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财政部发布的1-2月财政收支情况显示,受新冠疫情影响,我国经济短期负面影响明显,国内财政收入大幅下滑。而随着海外疫情的持续爆发,各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刺激政策持续加码。
3月26日G20领导人特别峰会闭幕,G20将启动总价值5万亿美元的经济计划,以应对疫情对全球社会、经济和金融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支持各国中央银行采取措施促进金融稳定和增强全球市场的流动性。
G20与会各国领导人联合声明公布后,美股开始快速走高,当日狂飙1200点。今日A股大幅高开后回落,上证综指收于2772.20点。
海外市场
美国无限量QE,国会2万亿美元刺激方案的进展,再加上G20的协同宣言,使得海外资本市场从前期底部迎来一波反弹。道指近三天累涨近4000点,涨幅高达21.3%,创1931年10月以来最佳连续3日涨幅。标普500指数本周以来上涨14%。主要投资级和高收益债券ETF也继续上涨,美元指数跌至100以下,10年美债利率基本持平于0.83%附近,CBOE波动率降至61左右。反映短期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和恐慌情绪有所改善。
前期疫情对企业等部门带来巨大现金流压力,叠加石油价格战影响,冲击了股票和信用等市场。对当前问题政策应对的有效性来看,依次为防控疫情、财政政策、美联储直接购买信用债以及美联储投放流动性。本周除防控疫情以外,措施应对都有的积极变化,特别是2万亿美元财政刺激方案的进展。美联储直接购买投资级信用债和相关ETF产品,更有针对性地解决信用下沉问题,比之前单纯投放流动性的政策更进一步。因此市场反应相对积极。
基本面来看,疫情冲击了全球供应链、供给和需求,市场之后可能进入基本面下行主导的阶段,预计美国的经济在二季度下滑的幅度会非常大。近期各大机构对于美股EPS盈利一致预期也在下调。前期流动性压力导致对除美元外几乎所有资产的抛售局面有所改善,市场有所反弹,PE估值从极端值有所修复,但市场真正企稳有待盈利下修的充分计入。
海外疫情的防控和进展依然是当前的关键。海外疫情还在快速发展,最新数据显示海外已累计确诊454679例。美国确诊人数已经超过中国,成为全球确认最多的国家。尽管推出了大力的经济提振计划,疫情的控制仍是重中之重,包括加大检测力度、加大医疗物资设备的生产投放、尽快控制疫情蔓延等多个方面。
仍需密切观察信用债市场。过去几十年,很多企业在低利率的环境和美联储几轮量化宽松的政策下,通过发行债券来回购股票,导致企业杠杆率抬高。当经济衰退,企业的现金流变得脆弱,特别是页岩油气板块和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如航空、酒店、旅游等板块,因而面临更大的信用风险。高收益债中能源板块占比较高。如企业违约、重点公司评级下调、垃圾债基金清盘等事件都可能成为加大市场波动的触发因素,需关注相关风险。
国内市场
本周二以来,A股持续震荡上行,截至收盘,本周上证综指上涨0.97%,沪深300上涨1.56%,中证500下跌1.57%。
经济短期负面影响明显:3月24日,财政部发布1-2月财政收支情况,1-2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232亿元,同比下降9.9%。支出方面,1-2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2350亿元,同比下降2.9%。受新冠疫情影响,国内财政收入大幅下滑,随着国内疫情缓解,复工恢复,预计国内经济将逐步恢复。
始于2019年四季度的经济周期修复进程,在2020年一季度受到新冠病毒疫情的冲击,随着国内各地陆续开工,影响逐步可控。全球各地疫情发展超出预期,但考虑到管制措施加强、抗疫药物研发进展等,各国货币和财政政策刺激发力,阶段性风险加速释放后,预计后续以稳为主。
国内局面可控,内需和新基建仍是经济的主要驱动力,缓和而持续的经济复苏进程仍将持续。国际周期有望变局,A股无论是基本面还是估值上的相对优势也会进一步凸显。虽然短期外资降低风险资产仓位,资金流出带动估值下跌,但后续随着保小康目标的确立,复产节奏加快经济数据修复,积极财政和产业政策倾斜在新基建方向带动产业转型升级,预计中期趋势不改,优质资产将带来中期布局的机会。
截至本周五收盘,沪深两市动态PE估值在16.23倍,临近底部区域,与国外市场相比,内生增长相对估值仍有较大吸引力。可关注:①科技创新周期带来的优质龙头公司估值提升,如5G应用、网络安全、自主可控、半导体设备、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硬件创新等;②中长期产业空间仍大的医药、消费等行业核心资产龙头;③低估值高分红、受益稳增长政策力度加强的金融龙头和基建加码的产业龙头;④一季报预计相对平稳且业绩趋势仍向好的子板块龙头个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