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评论 >

定了!一季报4月8日首秀!看预告,四种方法提前找强势公司

2020-04-03 10:57:25来源:证券市场红周刊
作者|刘增禄

摘要:

△ 华兰生物、奥士康、*ST金山三家公司的一季报“成绩单”将在4月8日最新“亮相”。

△ 阳普医疗、赞宇科技、克明面业、金字火腿等刚需产品生产公司一季度营收将获得明显的增厚。

△ 迈瑞医疗的众多产品需求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很大,需求的持续增长能够保障公司业绩长期稳定的增长。

突发的新冠肺炎打乱了很多上市公司的业务节奏。上市公司整体一季报不好看已经成了市场的共识。据最新Wind资讯数据显示,华兰生物、奥士康、*ST金山三家公司的一季报“成绩单”将在4月8日最先“亮相”。而在目前提前公布的上市公司一季报业绩预告中,有近半数公司对报告期内业绩下滑的风险做出了提示,但也有一些公司明确表示因疫情期间对抗疫、防疫类产品需求的增加,不仅营收得到了快速增长,且业绩也实现了不俗的增速,相应的上市公司股价今天已有涨停的表现。森瑞投资董事长林存在接受《红周刊》记者采访时,以医疗医药行业为例,谈了如何通过四个角度提前在医药领域中找到真正的好公司。

上市公司一季报“首映”定档4月8日

121家公司一季度业绩预喜

3月26日,上交所率先发布了沪市公司一季报的“上映”时间表;3月31日,深交所旗下各板块公司的一季报披露时间也全部“定档”。Wind资讯数据显示,华兰生物、奥士康、*ST金山三家公司的一季报“成绩单”将在4月8日最先“亮相”,而绝大数公司(2773家)露脸时间点需要集中在4月27日~30日期间,即占比高达77.5%的公司要在4月的最后一个交易周去完成自己的一季报披露工作,这其中就包括了贵州茅台、恒瑞医药、招商银行、建设银行、美的集团、格力电器、万科A等众多一线蓝筹公司。

在此次新冠疫情期间,国内企业出现了大量停工、销售不畅的现象,就国家统计局3月2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对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形成严重冲击,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38.3%;从消费端看,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20.5%。经济的不景气反映到上市企业业绩层面,则是很多公司纷纷预告一季度业绩将下滑甚至亏损,而能够实现盈利的或业绩增长的企业也只是停留在一些与医疗防疫产品和生活必需品相关的行业中,如阳普医疗、赞宇科技、克明面业、金字火腿等涉及防疫产品或刚需食品生产的公司最新业绩预告均表示,一季度营收将获得明显的增厚。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4月2日,两市有228家提前发布了一季报业绩预告的A股公司,其中预喜公司合计121家(包括预增、略增、扭亏、续盈)、预忧公司合计104家(包括预减、略减、首亏、续亏),另外,数源科技、宜通世纪、开普云3家公司报告期内盈亏尚未确定。就目前公布的数据看,预喜公司合计占比53.07%,超过了全部统计标的的半数,但若考虑到这些公司业绩的具体增长原因可以发现,如越秀金控、穗恒运A、奥飞数据、凯尔新材、可立克等公司的一季度净利润表现“水分十足”,其业绩同比大幅预增的主要原因均是得到了外延收益的“粉饰”。

医药股、化工股预喜占比高

精研科技今天已涨停

除了一季报业绩预告,上市公司2019年年报和业绩快报也在陆续披露,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两市共有1459家A股公司明确了2019年年度净利润实现盈利且增长。以精研科技为例 ,最新的年度业绩快报显示,公司2019年度实现净利润额1.94亿元,较2018年同期大幅增长了457.16%,分析公司年内业绩快速增长的原因,主要是下游市场需求提升,老客户订单同比增加,同时公司加大了市场开发力度,引进新客户,使得营业收入实现了大幅的增长。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一季度,受益于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大,营业收入实现增长,净利润也成功较去年同期扭亏为盈。一季报预告表示,虽然新冠病毒疫情对公司业务的正常开展带来了一定影响,但春节期间为了保障客户订单的交付需求,公司并未全面停产。同时,在国内外疫情暴发后,公司管理层积极应对并提早布局,公司复工率及产能稳步提升,有效降低了疫情对经营带来的不利影响。

与精研科技情形类似的公司还有万集科技、思源电气、延江股份、九安医疗、赞宇科技等,他们也均在2019年全年业绩实现较快的增长后,今年一季度凭借着积极的布局和应对,甚至是疫情期间因防疫、抗疫产品或日用品刚需增长的影响,首季业绩有望继续实现快速的增长。

观察统计目前提前公布一季报业绩预告公司的行业特征,医药和化工板块所涉及的标的最多,目前分别有34家和37家,在全部A股一季报预告披露比重为5.99%的当前,医药生物行业的披露比重为10.66%,化工行业的披露比重为10.54%,明显要高于全部A股的平均水平。因特殊时期对口罩、防护服、测试机、额温计甚至消毒剂等用品需求的增加,医药和化工行业也相继成为了当前一季报预告中预喜比重最高的板块。

附表:2019年年报、2020年一季报业绩

均有望快速增长的公司

防疫、抗疫产业公司一季度业绩突出

迈瑞医疗、鱼跃医疗订单饱满

从今年以来的市场表现看,医药生物行业7.22%的累计涨幅排在申万28个大类行业的第二位,仅次于农林牧渔板块同期的表现。即使3月6日市场出现回调以来,医药生物行业的整体走势也明显更为抗跌,7.11%的累计跌幅跑赢了同期上证指数3.87个百分点。但疫情期间,很多医疗领域的企业和大多数行业一样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目前的一季报预告显示,医药公司的首季业绩呈现了明显的分化趋势,多家涉及防疫产品的公司因需求的暴增营收出现快速增长,而与之无关的一些生物制品制药公司,业绩在报告期内则出现了明显的下滑。

个股中,目前一季报业绩预增幅度最高的为医疗器械公司九安医疗,因疫情需求,以公司九安额温计为代表的测温系列产品销量大幅增加,从而对报告期内业绩提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4000万元~6000万元的净利润预期额,较2019年首季大幅预增213.26%~269.89%。类似的公司还有阳普医疗,疫情期间公司全自动脱盖机、核酸检测采血管、样本保存液、拭子、口罩等疫情相关产品的销售金额预计比去年同期增加了约5200万元,一季报的净利润同比预增幅度也高达120%~150%。除此之外,随着国内疫情防控的向好,多家医用物资生产企业也在积极推动防疫物资在海外市场的销售,目前,已有首航高科、翰宇药业、三鑫医疗、均胜电子等10逾家医药企业相继公告,公司相关防疫产品获得美国FDA认证、欧盟CE认证,具备了进入欧美市场的准入条件。

除了防疫类产品,呼吸机作为救治新冠肺炎患者最关键的医疗设备,近期的需求量更是急速增长。虽然如此前国内多家汽车企业转型生产口罩一样,特斯拉、福特汽车、通用汽车、英国航空制造商、空中客车等国际知名公司纷纷开始生产呼吸机,但国外呼吸机供应短期仍无法大批量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全球各国都在向中国采购呼吸机。就目前来看,我国本土呼吸机品牌有深圳迈瑞、深圳科曼、北京谊安三家,涉及上市公司主要是迈瑞医疗、鱼跃医疗和航天长峰。据悉,鱼跃医疗的订单已经排到了4月底,迈瑞医疗也收到了意大利的上万台订单。如此情况说明,在全球疫情泛滥下,涉及抗疫、防疫产品的医疗器械类公司将因外界对产品需要的增加而业绩将获得明显增长,以疫情的发展情况预测,行业景气度在今年上半年甚至前三季度都会处在上升状态。

四种方法找出医药股买入时点

“确实有一些短期的抗疫、防疫用品需求增加会快速增厚公司的利润,但长期来看随着疫情的解除,需求回撤后增速必然会下滑。”对于一季报医药板块上市企业业绩的明显分化,和因疫情期间产品需求而带来的业绩快速增长,森瑞投资董事长林存在接受《红周刊》记者采访时以目前全球供需紧缺的呼吸机为例进行了分析,“呼吸机不是一般的制氧机,是精密医疗设备,产能有一定的约束性,出口也需要很多认证,一台机器的价格大约是2.5万元~5万元,即使上万台机器,也并非很大的业务量,而如果要衡量一家医疗器械公司的长期成长性,则要看公司的综合产品需求量,而非当下特殊时期的短期需求”。

林存表示,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前景是值得被看好的,未来基层医疗建设、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都会加速发展,此次疫情也显现了当前基层医疗建设的不足,而之后的新基建也会包括基层医疗建设的提升,因此医疗设备的采购必然会持续加大,“迈瑞医疗的众多产品需求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很大,需求的持续增长能够保障公司业绩长期稳定的增长。”

疫情期间,大多数领域也都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医药行业也不例外,板块内既有公司业绩出现大幅增长的,也有公司业绩出现大幅下滑。对于医药股业绩的冰火两重天,林存认为投资者需要理性看待医药股的业绩变化,不能因一个季度的业绩增减就简单判断一家公司的优劣,疫情期间,投资者可从四种情况去分析医药公司的基本面,“第一种是受益于此次疫情,业绩因此抬升,而未来也会持续成长的公司。例如迈瑞医疗,短期呼吸机订单量大增,长期来看进口替代持续发展,虽然目前估值水平已经不低,但拉长时间去看,仍是国际性的一流器械制造商,市值有望进一步成长;第二种是因疫情推动,业绩一次性受益的公司。这种公司基本是各种耗材企业,如口罩、体温枪、防护服、检验耗材或辅助性药物,包括中药、血制品等。短期业绩实现增长无疑,但长期仍有待检验,有的公司虽然部分产品受益,但其他产品的产销量则出现了明显的下滑,例如一些检验公司,核酸检测产品放量的同时,因医院大部分科室停诊,其他检验项目的停止也会导致更大的损失;第三种是短期受损但长期逻辑不变的公司。虽然疫情期间停诊,但公司的产品和相关业务有必须的刚性需求,疫情缓解后会逐渐回补,目前只是收入延迟。例如乐普医疗、康泰生物等,无论心血管手术还是疫苗的接种,刚性需求都很大,虽然一季度业绩会受到疫情影响,但长期成长逻辑不变;第四种则是此次受损严重,且恢复也预期较慢的公司。例如爱尔眼科、通策医疗、美年健康等,市场需求依然很强,但因为是现场服型形式,如果不是特别紧迫,营业恢复的过程也会相对较慢,且过往估值已经偏高。”

(文中个股,只做举例分析,不做买入推荐)

- 证券市场红周刊  原创-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镜像

如需转载请向本公众号申请并获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