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对疫情的一系列举措,提升了我们对于市场恢复的信心,因此,我们在低点进行了调仓,提高了基础消费类股票的仓位,也提升了整体的仓位。
我们的投资理念是“用合理的价格买入优秀公司”或者用俗语说就是相信“树总比草长得高”。具体操作上,我们的策略不只是停留在发现基本面良好、价格被低估的股票买入并持有的简单逻辑上,而是根据中国市场的特征和机会,开发出来一系列帮助我们实现收益的好策略,包括网下打新、可转债投资,还有最新松绑的定增新规都会是我们未来重要的盈利来源。
近几年来,每年年初的市场一致预期大抵和后期市场走势有很大的出入。比如2018年初的时候,牛市味道浓厚,然而事实却是股债双杀。2018年底2019年初,上证指数跌破2016年的股灾低点到了2440点,叠加贸易战,市场一致看空。没想到2019年却走出了大小盘普涨,且领涨全球的格局。2019年底2020年初,成交放量突破万亿,科技行情轮番上涨,有种错过就不再拥有的牛市感觉。只不过新年行情才走了不到一个月,就因为疫情戛然而止,令人叹息。
此次疫情可以定义为“天灾人祸”,不论是对身体的伤害还是对经济社会的影响,都大超预期。我们的投资策略一直是长期持有“有价值的成长”或“有成长的价值”的公司,而且我们认为我们投资的公司应该是有很好的穿越周期能力同时具备合理乃至安全的价格,这样我们才能在市场发生巨大变化时处变不惊。我们的核心策略在2016年以来,除了个别产品因为代销方的政策限制,我们一直坚持较高仓位,甚至满仓,并长期持有。近四年来,市场经过了各种震荡,包括2018年度无抵抗式的下跌,当时我们最大回撤也在30%左右,但是到了2019年很快恢复并创了新高。
这次春节前,尽管已经有市场偏热加上疫情出现的苗头,到了节后疫情进一步发酵,但是我们投资上虽然个别股票有调仓动作,总体保持仓位没动直到现在。
因为首先我们知道,对于长期投资者而言,我们手中的优秀公司股权是宝贵的财富,在顺势的时候可以给我们带来收益,在逆势的时候更可以给我们带来安全。这个安全并不是保本债券或者现金那样的安全(长期来看,我们认为不能带来增长收益的资产都是会贬值,从而也是从根本上而言是不安全的),我们说的安全是有着抵抗风险的能力,甚至在风险出现后表现出超越市场平均水平的业绩,这样也使得短时间的股价下跌让他更安全。
其次,就算我们在风暴中能感受到风暴并及时离场,但是公共卫生的危机和经济社会的危机与金融市场的波动并不同步,而且金融市场往往是领先实体的。那么我们一旦离场,我们将不知道何时返回,也就有可能在忍痛割爱之后,再高位接盘回来。除非这部分资金本身一旦离开就不打算回来。
当然我们的原则并不适合所有人,甚至我们自己也很难无条件遵守。我们策略的前提必须是长期资金,不带杠杆,能承受回撤。如果不是,那还是要接受止损或者暂时离场的。最后,历史上看,优质资产的每一次卖出,在危机过去以后都会再创新高。放在人类历史长河看,疫情只是暂时的,每一次危机过后,人类和人类文明都会站在新的高度上,中国的优质资产也会迎来历史性的机遇。而找到真正优质的资产,就要求投资者有真正的、长期的研究能力。
美联储一系列“救市”行为在此次调整中总显得不太灵光,主要还是在于两方面,一方面疫情影响到生产和消费,美股最近的动荡最大因素来自于美国疫情处于加速暴发期,全美大多数州的企业、工厂、门店关闭,市场中断、物流受阻、订单取消,市场的增长和盈利预期会随着疫情不断恶化。另一方面美国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是机构投资者,其中大量的对冲基金通过加杠杆在股票市场按低风险模型进行对冲投资,在流动性出现挤兑的时候这种风险策略就会失效。在当今的全球化下,资本具有高流动性,病毒具有高传染性。在市场危机和公共卫生事件的双重危机下,美联储看到了可能持续增加的失业及企业、家庭破产。所以美联储的放水救市可以在短期内缓解市场的恐慌情绪,但整个经济的企稳,还需要到疫情真正得到有效控制的时候。
另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每次危机来临都有“现金为王”的说法,也屡屡有“先见之明”的名言被引用。但是我们回头看历次大的危机之后,市场总是很快就恢复过来。尤其是在深度回撤之后再谈“现金为王”,实际上是坐实了亏损,而远离了机会。我们曾经对我们的核心标的做过一次复盘,实际上,对于好的资产而言,每一次下跌超过30%的跌幅,实际上恰恰是最佳的买入时机。
我们在过去40年里证明了中国经济的巨大潜力和优势,在这次疫情中也同样证明了中国经济超级韧性、巨大市场,或快速修复能力。对于风雨飘摇的世界经济和惴惴不安的全球资金来说,这是为数不多的可选项。
当然中国A股市场有自身的特点,好公司本来就稀缺,正常情况下我们就选择1-2%的公司作为公司的重点股票池,现在情况下肯定需要更加谨慎挑选标的。总体而言,A股的内需为主的消费、医药,还有金融基建等都有比较强大韧性和修复能力,另外在新经济领域的一些龙头也日益凸显它的优势,在价格合适的时候,也是非常值得投资的机会。■
(文中提及个股仅做举例,不做买入或卖出推荐)
- 证券市场红周刊 原创-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镜像
如需转载请向本公众号申请并获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