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评论 >

G20 和政治局会议解读

2020-03-30 10:57:27来源: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来源:识基荟

1. 宏观:

昨天的政治局会议和前天的 G20 峰会,核心就是在全球疫情蔓延的情况下,货币和财政政 策如何应对。我们要正确看待这次疫情,它首先是公共卫生危机,不是经济危机或者金融 危机,核心还是要尽早控制住疫情,这是所有问题的核心。G20 峰会提出一个声明,20 国 用 5 万亿美元应对疫情。其中 G7 的各项财政刺激计划估计有 4 万亿美元,剩下 13 个国家 大概有 1 万亿美元的缺口,这里面就包括了中国。中国在 G20 峰会上说的财政计划有多少 呢?耿爽解释说在中国大概的财政货币政策合计约 3400 亿美元,这里面包括了之前安排 疫情防控的资金 1200 亿元,还有今年的减税降费 1 万亿元,包括各种再贷款、再贴现有 1800 亿美元,这里边的钱从哪里来?我们要从政治局会议等去找答案。

关于政治局会议,我们先重复一下原文,“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这个跟上次的 会议是一样的),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引导 贷款市场利率下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这句话告诉我们财政资金要通过哪些手段筹 措。一是提高财政赤字率,这是一般公共预算内的;二是发行特别国债和增加地方政府专 项债务规模,这是一般公共预算外的。

去年的财政赤字率是 2.8%,今年预计提到 3-3.5%之间。去年虽然是 2.8%的一般公共预算赤 字率,但实际赤字是 4.9%,去年财政收入增速 3%,支出增速 8%,5%的缺口对于接近 100 万亿的名义 GDP 就是 4.9 万亿的财政缺口,除去预算赤字以外的财政缺口是 2.1 万亿,主 要靠往年的财政结转结余弥补。所以今年要提财政赤字空间压力很大,去年有 2 万多亿缺 口,今年经济增速下降,财政收入增速进一步下降;受抗击疫情、减税降费等因素的影响, 全年的财政支出都会持续地上升。所以今年的财政情况依然是紧平衡,3%是赤字率的隐性 约束,可以稍高于 3%,但赤字率提升的空间是有限的,要兼顾人民币汇率、通货膨胀、宏 观杠杆率等多方面压力。

特别国债是第一次在政治局会议上提出。从 2 月份以来,吴晓玲、黄奇帆等都公开提到过 发行特别国债的政策建议,我们也提过类似建议。今年为应对疫情这种特殊情况,发行特 别国债的必要性比较高,因为它不直接占用预算内赤字。特别国债历史上一共有 2 次,之 前跟四大行注资和成立中投公司有关,这次的特别国债主要是应对疫情。发行特别国债通 常不是用于基建类项目等能够产生现金流和收益的项目,而是用于转移支付,特别针对疫 情。从规模上来说,大概在 1 万亿左右。

专项债今年预期是 3.5 万亿,也可能更高。政治局会议讲加紧做好重点项目前期准备和建 设工作,今年要求专项债不能用于土储棚改类项目,专款专用于基建类项目。现在欧美正 处于爆发期,中国虽然用了两个月时间控制住了疫情并开始复工复产,但这只是防疫的上 半场,下半场还没有开始。下半场面临问题是近期海外输入、下半年南半球倒灌、四季度 流感季再来等问题。所以专项债相关的基建项目,将向医疗健康、公共卫生、疫苗研发、 公共管理、快速诊断、数据中心等领域倾斜。我们提高医疗健康、公共卫生、疫苗研发等 方面的投入,就是提高中国在疫情二次爆发时的免疫力,相关的财政支出是巨大的。

在海外疫情蔓延的情况下,从实事求是地讲,追求 GDP 翻番的目标已经不现实了。我们预 计今年一季度实际 GDP 的中性增速是-4%,二季度出口增速是-20%,消费服务业不会完全 恢复,二季度的经济增速预计乐观点在 3%左右。在这样的状况下,完成追求数字化的经济 增速目标是不可能也没必要的。更重要的是,我们现在面临的是一场公共卫生危机,财政 支出应该对症下药解决当前最急迫的问题。一是疫情二次爆发、卷土重来怎么办?这个时 候钱应该花在呼吸机上,应该花在医护人员的待遇上,应该花在消费服务业,花在大数据, 花在信息,花在如何办好远程办公、远程教育、线上消费这样的基础设施上,而不是花在 钢筋水泥上。二是大量消费服务业的劳动人口因疫返贫、因疫失业的问题,中小微企业现 金流断裂、倒闭破产的问题。三是受疫情影响,出口企业上半场停工停产、下半场客户砍 单,特别是消费电子、纺织服装等可选消费品行业的经营问题、就业问题。

对于消费服务业,需要刺激消费,需要科学宣传防疫理念,提振大家消费信心。对于失业返贫,需要建立失业救济基金,增加教育培训的机会,利用大数据画像给失业人群定向发消费券补贴。对于出口,尽量少裁员、不裁员,通过一些财税的安排,减税免税、出口退税、政策补贴等手段尽量延缓失业高峰的来临,把时间拖到海外疫情逐渐稳定之后。这些不是靠钢筋水泥可以解决的。从投入产出表计算,建筑业和出口行业的重合度很低,也很难让服务业劳动人口转行去从事建筑业。最重要的是防疫、就业、民生。当然适度有效投资托底经济增速是必要的,但不能刻舟求剑地认为就业要靠增速,增速要靠投资。货币政策,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第一,避免恐慌情绪在金融市场上的蔓延造 成流动性危机和信贷危机,所以货币政策的第一步就是提供大量短期流动性,保证市场不 要出现信用紧缩和流动性紧缩。

第二,疫情结束经济开始恢复的时候,财政政策是主力, 政治局会议提到货币政策保证流动性的合理充裕,引导贷款市场利率的下行。到了这个阶 段,货币政策是结构性政策,不是总量性政策,依靠价格型的工具,疏通货币到信用的传 导机制。降息是引导贷款利率下行最主要的手段之一,包括公开市场操作降息,也包括基 准利率降息,但是还有其他的工具,比如说压缩结构性存款的规模、尽快地完成存量贷款 与 LPR 挂钩。因为之前跟 LPR 挂钩的贷款不到 10%,LPR 下降实际上对整个成本的下降用 处有限,存量贷款定价转换之后再引导 LPR 的下行,引导贷款利率下行的政策目标就能够 实现了。所以降息在方向上明确的,但是在时间上我们觉得有两个因素。

第一,央行也要 观望海外疫情,美联储大规模的降息+QE 释放出的流动性在海外疫情稳定之后,在中美利 差的吸引下海外资金不可避免要流入到中国,这对我们会产生信用扩张的效果,这样货币 政策也不需要太过主动地放松。第二,央行也在与市场进行预期博弈,短端利率非常低, 市场利率跟政策利率持续倒挂,这种情况下央行拉高降息预期会加剧市场加杠杆套利。对 央行来说,在货币市场利率如此低的情况下,要尽可能的把货币市场利率的波动性提高。市场觉得降息无望了,降息概率就上升了,市场的预期会影响央行的决策。

2. 策略:

首先,看这次政治局会议的通稿,不管是股票的多头空头还是债券的多头空头,都能从里 面找到一些依据。我们认为,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历史上 3 月份的政治局会议,包括 2 月份的,都从来不讨论经济问题,有也不会说得这么全,比如说投资、地产怎么做都没有 提。这也比较正常,因为这些重点的细节可能要等到 4 月两会,包括 4 月政治局会议,到 时候才会说得非常详细。这些不提不代表没有,也不代表方向上发生太大变化,所以会造成大家看待文件理解的不一样。

我们想稍微做一个补充。第一,文件里面明确提到一句话,要抓紧研究提出积极应对的一 揽子宏观政策措施。换句话说很多东西还在研究讨论当中,这也非常正常,现在全球的疫情进展、包括全球疫情对于经济的影响是很难说清楚的,只能分情景假设。

这种情况下, 中央或者国家给定一个 GDP 增长目标,给定一个特别明确的逆周期政策力度,反而倒可能不太正常。所以决策还是走一步看一步的,大家看到政策也在积极应对和制定当中,后面 我们还将继续观察。

第二,文件里面有一句话叫“确保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又会让市场有联想, 认为政策力度可能特别大,因为要完成目标。大家看十八大报告里面关于小康社会的目标, 其实做了非常详细的补充。从大点上来讲有那么五条,比如说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大家关 注特别多的翻倍就在这个里面。再比如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 活水平全面提高,建设节约型友好型社会取得重大进展,这些都是全面小康目标,而经济 翻倍包括收入翻倍只是其中很小一点。总体来讲在外围环境都出现比较大的变化的情况下, 包括连奥运会都能推迟的情况下,我们具体的翻倍目标推迟一段时间也是无可厚非的。所 以目前来讲这个问题对市场或者对于 A 股市场逆周期的股票的影响是什么呢?如果把 GDP 翻倍目标不变的话大家可以找到一个锚,会知道这个政策力度会有多大,但是如果把政策 目标从翻倍变成了稳住就业,那其实这里面的方式方法,包括力度,包括外围的影响,这 些都是不确定的,大概率两会上给到的经济目标应该是一个区间。

第三,这次政治局会议里面没有提到关于投资的东西,比如说新旧基建。我们认为,整个二季度对于 A 股市场行业配置的关键词或者核心,其实就是逆周期政策中的投资。

投资这块无非就是分为新基建与传统领域。但是从最近一段时间各种舆论对于新基建的分歧非常大,有人讲新基建没用,短期见不了效,也不增加效率,也不会提供太多就业,对于最后 拉动投资增长也没有太大帮助。

我们认为,新基建和旧基建应该分为两个维度去看。因为 新基建本身是长期维度,除了轨交这类的,包括电网也都花不了多少钱,不管有没有疫情, 保不保就业,保不保经济增长,都是要做的。大家可以看到在 2019 年年底的时候,各个 地方政府都会报项目,都会做投资规划,包括今年 2 月到 3 月初,各个省份出来 2020 年 的投资计划书里面都非常明确,里面关于新基建,关于新兴领域的占比都是在提升的。但 是他们占比非常小,大概只有 30%左右,所以我们认为这些都是再困难在长期趋势上也要 力保的,如果这些政策因为一点外围因素就放弃了或者不连贯了,是很奇怪的。

从保经济 保增长保就业来讲这些可能短期用处不大,但是长期方向上来讲还是非常坚定的,而且在 疫情之前就是既定目标,就写在各地两会包括各地政府他们的投资计划书里面的。

大家看 到 2 月和 3 月所有地方政府出来的投资计划书里面总的投资规模是没有变化的,因为整个 疫情还没有爆发,这个还要看后面会不会调整。

而对于老基建,相关股票都有一个边际变化,因为一季度没有开工,到二季度多多少少都 要开工了。从股票的反应角度来讲,比如建筑工程这类公司又跌回来了,都在底部的位置 上,也没有反映特别好的预期。所以从二季度逆周期政策落地的角度来讲,无论政策力度 是大是小,这些股票至少是有边际变化,至少是二季度有相对收益,这是对于传统基建而 言。

但现在除了建筑以外,水泥和工程机械这类的股票位置并不低,估值也并不在非常低 的位置上,指望它们有特别大的机会也比较难。所以整体对于传统经济在二季度还是一个 相对收益。

而对于新兴领域的包括新基建包括战略新兴产业,这个方向支持的力度应该是 非常明确的。它跟疫情和保就业保增长关系都不大,没有必要把他们非得联系到一起,因 为他们花钱并不多,传统基建搞大力度不会少,传统基建搞小力度他们也是要力保的,这 块是明确的,

长期趋势上二季度很有可能要上调盈利预测,这几个重点的方向,像大数据 中心、5G、电网、充电桩,二季度很有可能逐渐上调盈利预测,这些是我们主要推荐的方 向。

回到市场本身而言,因为内外市场波动非常大的,整个过去两周我们跟大家主要讨论 A 股 市场到底在哪个阶段、还会不会创新低,包括整个二季度如果有超跌反弹抄底的一些方向。总体来讲,先说结论,预计整个二季度市场都是区间振荡,没有特别大的机会,即使有超 跌反弹也是脉冲式的,得到这样的结论出于这么几方面的考虑。

首先,恐慌情绪其实蔓延的非常快,各类投资者都是类似的,不管是私募、游资、还是公 募都是类似的情况。

当大家对股票的判断都开始突然转向非常悲观的时候,大部分人已经 开始降仓或者已经降仓完毕了,所以整个市场离底部位置比较近了,再结合之前跟大家讨 论股债收益差的问题,确实处在过去十年对于偏股息类的资产性价比的高位,。

所以我们 认为,从这两个角度来讲,市场底部位置大概率靠近了。因此我们预计二季度会区间振荡, 很难大幅创新低了。

其次,怎么判断没有大的机会呢?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这个位置如果去抄底,到底买什么?刚才说到的未来长期趋势新基建,很多股票下跌不到 15%,甚至不到 10%。

另 外一二季度业绩持续还不错的像必选消费、食品,包括超市、医药,他们的股价甚至还在 创新高,这些在半年或者三个季度之类逻辑非常通顺的板块,目前去买根本不叫抄底。

另 外一方面,这些大幅跌下来的东西,很大一部分要么受到海外疫情的影响,可能未来 2—3 个季度,甚至到 3 季度季报业绩都一般,逆周期政策到底怎么发力,多大力度还不一定, 现在不敢去抄底。

所以总体来讲这个位置上抄底大家都很困惑,都很艰难,也很纠结到底 买什么,这是第一个原因,大家抄底不知道买什么。

第二,从微观股票市场流动性层面上来讲,二季度微观层面的流动性大概率不像二月这么 宽松。

1 月大量公募基金发行,2 月又有大量公募基金发行,累计有接近 2000 亿的各类公 募基金发行,有不断大量 ETF 的净申购,以科技 ETF 为主,最终包括融资融券包括游资都 很活跃,最终推升的情况是整个 2 月到 3 月上旬的成交额都维持在 9000 亿左右的水平, 维持了 30 多个交易日,这个水平有宏观流动性的过剩,包括融资需求比较弱导致银行间 市场流动性变得边际更加宽松,也有赚钱效应带来的场外资金的入市。

进入二季度这个情 况都比较困难,或者说虽然宏观流动性还是维持宽松的,但微观层面的流动性相比 2 月更 加宽松是比较困难的。

第三,我们认为反弹大概是超跌反弹或者是脉冲式反弹,而所谓的脉冲我们认为跟海外情 况关系还是很大的。

之前讲 A 股说是避风港,但没有哪一次外围的全面暴跌没有出现外资 的大幅度流出,每次都是对应的,只要外围暴跌,外资都是整体降低仓位,比如 3 月外资 大概流出 700 个亿,而且还是在富时罗素指数提高 A 股纳入比例的情况下,在有被动资金 进来的情况下还有 700 亿流出,外围对 A 股影响还是挺大的。

大家关注外围流动性的指标, 包括 LOBOR-OIS,这一周的前三天这个 LOBOR-OIS 代表全球银行间市场期待的情况,包 括恐慌情况的,确实有所缓解,但是这周四五又出现了一个上跳。所以说,外围不确定性 的波动或者脉冲其实对 A 股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总体来讲我们认为考虑到这几个因素, 如果二季度有反弹的话,还是偏脉冲式的,整体还是区间振荡为主。看好的方向还是集中 在逆周期政策落地,有的方向是明确的力度会很大,有的方向是边际变化。

整体上来讲,未来可能中期比如说我们看一个季度到一个半季度左右的时间,可能都是盈 利预测下调的过程,目前来讲虽然很多方向股票已经跌下来了,从买方已经反映了预测下 调了,但是从卖方即万得一致预期的情况来讲,几乎没有任何跟疫情而做盈利预测的下调。典型可以看消费电子,过去两个月是上调的,目前盈利预测的调整基本还是根据二三月份 出来年报的情况,年报超预期的就会上调,但未来二季度会不会砍单、未来手机卖得怎么 样还没有体现。当然我们只是举一个例子,可能所有跟海外需求相关都会面临这个问题, 会不会有订单的减少,盈利预测怎么下调,可能是未来 1—2 个季度主要的关键词。在这 种不确定性面前,这类股票是一个振荡消化盈利预测下调的过程,而最终等不太好的中报 出来之后,反而可能是靴子落地的这样一个阶段,或者说是情绪会逐渐缓解的情况。

天风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