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红人节|金麒麟基金大V评选 百位大咖入围→【投票】
读史明智,鉴往知来——通过阅读历史可以让人更加通达事理、富有远见,拥有超出常人的辨别和选择能力。兴业基金权益投资副总监刘方旭就是一位历史爱好者,喜欢阅读历史类书籍,业余时间经常会刷一下精准推送的历史类短视频。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收获一些前人的经验,这些经验不用自己去亲身经历也能研习获得;研读历史,我们可以了解一个事件的发展历程及影响因素,对现实生活都有所启发,特别是对于投资工作。”刘方旭曾多次透露他作为一个基金经理为何会如此喜爱读史。
以史明智 做中长期投资的坚定拥趸
也许是因为热爱读史让他能够透析很多事物发展的本质,刘方旭在十多年的投资历练中,通过不断地实践与打磨,逐渐明晰他对投资本质的认识,成为一名中长期价值投资的坚定拥趸。刘方旭坦言,“拉长时间维度来观察,优秀企业是价值创造的本源,也因此我们对很多事情的看法是相对清晰的;但从短期视角来看,就相对模糊或琢磨不透了。所以说参与估值波动或风格轮动的博弈远远不如坚守企业盈利增长来得简单。”与优秀的企业为伴,分享企业价值创造的过程,就是刘方旭笃信的“投资本质”。
刘方旭将自己的投资框架概括为:通过精选个股控制回撤,淡化择时,对企业安全边际的追求优先于对个股短期可能获利的追求,同时持续关注整个组合的风险收益比。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他对行业配置也有自己清醒且独到的想法,“今年市场可能更多呈现为震荡格局,在震荡调整中我不会押注个别行业去追求所谓极致的正确,我能做到的是,在降低组合波动的情况下,均衡行业配置,优选中长期景气度高、竞争壁垒高的赛道,以获取长期更好的收益回报。”
慎独决策 用匠心打造每一只产品
独立思考,审慎决策,是刘方旭15年投研实践中养成的习惯,也正因为如此,在面对市场的起伏不定和外界交杂的声音时总能处变不惊。凭借着对中长期价值投资理念的知行合一,刘方旭在追求长期可持续的回报上,始终用优秀且可回溯的业绩表现兑现并验证着自己的匠人匠心。
从刘方旭过往基金管理情况来看,他换手率较低,精于择股,中长期业绩表现良好。《海通证券-基金业绩排行榜(2021-04-01)》显示,截至3月末,兴业国企改革混合最近五年、三年、一年的收益率分别高达188.29%、109.96%、90.25%,位居全市场灵活策略混合型产品的前4.7%、9.1%、2.3%,并获得五年期、三年期双五星认证。更值得一提的是,定期报告显示,该产品自成立以来的连续五个完整会计年度里,每年度业绩均能战胜沪深300指数5%以上,放眼全市场开放式主动管理产品,能保持如此稳定优良表现的屈指可数。同时,刘方旭管理的科技安防主题基金兴业安保优选混合和股债平衡型基金兴业龙腾双益平衡混合最近两年、最近一年的收益率也分别高达108.74%、63.52%和52.82%、38.99%。
行稳致远 兴业兴智一年持有期即将发售
据了解,睿智、专业、笃行的刘方旭即将发售其全新的旗舰产品——兴业兴智一年持有期混合(基金代码:A类011820;C类011821)。谈及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发行的考量,刘方旭表示,“其实投资的收益更多是来自跨周期的长期持有。今年市场震荡加大的概率较高,设置一年持有期可以有效规避持有人被市场趋势左右,进而产生追涨杀跌的行为。而相对稳定的资金规模也有助于我在投资端更好地布局管理和控制仓位,以力争获取良好回报,提升投资体验。”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代表长期趋势的医药、消费、科技仍将是我们重点研究和投资的方向,不过短期仍需要时间来消化其较高的估值。我认为,各类优质赛道上的个股后续将随着业绩的披露而出现分化,业绩与估值相匹配的优秀公司大概率将重回上行轨道。而顺周期资产因为全球经济的复苏,配置价值明显提升,同时各个细分赛道的隐形冠军也将成为投研重点,这些领域集中在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医疗器械等细分子领域。”刘方旭进一步补充道。
结合一年持有期的设置和对下一阶段市场的判断,刘方旭在新产品的建仓思路上也表现出异常的务实和稳重,因为他深知,行稳才能致远——“我将在基金成立的前半年乃至一年的时间内,稳步布局,整体建仓速度会平稳乃至偏慢,尽可能在积累了一定收益安全垫的基础上再缓慢提升股票仓位。”
风险提示及重要声明:
部分内容来自Wind资讯、央视财经等,仅供参考,不代表兴业基金观点。投资有风险,基金投资需谨慎。投资人购买基金时应详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
基金管理人与股东之间实行业务隔离制度,股东并不直接参与基金财产的投资运作。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和其投资人员取得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也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
本文来源:证券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