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望京博格
原标题:望京博格:关于基金评价聊两句……
2019年的冠军基金,在2020年还能得冠吗?
如果给一个概率,差不多是1/3000;
现在都鼓励长期投资,基金评价也要长期了,例如银河证券推出十、七、五年的业绩优秀的基金,但是最大的问题,很多长期业绩好的基金,基金经理都换了……买主动基金就是买基金经理,还是基金公司投研能力?
同时有些基金公司的投研开始系统化,并不以某个基金经理为核心了,真心不知道主动基金该怎么研究啊?
另外,如何引导客户坚持长期投资也是关键,因为持有期限越长获得基金回报越高,当然这也是一个概率问题。
看看球友们是如何评论的,当然关于这个话题能说出道道的大多也是从业人员,基金行业从业人员上球的也越来越多了:
肖志刚
以前我研究汽车的时候,基金经理们也都买了很多我推荐的长安汽车,结果对有的基金业绩贡献大,有的贡献可忽略。究其原因,原来有的经理只买了一个点,有的经理买了十个点,买一个点的经理偏偏还跑得快,容易早下车,这就尴尬了。
体现在基金收益率中的能力,包括研究员、基金经理的研究能力,这属于团队能力。也包含了基金经理个人的交易风格。交易风格跟市场节奏合拍了,会极大放大收益率,就像历年的冠军。
因此主动基金的收益率,长期的所谓阿尔法,体现的是团队的研究能力。短期的贝塔,体现的是基金经理个人在风格、胆识。
5-10年这么长的衡量,团队研究是占主要的贡献了,其中当然也包含了基金经理的研究贡献。
基金经理对研究的贡献,可以与同公司其他基金对比重合度看出来,如果他的持仓在公司其他经理的持仓重合度越低,说明基金经理个人的研究贡献越大。
典型的是富国天惠基金,与富国其他经理的持仓重合度很高,这就说明是团队的研究贡献。
刘老庄:你无法判断一个基金经理在基金投资决策中的作用是多大,你也无法判断什么时候会换基金经理,所以我总觉得研究主动基金是个伪命题。
望京博格跟老刘的观点差不多,如果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那么基金研究,尤其是主动基金研究的意义更多是历史总结,但是对未来投资借鉴意义不大。
望京博格小观点:
2017年,主动基金整体跑输沪深300;
2018年,主动基金整体跟沪深300差不多;
2019年,主动基金整体跑赢沪深300;
在这几年最牛的是外资,最惨的是投资股票的散户,如果散户们都放弃炒股,加入指数基金的怀抱,未来的竞争日趋激烈;
前两天翻阅了证卷公司投研团队大量的对主动基金和基金经理的研究报告,其中有提到:
1,大的基金公司中系统性能力强,换了基金经理后,仍然能保持原有投资的风格,比如易方达、汇添富。尤其令人惊叹不已的是汇添富基金经理的平均任职期真短,只有不到两年。
2,小公司中基金经理的作用大一些,比如:诺安王创练,他去年接收了一个别人的烂摊子后,该基金业绩飙升。他自己就是诺安的投资总监。但是竟然没有一份关于他的报告。诺安的韩冬燕有人研究,其管理的“诺安中小盘”也多次获得金牛奖。
3,长期统计来看,出名时间久的基金经理盘子大,比如肖总推荐的周蔚文,和他现在提到的朱少醒。跑羸三分之一分位也是客户、基金公司都需要的。
4,基金公司要竞争,长期个性化品牌是要求的,比如嘉实就宣传其“长子”,肯定要把公司的资源放进去。宣传基金经理,也是需要的,因为客户看重。比如现在推荐“洪流”,也用他在上家小公司的业绩,而且洪流本人也出资金的。富国网站的首页就推荐朱少醒,估计公司与个人达成了长期平衡,不会出现突然辞职或者能力不及的事情。再如兴全为谢治宇而募集的分成的三年封闭基金
5,没有基金公司细节宣传其研发团队,因为那是它的商品机密,也挺难建立卖点。但是从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数量和换仓的股票数量来看,一定需要一个庞大的支持系统。
6,大公司的基金经理也需要机遇的,易方达有出名的“易方达中小盘”,也有惨不忍睹的“国企改革”主题基金。摊上后者这个任务,也比较痛苦的。研究基金时,要考虑它在该基金公司的地位。比如是否配备了董事总经理名衔,投资总监,投资委员会成员的基金经理。或者明星经理。或者老资历基金经理。否则就是锻练人材、培养新人了。
总结:
最近几个月都是明星基金经理在发基金,非明星的基金经理基本发不出来基金了,但凡是明星代表最近业绩还不错,那么未来一年这些明星基金经理谁的业绩好,谁的业绩不好,更难预测了。
就如同,孩子上了一个重点高中,班里同学都是各个初中的前三名,问题在新的高中,前三名就三个,过去这些前三名谁能成为未来的前三名呢?
基金业绩竞争好激烈:
每个基金经理都是角斗士,
每个主理人也都是角斗士……
欧耶,就聊到这里!
指数基金组合的配置核心还是
(1)宽基指数为核心,负责防守目标是跟上市场;
(2)行业/主题指数为两翼,负责进攻目标跑赢市场;
在2020年望京博格还是看好的赛道还是医药、消费、科技以及军工吧,同样的指数当然选择费率低的—省到就是赚到!