而新基建与消费升级又属于基建与消费的重中之重。
在基建方面,以“铁公基”为主的老基建产业已经面临着产能过剩的问题,且老基建对经济的拉升效果已经下滑,钢铁、煤炭、地产等行业还处在下行周期中,纵然有调节政策,也难有大的起色。而涵盖特高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5G 基站建设、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和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等七大领域的新基建,对经济的边际拉升效果较好,政策上大力支持,面临较为充分的需求,大有所为;
中国历年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
在消费方面,从历年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来看,未来在食品、衣着、居住、通信与交通等方面上升空间有限,存在结构性机会,但医疗保健、教育、文化与娱乐方面在消费升级中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存在相对确定性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