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投资日报】老白干遭减持 怎么看酒鬼酒超50%的增长?|| 【新能源汽车投资日报】天齐锂业百亿定增又终止背后发生了啥?|| 【大金融专场——新浪财经2021年度投资策略会】
来源:裸眼看财经
这是裸眼看财经的第 121 篇文章
1600字 | 全文阅读需13分钟
如何评价一只基金的优劣?基金业绩是极其有参考价值的指标。如何评估一位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基金的超额收益是一个很好的指标。
基金的超额收益是怎么算出来的?实际上就是基金在一段时间内的实际收益率,减去同期业绩比较基准的表现,我越来越发现,这个业绩比较基准越来越鸡肋了。
当然了,基金业绩比较基准越来越鸡肋,对公募行业来说不是件坏事。
主动权益基金持续的赚钱效应
为什么理财要买公募基金产品?其实,并不仅仅是因为公募基金的业绩更靠谱,还要考虑到公募基金的正向赚钱能力,相比其他资管细分行业,是能为持有人赚到更多钱的。
大家意识到这一点,应该是在2019年和2020年,这两年,公募基金表现出强大的赚钱效应,各基金公司、基金持有人都喜笑颜开,确实是个好的开头。
给大家看这样一组数据:
2019年,公募股票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达到47.46%,混合型基金平均收益率44.96%,这一年有5只权益基金年度回报率超100%,但同期上证指数表现仅有22.3%;
2020年,标准股票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为54.99%,混合偏股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更是高达59.57%,业绩翻倍的基金多达90只,这一年上证指数的涨幅为13.87%。
道理是这样的,基金业绩与大盘表现对比,展现出了公募行业强大的赚钱效应;基金业绩与业绩比较基准比,展现出公募权益基金收割超额收益的能力。
复盘近两年公募基金的超额收益
基金业绩跑赢了大盘,这已经是板上钉钉了,没有什么可争议的。但基金业绩是否大比例跑赢了其业绩比较基准?这个问题值得好好研究一下。
拉出数据看了一下,包括A份额和C份额在内,2019年的主动权益基金中,基金业绩跑赢了其对应的业绩比较基准的有1710只,占比达到72.66%。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业绩跑赢其比较基准的很多基金,跑赢的幅度远比跑输的大。2363只基金的平均业绩是36.58%,对应着2363个比较基准的表现是23.01%。
在2020年,主动权益基金的业绩跑赢其比较基准的共有2449只,占比高达89.51%,将近九成的基金都在去年跑赢了业绩比较基准的表现。
再来看看可量化的数据,在2020年,2736只主动权益基金的平均业绩是49.27%,对应着2736个业绩比较基准的表现是18.60%,这一年,超额收益却是更加突出了。
主动权益基金能够大幅跑赢业绩比较基准,是大家都喜闻乐见的好事,但业绩比较基准作为基金业绩“锚”的作用越来越弱了。
以前,业绩比较基准可以用来预测这只基金未来的业绩表现,但基金业绩和比较基准差的越来越多,这个基准便失去了这个“参考系”的价值。
基金业绩比较基准为什么逐渐失灵了
为什么有这么多基金都跑赢了业绩基准的表现?最主要的原因是基金经理和A股市场,A股市场上存在大量的阿尔法,基金经理凭借个人能力捕捉到了这些阿尔法。
举个例子,比如有一只主动权益基金,其业绩比较基准的权益部分是沪深300指数,但基金经理完全可以在沪深300指数的成分股中选出能跑赢该指数的组合。
毕竟,能够进入到沪深300指数成分股的也有优劣之分,有估值高低之分、有业绩增长高低之分,基金经理大多有过4年以上的研究员经历,还是能从中选出好股票的。
除此之外,我还发现了一点,这便是基金持股仓位和业绩比较基准比例分配的差别。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只主动权益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是“沪深300指数*60%+中债指数*40%”,但这只权益基金的持股仓位却长期保持在90%以上。
这样的例子在公募行业中并不少见,普通股票型基金的持股仓位是80%-95%,但绝大多数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都是“某股市指数*80%+某债券指数*20%”,而基金的真正仓位,均值一直在90%左右浮动。
混合型基金就更过分了些,有不少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都设定成“某股市指数*65%+某债券指数*35%”,跟实际基金90%以上的仓位根本没法比,业绩和基准之间出现差距也在所难免。
业绩比较基准需要代表一只基金大致的资产配置比例吗?我觉得答案应该是肯定的。一只仓位65%的权益基金是中风险,95%仓位的基金是高风险,这两者的差距还是很大的。
扫二维码 领开户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