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基建,基金经理看到了哪些投资机会?来源:上海证券报
在政策的支持引导下,新基建引发资本追捧。据券商机构测算,2020年七大涉及新基建领域的投资规模约为1万亿元至1.2万亿元。
嗅觉灵敏的公募基金已火速申报新基建主题基金,目前来看,七家头部基金公司有望喝上“头啖汤”。
在基金经理们看来,包括半导体、云计算等在内的新兴基础设施,有望成为时代特征鲜明的投资主线。
当下,推动新基建有哪些重要意义?新基建七大领域的产业周期将如何演绎?后市投资逻辑是什么?这些问题都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近日,笔者访问了四位公募基金经理,请他们就上述问题做了详细解读。
新基建市场潜力巨大
问:如何看待政策对于新基建的支持?
尹浩:总体上,支持新基建的政策基本上与老基建相同,比如专项债将同时用于轨道交通、市政设施。不过,新基建在投向方面的权重会逐步加大。
目前,狭义概念的新基建,如5G基站暂未直接获得政策支持,预计未来可能会推出更有针对性的政策。
龚涛:新基建发展获得了政策支持,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降低资金成本。利率长期呈现下行趋势,LPR改革疏通了金融支持实体的传导途径。LPR利率自实施以来缓慢下行,降低了资金成本,有效缓解了实体企业的间接融资压力,新基建将从中受益。
二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能够拓宽资金面。研发费用扣除、增值税“三并二”等减税政策,将利好与新基建密切相关的通信、计算机、半导体等先进制造业。
三是融资政策放松。专项债发行提速、再融资政策持续放松等,有利于改善新基建资金面,助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四是新基建特有的产业政策支持。针对特高压、轨道交通、5G、工业互联网等领域,政府方面将逐步推出特有的产业政策。
刘重杰:老基建指传统的“铁公基”,如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发力于科技端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5G、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特高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等七大领域。
经过多年的发展,传统基建的边际投资收益明显下降。新基建代表经济转型升级的方向,市场潜力巨大,相关产业政策更精准、持续性更强。
张晓泉:新基建的本质是打造更加高科技的信息流、物流和能源流,在投资方面更加注重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
新基建有三大推动作用
问:当下推进新基建有哪些重要意义?对经济发展有哪些重大影响?
尹浩:新基建的正外部性更强,对经济效率的提升更加显著。由于投资回报率相对更高,在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负担较重的情况下,新基建会是更好的选择。
龚涛:目前来看,推进新基建将起到三大作用:一是稳定经济增长;二是为新产业赋能,对新兴产业和服务业有带动作用;三是从需求端看,新基建能够更好地服务消费升级,带动相关需求的提升。
刘重杰:疫情在全球加速蔓延,多国纷纷升级防控措施,餐饮、旅游等服务性消费需求在一季度出现了明显下滑,停工停产、运输受阻使得全球产业供应链受到了一定干扰。不过,在疫情防控期间,远程办公、远程会诊、在线教育等需求激增,这有利于提升5G基站、云计算基础设施等服务的需求。
适时启动新基建,有望对冲可能出现的外需走弱,提升自主科技创新的新动能,加速国内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张晓泉:2月份、3月份的经济活动受到了明显抑制,继而将对一季度经济产生直接影响。海外疫情超预期蔓延,对全球经济也产生了持续性的冲击。
疫情对外需的影响较为明显,可能会对外向型经济的就业产生一定的压力,基建托底经济是对冲疫情冲击的较好方式。
问:新基建定调七大方向,请您分享下各产业周期的发展逻辑。
尹浩:新基建的发力方向与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方向一致,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与高质量发展相关,聚焦科技创新,包括5G基站及相关设备、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第二,与新型城镇化相关,扩大城市圈的经济辐射能力以及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包括城际高铁、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市、智能交通、城市安防等基建投入。第三,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关,包括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设施、环保相关基础设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
城市轨道交通和城际高速铁路是新老基建的交集领域,会与我国经济的短周期行为高度相关,在未来一两年内处于上升周期。除此以外,其他方向基本处于行业周期的早期,未来发展空间比较大。
龚涛:广义概念的新基建,涵盖了对传统基建的改良升级,包括特高压、轨道交通、新能源车充电桩等。这些领域可能得到政府更多的直接投资,领先于其他领域,实现盈利提升及业绩改善。
刘重杰:整体而言,预计新基建的产业发展将呈现由硬到软、由设施端向应用端发展的趋势。
硬件是底层基础,5G基站将率先建设。随着5G商用的大规模铺开,对软件的需求将大幅增长,大数据处理、人工智能和工业物联网等相关应用将大规模爆发,应用端将迎来更大的战略性投资机会。
看好5G、云计算投资机会
问:未来看好哪些细分领域的投资机会?相关逻辑是什么?
尹浩:如果下半年全球疫情能够缓和,那么电子板块的估值会修复,投资风格可能重新切回成长风格。疫情走向将大概率决定下半年的整体走势。
具体来看,看好5G、IDC(互联网数据中心)、云计算的投资机会。短期来看,云计算的相对收益更明显;估值调整后,5G相关产业链公司在二季度出现超额收益的概率更大。
龚涛:新基建政策定调后,科技成长类风格可能是投资的主线。具体到行业,硬件设备领域有望率先体现出政策、资金支持的影响,如5G基建、轨道交通等。随后,应用方面或将受益,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将带动高端制造业的发展。
刘重杰:短期来看,受全球风险偏好下行、外需走弱的影响,估值较高的科技板块仍有震荡整固压力。从全年维度来看,科技成长风格可能明显占优,在结构上或将偏向于以内需为主的新基建主题。
重点关注5G、云计算板块的投资机会,主要逻辑是,流动性仍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合理充裕,5G基站、云计算等基础设施建设将充分受益于政策扶持,行业景气度将延续向上态势。
张晓泉:以5G商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为代表的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是主要发力点。同时,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链条投资,长周期看可引领新一轮科技产业周期上行,看好基站供应链、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板块的投资机会。
在新基建环境下,未来将催生更多产业应用,带来更多爆发性的应用场景,看好消费电子、游戏、高清视频、信息安全、医疗信息化等细分领域的投资机会。
问:就上述提到的相关领域,请分析下估值、基本面情况及竞争优势。
尹浩:目前来看,尽管5G设备板块估值处于历史相对高位,但与历史高位还有一段距离。国内运营商2020年用于5G的资本支出高于市场预期,并且国内通信设备尤其是主设备厂商在全球市场具有突出的竞争力。
IDC板块估值处于历史相对高位,略高于美股可比公司。但是,该板块基本面强劲,短期受益于云厂商资本支出周期上行的支撑,长期受益于在线数据流量的持续高速增长。另外,IDC市场具有突出的区域属性。
云计算方面,国内市场整体处于高速增长的阶段,IaaS、SaaS相关企业经营业绩的长期确定性和成长性突出。其中,SaaS企业整体估值处于历史中高位置,鉴于政策支持以及SaaS本土化属性,国内SaaS企业大概率是国内市场的主导者。
龚涛:总体来看,硬件端估值较低、软件端估值较高。我们预计,未来软件端股价弹性较大,后续波动会比较大。
从竞争力分析,国内很多领域对出口及海外供给较为依赖。以半导体产业链为例,中国对日本、韩国的供给依赖程度高。受到全球疫情等因素扰动,该产业受到的影响较大。
我们相信,A股公司在全球5G产业链的地位将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会得到较大的提升。
刘重杰:5G基站建设今年将加速推进,预计5G全周期投入约1.2万亿元。其中,通信网络设备占整体投资的40%,将集中受益于运营商的资本开支周期。虽然当前行业的静态估值偏高,预计在产业链放量、业绩释放后,该行业估值将逐步降低。
我国云计算市场虽然起步晚,但是发展快,且具备与美国相当体量的IT互联网环境,有望成为全球云计算发展的第二极。受疫情影响,在线办公、在线教育等需求出现了爆发式增长,这将加速云计算渗透率的提升,可积极挖掘产业链相关公司的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