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新三板市场放开公募基金入市后,市场对这一增量资金的到来就注入了无限期待。
按照全国股转公司方面的数据,目前有意向发行新三板基金产品的基金公司共有20家左右,部分基金公司已就产品设计方案与监管部门进行了沟通。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近期南方基金、富国基金、招商基金等多家公司均提到针对新三板市场的投资布局。
“公司此前已通过子公司发行过多只新三板专户产品。针对本次新三板改革,公司将积极准备,待公募基金投资挂牌公司股票相关指引发布后,立即组织发行相关产品。”4月9日,南方基金相关人士受访指出。
股转公司方面的反馈则指出,将推动加快新三板基金产品的审核速度,确保新三板基金产品能够参与精选层首批挂牌公司股票公开发行的认购。
机构布局态度差异
自今年1月证监会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投资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股票指引》,允许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债券基金投资新三板精选层股票以来,已有三个多月时间。
从最初的观望状态,到现在也有多家公募基金明确表态正筹备相关产品。
“目前新三板全面深化改革总体方案已经落局,众多相关具体举措正在逐个落地,公募基金入市的基础条件已经成熟。公募基金作为大型专业投研机构,可以为新三板股票提供更准确的估值和定价,提高新三板的定价功能。”北京南山投资创始人周运南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此前,股转公司公告的首届挂牌委员会委员候选人名单中,就包括华夏基金、易方达基金、博时基金、嘉实基金等10家公募基金相关人员,而在技术准备方面,已有12家基金公司参与了股转公司的公开发行和连续竞价业务技术系统测试。
在申万宏源证券看来,公募基金获准投资新三板,有利于新三板行情进一步发酵。长期来看有利于新三板流动性提升、增强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短期来看,公募基金资金获准入市,对提升新三板投资人信心,起到了正面积极的作用,有利于新三板优质公司的估值修复。
“我们产品部门在研究跟踪相关政策、市场动态,但是目前具体产品细节还没有落地。”4月9日,华南一家公募基金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北京一家大型公募基金人士也表示,“公司正在研究,还在筹备阶段。”
不过也有不少公募基金在回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并没有相关规划。
“我们公募还没有相关产品计划,只有子公司有这方面业务,我们当前对新三板市场的态度依旧比较谨慎。”上海一家公募基金人士表示。
同样持谨慎态度的机构并不少。“现在态度依旧谨慎,公司之前的新三板团队早就撤了,存量产品则是下沉到子公司的团队管理。”北京一家大型公募基金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先前一直是通过专户产品参与,专户相对较为灵活,也更能适应新三板不同层次标的的投资。在过去五年经验基础上,目前我们也在积极筹备产品和沟通投资者,希望能够推出策略更加成熟的专户产品。至于公募产品,还需要密切关注后续制度规则和市场的变化。”九泰基金科技创新投资部投资经理李仕强表示。
事实上,前述券商也指出,虽然公募基金入市对新三板积极作用明显,但市场对于公募投资新三板也存在四点显著误判。比如误判巨额存量公募资金将进入新三板、新基金介入容易且金额也不低等等,实际在新三板精选层未运行成熟,公募基金对流动性、降层风险难以把握的情况下,存量公募基金难有动力介入。
多角度备战风控
从已有初步规划的几家公募基金的布局情况来看,通过跨市场基金投资新三板市场,被不少机构提及。
“目前公司倾向于优先发行跨市场基金投资新三板市场,并控制基金规模在10亿元左右,以保证公募产品的流动性,控制投资风险。”南方基金有关人士表示。
“目前大家都倾向于通过跨市场基金投资,其中投资新三板的比例可能也不会特别高。”某公募基金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现在关键的公募基金投资挂牌公司股票的指引还没有落地,通过存量产品投资新三板可能也不现实。”该人士表示。
对于后续的配套政策,南方基金则认为,“应提高公募基金在战略配售过程中的优先级,提高公募基金股份获配规模,以适应公募基金的投资规模。同时,增强二级市场价格稳定机制,例如调整发行前股东限售要求,对于入股价格低于发行价的股东进行一定期限的限售,避免公开发行后出现集中抛售。”
总体而言,就投资策略来说,多家机构表示依然需要关注相关风险。
“过往的投资实践证明,新三板确实存在一部分优质企业,这部分企业值得长期跟踪。我们认为,在分层和转板制度落地后,对上述企业而言,新三板作为土壤和苗圃的效应会更加明显,这是未来新三板市场的核心投资机会。当然,对这种机会的把握,需要更加严苛的质地和估值标准,更适合精耕细作。”李仕强表示。
华南一家公募基金人士也指出,“新三板精选层投资应重点关注流动性和中小市值公司特有的风险因素。此外流动性也是投资新三板需要考量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