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2亿资金追捧刘格菘!一日售罄爆款基金扎堆,公募话语权回归
新经济e线
明星基金经理带货一呼百应。
新经济e线获悉,2020年1月20日,由刘格菘出任基金经理的混合型基金——广发科技先锋披露了最终的认购结果。虽然离市场传闻的千亿元认购资金尚有一定的差距,但超过900亿元的申购资金规模也创下了公募史上权益类基金认购之最。
当天,广发基金发布的关于广发科技先锋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认购申请确认比例结果的公告表明,广发科技先锋已于2020年1月 17日结束募集。截至2020年1月17日累计有效认购申请金额(不包括募集期利息)已超过《广发科技先锋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份额发售公告》(发售公告)中规定的募集规模上限人民币 80亿元。
根据发售公告的有关规定,广发基金对2020年1月17日有效认购申请采用“末日比例确认”的原则予以部分确认。本基金2020年1月17日有效认购申请确认比例为 8.680552%。
根据上述配售比例计算得知,最终广发科技先锋的有效认购申请金额已高达922亿元。此前,陈光明旗下睿远成长价值曾创造了700多亿元的首募认购规模的记录。如今,新的记录已被改写。
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爆款基金的出现取决于这两个因素,一方面是明星基金经理的光环效应,另一方面,渠道力推更是锦上添花。“从渠道激励机制出发,他们也更乐意推荐新产品而不是老产品。”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爆款基金接踵而至,百亿基金再现,不少投资者开始担心市场未来走势,担心爆款基金会成为市场的反向指标。但乐观的市场分析人士则认为,这次不同于往常,标志着公募话语权回归,权益型公募有望再次回归舞台中央。
发行:权益类基金反超
新经济e线注意到,步入2020年以来,公募基金延续了去年年底以来的发行热浪,爆款基金扎堆涌现。
Wind数据显示,2019年业绩排名前十的主动权益类基金中,刘格菘一人管理的广发双擎升级、广发创新升级、广发多元新兴三只产品齐齐上榜,全年净值增长率分别达121.69%、110.37%、106.58%,包揽前三名。
此前,同样由刘格菘担任基金经理的广发科技创新于2019年12月20日发售,一日售罄。12月23日广发基金公告,该基金12月20日募集当天就远超10亿元的首募规模上限,提前结束募集。
广发基金对当日有效认购申请采用“末日比例确认”的原则予以部分确认,该基金的有效认购申请确认比例仅为3.298068%,创下了公募基金行业配售比例新低。
截至目前,在今年1月涌现的爆款基金中,除了认购资金规模高达922亿元的广发科技先锋以外,包括交银科锐科技创新、交银内核驱动、鹏华科技创新、银华科技创新等在内的权益类基金均是一日售罄,并进行比例配售。其中,交银内核驱动发行上限60亿元,其余3只均限额10亿元。最终,上述4只基金配售比例分别为5.8%、11.0%、15.5%、20.4%。
历史上也曾多次出现过明星基金广受欢迎、发行破百亿的情况。具体来看,主要包括2004年(2只)、2006 年(6只)、2007年(8只)、2009~2011 年(3只)、2015年(11 只)、2018 年(1只)和 2020年(1只)。
从这些明星基金的市场表现来看,32 只发行规模破百亿的公募基金中,有 25 只基金成立以来的年化收益率超过了同期沪深沪深 300 指数年化收益率,表明大多数明星基金不负众望,跑赢了市场指数。其中超额收益最高的比同期沪深 300 指数年化收益率高出15.96%。
值得关注的是,不同于去年的是,今年以来权益类基金终于反超,首当发行主角,超过了固收类基金。
由于四季度摊余成本法债基募集规模较大,2019年四季度新成立的基金产品中,权益类基金的规模占比不足三成,仅为26.0%。具体而言,当季共成立133只权益类基金,包括78股票型基金、55只混合型基金在内,总募集规模达到1638.53亿元,平均募集规模为12.32 亿元。
其中,股票型基金中指数型产品的发行数量最多、募集规模最大,数量达到67 只,规模达到668.29 亿元;混合型基金中强股混合型基金的发行数量最多、募集规模最大,共发行27 只,募集规模为362.78 亿元。
同期,固收类基金新发规模占比高达72.1%。当季固收类基金共成立164 只,总募集规模达到4550.43 亿元,平均募集规模为27.75亿元。而固收类基金中发行数量最多的类别仍然是纯债债券型,共发行75 只,募集规模为620.48 亿元;募集规模最大的类别为纯债债券封闭型,共发行27 只,募集规模为2577.52 亿元,平均募集规模达到了95.46 亿元。
新经济e线发现,步入2020年以来,这一发行结构已悄然改变。截至2020年1月20日,按成立日期计算,1月新发基金数量共计45只,发行份额已超过千亿份,达1054亿份,平均发行份额超过23亿份。
其中,主动偏股公募基金发行总规模已经达到近 465 亿元,平均发行份额 38.7 亿份,是 2015年以来主动偏股公募基金平均发行份额的新高。同期,17只债券型基金平均发行规模则为24亿份。
疑问:反向指标与否
针对爆款基金是否会成为市场反向指标的疑问,招商证券分析师张夏认为,应该辩证看待爆款基金的出现。
历史百亿基金发行概况与市场环境
历史上,公募基金发行破百亿不仅出现在股市高点,也曾出现在牛市的起点。当前,爆款基金涌现是新一轮居民资金加速入市的开端。这一点类似2006年5月基金发行破百亿的环境,市场处于低利率环境,且A股估值仍具吸引力。
上一次公募话语权大幅提升是在2003-2007年,重要原因是2002-2005年的熊市和震荡市中,公募业绩很亮眼。不过,2007年牛市后,权益基金很长时间没能给个人投资者创造超额收益,投资体验也很差,由此导致权益基金发行放量大多成为反向指标。
此前,包括2004年3月、2007 年6-8月、2009 年8月、2015年5-6月、2018年1月等这些阶段在内都有百亿规模基金成立,而这些阶段基本对应了市场短期高点,此后市场开始下行。
特别是2009年以来,公募基金在股票市场话语权不断下降,导致每一次权益基金发行放量都是上涨后期。从数据统计来看,2009 年至今,偏股型基金单月发行超过500 亿共有11次。其中6次随后出现了大级别(半年以上)拐点,3次随后出现了小级别(月度or季度)休整,另外2次分别为2015年2月、2016年8月,则是市场上涨的中段。
新时代证券研报认为,以往基金发行之所以成为反向指标,主要是因为2008年-2018年公募基金在股票市场的边缘化。期间,虽然公募基金发行量有起有落,但公募基金总的份额2008 -2018 年是不断下降的,净资产十年几乎没有增长,考虑到股总市值最近十年的增长,公募基金在股票市场话语权是不断下降的。由此导致,每一次权益基金发行放量都是上涨的后期。
最经典的案例是2014-2015年牛市。2013-2014年上半年在震荡市中,基金份额大幅下降,基金赎回情况很严重。2014年下半年牛市启动,基金发行量快速回升,但是基金总份额却没有增长,说明投资者大幅赎回老基金,申购新基金。
直到2015年上半年,基金份额才出现增长。之所以会出现这一情况,很重要的原因是个人投资者完全不认可公募可以帮助赚钱,当2014年牛市来的时候,自己开户买入、加杠杆、买入私募都是远比买入公募优先级更高的选择,由此导致,当最不被投资者认可的基金发行也开始大幅放量的时候,已经是牛市的尾声了。
倾向于乐观的是,新时代证券分析师樊继拓预计,“这一次可能会重演2006-2007年公募话语权的回归,因为2015-2018年的熊市和震荡市中,公募基金业绩相比大部分其他产品(私募、个人自己投资),业绩还是可圈可点的。”樊继拓称。“一旦有增量资金入市,公募基金分到的份额将会比上一次更多。实际上,这一确定的方向带来的短期变化是,公募基金发行量将不再是反向指标,而是同步指标,甚至阶段性还能成为领先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