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结算登记中心数据,截至2020年1月底,我国证券市场上活跃的个人投资者总量达1.6亿,他们是资本市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分布最广泛、构成最多元的参与群体,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由于个体的分散性,普通投资者们在信息获取方面并不占优势。更常常被信息不对称所累,投资失误陷入“金融诈骗”陷阱。
在疫情冲击之下,更有不法分子利用投资者的爱心,进行金融诈骗。恰逢3.15“国际消费者保护日”之际,小泰再次提醒各位伙伴们提升风险防范意识,切实地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疫情期间如何做到有效防范诈骗
新冠肺炎全球肆虐,国内防疫战更是到了攻坚时刻。在此危难关头,却依然有一些良心泯灭的不法分子采用各种方式诈骗,不仅给人民群众造成损失,也阻碍了支援防疫工作的正常运转。今天,小泰带大家看看疫情期间的几大诈骗套路:
套路一:假借疫情冒充民政部门或慈善机构募捐诈骗
模式:不法分子冒充民政部门或公益组织,利用手机短信、网络渠道等发布“抗击新冠肺炎募捐活动”的虚假信息,要求将款项转入预留指定账户,骗取公众捐款。
解读:根据《慈善法》及相关法律规定,在民政部门登记的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和全国各级红十字会,可依法有序开展公开募集。捐助对象一般不会要求捐助者提供卡号、银行账号及密码等个人信息。对索要个人身份信息、银行账号、密码和验证码的虚假募捐行为要提高警惕,不将资金转入到个人账户,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套路二:虚假售卖疫情防护用品
模式:不法分子通过社交软件、二手交易网站等渠道发布虚假信息,声称可以出售医用口罩、护目镜、酒精等防护用品,诱骗受害人转账汇款。
解读:防疫用品应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切勿听信个人兜售行为。在无法确信能够收到所购物品前,不要将货款直接转入卖方个人账户。不要将这些信息告诉不认识的人,不要轻易点击来历不明的链接,以免受骗。
套路三:推销假冒防疫“特效药”
模式:不法分子以“祖传秘方”或者假借疫情防控指挥部、医药研究所、医疗机构等名义,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推销所谓防疫"特效药",骗取受害人钱财。
解读:疫情当前,消费者应保持理性冷静,目前没有所谓的“特效药”,要根据国家的宣传部署,做好个人防护。
套路四:冒充航空或铁路客服人员办理退改签
模式:不法分子通过任意显号软件拨打电话、发送短信,谎称相关航班、高铁因疫情已被取消,并预留所谓“退改签”专线电话或者网站链接,诱导受害人提供银行卡号、密码或者手机验证码,进而将卡内金额转走。
解读:受疫情影响,退机票、退车票等业务较多,请消费者务必通过官方渠道办理,不要盲目与短信上的客服电话联系或点击相关链接。铁路、航空公司退改签业务不收取任何费用,更不会通过电话或者短信要求提供银行卡号、支付账号、付款码、验证码等信息。
套路五:潜入学生家长群实施欺诈
模式:不法分子更改资料,潜入班级群然后单独联系家长,以因为疫情学校推迟开学,因而举办线上培训为由收取线上培费,受害人支付培训费后,骗子杳无音讯。
解读:疫情期间尤其要保持冷静,学校的各类信息要与老师和其他家长等多方核实,不要轻易进行转账。
套路六:以亲属患病名义诈骗
套路:不法分子利用疫情期间导致部分在校大学生未返家的事实,假借高校工作人员身份,通过电话谎称孩子已经患病,要求家长将治疗费转入指定账户。
解读:疫情期间尤其要保持冷静,孩子的信息要与高校老师等多方核实,不要轻易进行转账。
以上便是疫情期间一些常见的诈骗手段,小伙伴们在为疫情揪心之时更要擦亮双眼,避免被不法分子套路住。小泰也衷心祝愿国泰民安,每一位粉丝们都能健康平安。
中国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温馨提示您:在疫情期间,不聚集、少外出,尽量采用线上方式办理业务;欢迎通过中国投资者网(www.investor.org.cn)、互联网投教基地以及市场经营主体、自律组织等官方网站获取相关知识和服务。
风险提示:本材料中包含的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承诺,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